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范文 > 爱国演讲 / 正文

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有效路径

2023-05-04 08:15:11

董海浪,高琳琳

(沈阳工程学院a.党委宣传部;
b.外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一种情怀,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力量之源。一百多年来,面对民族危亡、山河破碎和发展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百折不挠之坚韧、自力更生之勇气、锐意进取之魄力、守正创新之智慧,完成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件大事,其成功的秘钥就在于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支撑。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于2019 年发布,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聚焦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1]百年变局孕育新局,危机之中抢占先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具有胸怀天下的格局和视野,珍惜青春韶华,努力做到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在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中爱国爱民,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走好、走正、走实新时代长征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振奋人心的爱国歌曲《国家》深受人们喜爱,火遍大江南北,其平实的歌词道出了爱国者和爱家者的共同心声。这种深厚的家国共识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强盛、家庭和美、人民幸福的深切期盼,体现了中国人民关心民族存续,对国家繁荣的美好希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2],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民族共识,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和人民崇高而深厚的思想感情,核心是关心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繁荣兴旺,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包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勤劳勇敢、团结友爱等,其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
爱自己的国家,以祖国为荣,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爱国主义既要尊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又要敞开胸怀,面向世界。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逐步增强、相互依存更为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与日俱增,我们要发扬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滋养自我、提升自我。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风雨,勇毅担当。历史庄严宣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逐渐探索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推动中国在强起来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实现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在风云变幻的当今时代,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中国就可能面临被削弱、被瓦解、被变色的危险。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于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新时代,百年前的烽火与硝烟距离他们太过久远,血与火的淬炼只是教科书或影视剧中的情节,他们不曾经历中国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历史时期,无法切身体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00 后的青年大学生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立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让爱国主义在每一个有为的青年大学生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爱国主义是不懈奋斗的力量之源。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奋斗终生的于敏、王泽山,卫国戍边的陈祥榕,牺牲在脱贫一线的黄文秀,投身教育事业、亦师亦母的张桂梅等无数人心怀对祖国的大爱,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当代青年大学生既生逢其时,又责无旁贷。要引导青年学子进一步认识红色政权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新中国是党领导人民历经28 年的艰苦奋斗才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使学生透过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从渐悟到顿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4],始终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中国青年。

1.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5]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青年人接棒前行再出发。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性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6]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国家民族发展的关键时刻,青年人从不缺席,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影响着历史环境和世界潮流,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捍卫者,建立秩序,缔造和平。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我们清晰地看到,青年始终站在历史的最前列。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的口号,率先举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被称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参加会议的13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带领中国人民不畏牺牲、顽强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起新中国。历史有力地证明,青年人是时代的先锋,没有青年的觉醒和奋斗,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可言。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当前,我国已经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奔赴新时代赶考之路。置身于历史交汇期的中国青年,只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才能在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冲得上去、豁得出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将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感和强国之志,激发其自觉强化青春担当,不负青春韶华。

2.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7]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必须要通过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课题。

00 后的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消极处世言行、佛系人生、精致利己主义等现象。“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评价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道路;
进一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从自身做起、从眼前做起,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提升政治素养、树立两个大局意识和全球战略眼光的动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创建青春之中国。

3.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8]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各种关系错综复杂,正在经历新的变革、新的调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仅没有停止,更加尖锐复杂、交锋激烈。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能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引领广大青年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能够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珍惜青春之韶华,谱写青春之赞歌,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勇于担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1]。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绝大部分来自英文原版文章,即使经过修订,其文章本身也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众多西方文化元素,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大学英语课是青年大学生接触西方文化最多的课程,不仅要培养精通英语的各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更要使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致力于国家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专业知识传授和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增强青年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想文化渗透、防止不良社会思潮侵蚀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将英语学习的目的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9]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把自己变成西方人,而是要通过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接受形式,用西方人能够懂的语言、喜欢的形式把中国故事讲给他们听,使其进一步了解中国、认可中国。

用西方的话语体系讲好我们的故事,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世界与民族、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纵观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各教育教学阶段,我们可以看到,英语学习是我国进行外国语言学习、外国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语境,我们在很多时候都特别强调要学习外国的原版文学作品、文献资料,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在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忽略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进而导致本土文化的削弱。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只有守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魂与根,才能在学习西方文化、外国文化时保持充分的自信,成就更好、更丰富的中国。

2.以文化熏陶潜移默化滋润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五千年星光璀璨,五千年历史绵长。中华民族在发展中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孔子提出仁爱思想,孟子主张仁政。有倡导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胸怀天下的“修齐治平”家国情怀,有主张同根同族、四海一家的“天下为公”思想,有倡导和谐和美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思想。这些思想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社会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繁衍生息的精神动力和坚强支柱。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以当代青年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表现出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和价值引导。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又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融入当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记录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蕴含着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内涵,是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凝聚。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传统习俗,对节日进行英文介绍,并通过对中西方主要节日的习惯和风俗进行深入地分析与对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节日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反映的政治主张,让学生在了解节日历史渊源的轻松氛围中理解不同政党和社会制度的本质差别,进而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更加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避免盲目崇洋媚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欢度佳节的热闹气氛,领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祖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和激发学生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中国文化和中华智慧。

3.以生动鲜活的实践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爱国主义情感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得到升华。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动鲜活的实践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一是创新学习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用英文演唱红色歌曲、给红色电影做英语配音等活动,在创造中激发课堂活力,带动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二是将理论学习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通过自身体验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实质。如新能源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有关“双碳”的实践活动,普及节能意识,为深刻理解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疫情期间做志愿者,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让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大学生的具体行动中。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组织学生开展节目创作,通过制作微视频、微电影等方式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民族风情,用英语的形式讴歌中国共产党、讴歌伟大的祖国、讴歌勤劳的中国人民、讴歌不同战线上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激励学生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个人的生活与实践,让青春之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绽放风采。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开展英语手抄报、情景剧、辩论、写作和诗词大赛等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课外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可以有效融入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体会自身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以国家安全为主题的英语辩论赛可以让学生在收集材料、学习辩论技巧、展开辩论的诸多环节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分析、整理和概括能力,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增强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中国历史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夺取胜利、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孕育了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品格,这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10]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激发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命运的关系,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人民群众,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知行合一,为国奉献,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国家安全不容小觑。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以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最大光荣。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激发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深入分析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的近代史,激发青年学生的自尊心,筑牢实现民族复兴的自强心;
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奋斗史,使学生树立艰苦奋斗、敢于成功的自信心;
讴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史,使青年学生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5.用新时代中国故事引领大学生爱国报国行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10]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2020 年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危机,逆全球化现象出现,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来势汹汹,“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频发。站在世界与时代的制高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主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改变了世界原有的零和博弈思维,各国增强了携手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的信心,为世界政治和平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能,这些都是当代中国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校英语教学内容涉及诸多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讲授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中国制造、大飞机、天眼、中国速度、神舟十三号等中国故事元素,依托全媒体平台展示对口支援世界各国共同抗击疫情、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正能量等反映新时代世情国情的具体案例,充分利用课堂讨论、线上线下作业和考试等环节设计,引导学生认清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增强兴国强国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爱国主义应当是每一名青年大学生的坚定信仰和精神依靠,使他们在迷茫困惑时可以感受到来自脚下土地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不服输、勇往直前、不断创新、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锐气,“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5]

猜你喜欢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9期)2021-09-27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2019年3期)2019-03-18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Tags: 爱国   英语教学   中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