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范文 > 就职演说 / 正文

浅谈新课改前提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变与不变

2020-08-08 10:40:45

 内容摘要: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面对这种形势,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要肩负起历史和社会的责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宗旨,认真搞好自己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本文主要论述了通过对新旧版高中历史课程的对比,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搞好教学,服务于学生。

  关键词:继承性与创新性、教学理念、课程目标等。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崇尚以人为本和富于开放、竞争、创新的时代。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已势在必行。此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理念之新、内容之广是历次课程改革所无法比拟的。那么,应如何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有效地教学,是摆在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目前,我们河北省的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尚未正式启动,我个人对此更无经验之谈,但通过对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解读认识到:不论历史课程的设置如何变化,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仍是搞好历史教学的关键。下面我将通过新旧版高中历史课程之比较,来阐释在新课改前提下的这一教学理念,愿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 新旧版高中历史课程之间的三个变与不变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并非是对旧版的全盘否定,而是有继承有创新也有发展,即坚持变与不变的原则。

  (一)新版高中历史课程在原来的基础上保持三不变

 1、基本内涵、基本属性不变。

  新旧版高中历史课程都坚持运用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一门基础课程。真实性、客观性是它们不变的属性。“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史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2、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重大历史史实不变。

  历史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过去所发生的人和事,要给人们展示一幅鲜活真实的历史画卷。因而,新版高中历史课程仍旧记述了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涉及的诸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辛路历程,在新版高中历史课程中仍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以专题的形式展现出来。此外,从事过高三历史教学的教师所进行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和近几年来高考中主题式的命题思路,有似与目前新版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设计形式。因而,我本人对此次新课程内容的调整并未感到非常陌生,也未存过重的心理压力。

  3、历史的基本教育功能不变。

  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门记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规律的人文和社会学科。在这条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不同的人物,发生过不同的事件,这其中有是有非、有似有异、有成有败。历史承载着民族或人类的精神财富,世人会从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因而,新版高中历史课程依旧发挥着“以史为鉴,指导现实”的教育和借鉴功能。

  (二)新版高中历史课程的三大变化。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因而它与在应试教育框架下的旧版高中历史课程相比有了很多创新和变化,我通过认真鉴别和分析,总结出如下三大特色。

  1、课程编写结构和内容安排上的重大变化。

  旧版高中历史课程主要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去编写历史,即以编年体形式出现,并且明确地划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每一部分又详细记述了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样编写有古今连贯的优点,但知识繁多,头绪杂乱,且中外关联不大,要通过师生对知识的梳理才能有效把握。而新版高中历史课程以大专题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它分为必修和选修课两部分,分别设置了三个和六个学习模块。在内容的设置上,将历史划分为几大模块、多个专题,这有助于从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它克服了旧版中内容繁乱的弊端,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具有知识脉络清晰、古今连贯、中外关联等优点。同时,更加突出了它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和创新性,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也更为密切。例如:在新版高中历史课程中每一章节都增加了更多有价值的图片,并增添了“学习要点”、“学习建议”、“探究的主要问题”、“重要概念”、“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以及“探究学习总结”等新栏目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种多样化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作用,调动他们学史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个性思维,培养和锻炼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目标的明确性。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三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即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培养,又有对学习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下面我试以 “新航路开辟”为例列表说明本节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

  3、历史教学评价功能更加全面。

  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形式比较单一,只侧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评和测试,忽视了综合素质的考查。而新版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手段和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它既注重评价结果,又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有助于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下,共同关注并帮助学生的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通过上述阐释,使我们能够较为全面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搞好今后的新版高中历史教学。

  二、高中历史教学要体现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

 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即在继承传统优秀教学成果、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渠道和方式上的继承与创新。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它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最佳活动方式。因而,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仍要继续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开放性、民主性、竞争性、时代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特点。

  学生除了主要从教科书和教师那里获取历史知识外,还可借助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空间,以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历史观、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影视、社会调查等各种媒介和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了解历史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去感悟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如: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学习,会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而骄傲,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参观北京圆明园遗址,就会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在近代曾遭受的屈辱和灾难,唤起他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目睹奥运赛场女排为国争光、勇夺金牌的风采,便会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这种由境而生、由史而出、由感而发的历史观便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成并发扬光大。

 (二)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的继承与创新。

  1、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创新。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它必然会对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同时,在他们身上还承载着一份沉甸甸地对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因此,要勇于做文明的传承者和时代的开拓创新者。为此,历史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教学,教师的职责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活学活用的本领和拥有一份关心社会、关注现实的责任,使他们成为有学问、有思想、有胆识的一代新人。此外,教学理念的创新还表现在它的人文价值、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历史意识的养成等方面。例如:在课程内容和形式设置上的多样性,会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更能适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唤起他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地进行并取得可喜成果。

  2、借鉴传统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改革创新。

  传统教学方法是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并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不容摒弃的。因而,传统意义上的读、讲、听、议、思、问、练、评等仍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的和最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其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已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必须进行调整、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譬如: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阅读和理解,即以本为本,片面地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掌握书本知识,以备考试之用。而新版高中历史课程则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去解读历史,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和见识,进而将知识转化为认识社会、解决现实问题、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力量,并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就是力量”便是这种道理。因而,要在读书上下一番功夫,做到推陈出新,将会受益无穷。

  近年来,通过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现代教育领域已在教学方面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如:探究式、启发式、开放式、合作式、情境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这些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较好地加以借鉴并灵活运用。

  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地教学实际,也在不断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所在的学校,学生生源相当差,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与周围其它县办中学相比相差甚远。在这样的困境下,我并未放弃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为了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进行一些有创意的设想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尝试。例如:我经常鼓励学生动手设计一些练习题,习题的形式和题量不做限制,可以是几人一组,然后对学生设计好的习题及答案认真批阅,从中筛选出一些立意新、设计严密、答案表达准确合理的习题作为示范,在课上进行宣读,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义,既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又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可谓是一举多得。另外,我本人也经常在教学之余,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出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以供学生参考。如:我曾所设计一套标题为《题话毛泽东》的试题,是以毛泽东的一生为主题,以他在军事、政治、思想和文学等方面的活动为主线,用鲜活的试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位伟人曲折而多彩的人生和建立的丰功伟绩,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我在教学方面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认为教无定法,不论高中历史课程如何改革,只要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适合的便是最好的。

  参考资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及参考书

Tags: 浅谈   新课改   历史教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