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范文 > 就职演说 / 正文

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2021-01-02 11:03:30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本章综合解说 本章内容概览 本章首先通过科学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与第四章的知识整合,形成了关于光合作用全过程的完整介绍:光合作用是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并释放氧气的过程。为培养科学实验创新能力,首先让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然后安排演示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氧气,还介绍了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教材以多个演示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然后根据演示实验的结论归纳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并且指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后说明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
(1)光合作用的概念。(2)呼吸作用的过程。

难点:
(l)运用实验的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本章学法点津 (1)实验探究法是学好本章的重要方法,本章安排一系列实验就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实践,理解和感悟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现象,而不是生硬地记忆这些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注意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总结方法,举一反三。

(2)要根据有关的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生活实践,认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在生活中,各种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在时时刻刻消耗着大气中的氧气,同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那么大气中的氧气会不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不会越来越多呢? 学习目标导航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的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相关知识链接 1.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我们知道,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淀粉)。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由于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121页) 海尔蒙特忽略了空气的作用。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教材第122页图3-33全解) 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有关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

(1)实验过程 ①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

②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

③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结果蜡烛没有熄灭。

④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个密闭的玻璃罩里,结果小白鼠能够正常地活着。

注意 这些实验都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的,否则实验不能成功。

(2)结论 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2.其它科学家的实验 继普利斯特利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做了许多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一些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会排出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除水以外,二氧化碳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3.教材第122页“探究”全解(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重点、难点) 这是一个要求独立设计完成的探究实验,要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探究的实际情况,对探究全过程进行设计。特别是设计对照实验时,变量的选择要和探究的问题相联系。设计探究过程时要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向老师请教。下面的探究过程仅供参考。

(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制定和实施计划:①取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装置,在小烧杯中各放上一株同样的植物,甲装置的水槽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装置的水槽中盛有清水。

②把它们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

③几小时后,各取甲、乙装置中的一个叶片,分别编号为A、B,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然后用清水冲洗。

④在A、B叶片上各滴上两滴碘液。稍等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⑤预期结果:A叶片不变蓝,B叶片变蓝。

⑥分析实验现象:因为淀粉遇碘变蓝,则甲装置的叶片中没有产生淀粉,而乙装置的叶片中产生了淀粉。甲、乙两装置的唯一区别是甲装置的水槽中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水槽中是清水,氢氧化钠溶液将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全吸收了。这一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注意 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 (见教材第123页) 1.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应仔细分析原因,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2、3.根据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交流。

例1(2014•广东揭阳)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处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 所示),然后将该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答案】D 【解析】叶脉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把主叶脉剪断后,B区得不到水分,光合作用因缺少水分而无法进行,就无法产生淀粉。

故选择D选项。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1.教材第123页“演示实验”全解 取一个大烧杯,注入清水,里面放上金鱼藻,在金鱼藻上罩上一个透明玻璃漏斗(注意烧杯内的水面要高出漏斗柄),在漏斗上面接一支试管。然后将这一装置放在阳光下,大约半小时后,会看到金鱼藻上冒出许多气泡。待试管中的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1/2左右时将试管取出,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迅速插入试管口内,我们发现,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讨论 (见教材第123页) 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因为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可以促进燃烧,氧气有助燃作用,由此可以 推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重点) 氧气是一种助燃剂。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立刻燃烧起来,说明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氧气,同时说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例2 用金鱼藻和相关仪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问题。

(1)将乙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助燃,这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 淀粉等有机物外,还有_________。

(2)若将乙装置用透明钟罩罩住,并向其中放入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发现气泡的产生逐渐变少,甚至停止,原因是钟罩内缺少_________;
除此之外,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_________。

(3)甲装置内无气泡产生,这说明_________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

【答案】(1)氧气 (2)二氧化碳 水 (3)光 【解析】(1)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氧气,氧气有助燃作用。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导致金鱼藻因缺少二氧化碳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除需要二氧化碳外,还需要水作为原料。

(3)甲装置遮光,金鱼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

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概念 (l)根据前面学习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现象及结论,我们可以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2)概念:植物的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 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如图)。

注意 ①光合作用反应式的书写中用“→”而不用“=”。

②光合作用只有在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③光照最强时光合作用并不是最强的,如夏天中午光照强度最强时,部分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但同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而降低。

④要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常用切断叶片主脉的方法;
要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常用银边天竺葵或黄斑叶来进行实验。

规律总结 光合作用: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②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③条件:光照。

④场所:叶绿体。

⑤物质转化:

⑥能量转化:

⑦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例3(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可见其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故选择B选项。

知识点三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为了更好地促进作物的生长以获得高产,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

1.充分利用光照 (1)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

(2)立体种植(间作套种) 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供应的目的。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1%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
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
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

3.其它方面 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对水、无机盐、温度等的需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例4(2014•湖南株洲)下列措施中,与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无关的做法是( ) A.合理密植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C.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种植大棚蔬菜,阴天开灯增加光照 【答案】C 【解析】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被称为“空中肥料”,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大棚内开灯,可以弥补自然光的不足,利于光合作用进行;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择C选项。

知识点四 教材第125页“技能训练”全解(分析实验结果)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过程中,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常常收集到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运用数学知识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可以得出结论,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提出看法或建议,写出实验研究报 告或调查报告,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有助于观察后推论的形成。注意分析实验结果和假设之间 的关系,假若结果和假设不一致,应重新假设后进行实验。

金鱼藻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在试管中就出现了气泡。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记录数据认真分析,由实验现象人手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l)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金鱼藻和光源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反比,金鱼藻离光源 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因为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光合作用 越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

(2)如果将试管放在黑暗处,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出现,这是因为金鱼藻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 作用。

例5(2015•山东烟台)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金鱼藻设计的实验装置,观察在不同距离灯光照射下,试管内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数据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B.植物与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 C.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试管距离灯越近,金鱼藻产生的氧气(气泡)越多,A项正确。

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试管与灯的距离越大,光照越弱,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越少,说明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植物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B项正确。

由于试管与灯的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试管与灯的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C项正确。

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而不是光照时间,所以不能得出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的结论,D项错误。

故选择D选项。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 光合作用的实质 例1 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________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______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_______是通过气孔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_______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的_______进入大气的。

(2)图中②表示的物质是______,④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

(3)图中A表示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

(4)图中①表示________等有机物,其储存有由光能转变成的________。

【答案】(l)水和二氧化碳 水 二氧化碳 有机物(如淀粉) 气孔 (2)氧气 二氧化碳 (3)叶绿体 (4)淀粉 化学能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大气中吸收来的;
有机物(如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大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据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有机物(如淀粉),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A是叶绿体。

题型二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例2(2015•黑龙江龙东)下列哪项措施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 A.松土排涝 B.合理密植 C.带土移栽 D.地膜覆盖 【答案】B 【解析】松土排涝是为了保证植物根的正常呼吸;
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根毛和幼根,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地膜覆盖是为了提供种子萌发或植株生长需要的适宜的温度;
而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内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种植过密会使叶片相互遮挡,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故选择B选项。

知识能力提升 重点内容总结 易误易混警示 误认为各种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且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其他生物所需能量来源于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而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所以说,生物圈中各种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例 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人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电能 B.植物 C.动物 D.太阳能 【答案】D 【解析】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中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着由光能转化而成的化学能,因此,人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故选择D选项。

综合提升训练 1.(2014•山东泰安)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 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 【答案】A 【解析】 2.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于6月中旬晴朗的一天,做了如下实验:从上午7点开始,在相同植株的同一位置上,每间隔4个小时,摘取一片生长状况相同的叶片,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待摘取了4片叶片(依次为①号、②号、③号和④号)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再经漂洗后滴加碘液。蓝色最浅的叶片是( ) A.①号 B.②号 C.③号 D.④号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积累淀粉的多少,与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在6月中旬晴朗的一天,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光照时间长的叶片积累的淀粉多,反之就少。

故选择A选项。

3.(2015•广东)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C.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 D.有些植物在黑暗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故选择C选项。

4.(2015•山东临沂)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
从图示可以看出,在ac段,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故A项错误;

bc段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表示光合作用在不断增强,故B项正确;

b点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故C项错误;

cd段表示在二氧化碳达到一定量后,即使再增大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也不会继续增强,而不是不进行光合作用,故D项错误。

故选择B选项。

5.(典型例题剖析例1变式)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如图中A、B、C、D表示物质,1、2、 3、4、5表示结构;
乙是甲的部分结构的放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图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请写出下列各标号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A]______, [1]________。

(2)若甲图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C]氧气外,还有[ ]_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 叶脉 (2)D 有机物(或淀粉) 【解析】 6.(2015•湖南益阳)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图一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按序号排 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步骤③的作用是脱色,即使叶片中含有的_________溶解在酒精中,其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明显。

(3)图二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实验,选择实验装置组合甲和丙,其实验变量是_________。

(4)图二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为了使该实验结果在短时间内非常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说出一项措施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提出让水稻高产可采取的措施(说出一项措施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④①③② (2)叶绿素 (3)金鱼藻 (4)增加金鱼藻的数量、增加光照强度等 (5)合理密植、增施农家肥等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是:④黑罩遮光→选叶遮光→①光照→取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③酒精脱色→清水漂洗,②滴加碘液→显色观察。所以图一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①③②。

(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其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明显。

(3)图二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实验,选择实验装置组合甲和丙,其实验变量是金鱼藻,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不是金鱼藻产生的。

(4)图二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为了使该实验结果在短时间内非常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金鱼藻的数量、增加光照强度等。

(5)根据光合作用原理,让水稻高产可采取的措施有合理密植、增施农家肥等。

教材练习解析 1.(1)√ (2)×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3)× 解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4)√ 2. 光合作用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光照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3.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l)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其中A组放置氢氧化钠溶液,B组不放置氢氧化钠溶液;
(2)两组 均进行“饥饿”处理,“红色安全灯”应改为“绿色安全灯”;
(3)两组同时照光;
(4)两组进行相同的处理,“水浴加热”应为“隔水加热”;
(5)两组叶片进行相同的处理,“葡萄糖”应改为“淀粉”。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在北方,冬天人们常把收获的白菜储存在地窖中。在打开地窖取白菜时,通常要进行灯火实验,即把燃烧的蜡烛放在地窖中,若蜡烛熄灭,则不能进窖取菜。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 学习目标导航 1.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知识链接 1.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细胞质中都含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它可以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变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2.细胞中含有两大类物质,一类是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等;
另一类是分子比较大、一般含碳的有机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127页) 不科学。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内的空气。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 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知识点一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1.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重点) (1)教材第127页“演示实验”全解 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已经没有生命)。往瓶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过一段时间(约半小时),我们会发现,插在萌发的种子中的温度计显示的数值升高了,插在煮熟的种子中的温度计显示的数值基本没有变化。

讨论 (见教材第127页) 甲瓶的温度高,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2)萌发的种子分解有机物释放了能量 由实验可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分解了种子内的有机物,产生了能量,这些能量中的一部分供种子生命活动利用,另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来,使温度计显示的数值升高了。

例1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明显增强,煮熟的种子呼吸作用已经停止。如图中甲、乙两个装置可用来测定保温瓶内的温度变化,保温瓶内温度能上升的是( ) A.只有甲 B.只有乙 C.甲、乙都可以 D.甲、乙都不能 【答案】A 【解析】萌发的种子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并把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被细胞本身利用,另一部分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甲保温瓶中是萌发的种子,故甲中的温度会上升。

故选择A选项。

规律总结 植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2.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重点) (1)教材第128页“演示实验”全解 瓶中是萌发的种子,生命力旺盛。实验开始时将阀门关闭,是为了防止气体从瓶中溢出。过一段时间以后,往瓶内注入清水,打开阀门,可以将瓶内气体排挤出去,气体沿导管进入试管,这时我们看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 ①在验证种子萌发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一定要将导管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导管的另一端一 定不要插入种子内部。

②瓶内的种子也可用新鲜的豆苗代替,但用绿色植物做此实验时,必须把装置放在暗处,避免植 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从而使实验现象不明显。

讨论 (见教材第128页) 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 中放出了二氧化碳。

(2)萌发的种子产生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那么这些二氧化碳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是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规律总结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可辅助验证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可辅助验证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例2(2014•黑龙江齐齐哈尔)如图是验证“种子呼吸过程中释放什么气体”的实验,图Ⅱ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种子呼吸时能够分解有机物并释放二氧化碳。

故选择C选项。

3.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的参与(重点) (1)教材第128页“演示实验”全解 甲、乙两瓶中,甲瓶装有生命力旺盛的萌发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没有生命的种子(煮熟的种子),盖上瓶塞,将甲、乙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以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中,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了,而乙瓶中的蜡烛能继续燃烧。

讨论 (见教材第128页) 甲瓶中蜡烛的火焰熄灭了,乙瓶中蜡烛照常燃烧,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收了氧气,导致蜡烛 的火焰熄灭。

(2)萌发的种子需要吸收氧 放进甲瓶中燃烧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甲瓶中缺少氧气;
放进乙瓶中的蜡烛能继续燃烧,说明乙瓶仍然有氧气。

注意 明确氧气的作用是支持燃烧,如果燃烧的蜡烛熄灭,证明瓶中缺少氧气而不能支持继续燃烧,而不是证明二氧化碳多。

科学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在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在氧气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4.呼吸作用(重点、难点) 以上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需要吸收氧气,将储存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是萌发种子进行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还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的内部。

(1)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2)场所 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申进行。

(3)实质 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表达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拓展 并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需要氧气的参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些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没有氧气的参与下也能分解,但是分解得不彻底,释放的能量也比较少。

例3(2014•昆明)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都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 B.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完全被细胞利用 C.有机物只能在有氧气的情况下才能被分解 D.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 【答案】D 【解析】细胞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其中的一部分有机物和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在氧气的参与 下,有机物被分解,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被细胞利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但有时在没有氧气时,有机物也可以被分解。

故选择D选项。

规律总结 呼吸作用:①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③条件: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④场所:主要是活细胞的线粒体。

⑤物质转化:。

⑥能量转化: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

⑦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植物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应用 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弱是有差别的。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或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1)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农业生产上的许多栽培措施,是为了保证农作物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例如,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都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2)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有时为了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例如,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等。另外,在温室中栽培瓜果蔬菜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大昼夜温差,白天温度高,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就多;
夜晚温度低,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例4(2014•湖北孝感)已知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为了较长时间地保持马铃薯原有的新鲜品质,最好将马铃薯贮藏在什么样的地窖中?( ) A.遮光、低温、氧浓度低 B.遮光、高温、氧浓度高 C.光照、低温、氧浓度低 D.光照、高温、氧浓度高 【答案】A 【解析】贮藏马铃薯时应想办法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遮光、低温并且氧浓度低的环境有利于马铃薯的贮藏。

故选择A选项。

旁栏思考题 (见教材第129页) 因为生命活动越旺盛的器官,呼吸作用就越强,以便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所以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的呼吸作用强。

知识点二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生物圈中的任何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消耗能量。

2.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为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除此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是基本相似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重点)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注意 生命活动越旺盛的部位,呼吸作用越强。

例5 植物和动物在下列生理活动方面相似的地方是( ) A.都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 B.都能在制造有机物时放出氧气 C.都能通过光合作用促进水的吸收 D.都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答案】D 【解析】动植物相比,只有植物的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并且植物主要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故选择D选项。

知识点三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中的作用 1.碳一氧平衡(重点、难点) 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料的燃烧,都要消耗氧气,排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一氧平衡。

2.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国家的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例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生物圈的繁荣和稳定。

3.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措施 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一方面应当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
另一方面,要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了有一个清新的空气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带头人。

例6(2014•成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是( )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答案】A 【解析】节能减排,少开车,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最终都能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这样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及时清理垃圾,不能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

知识点四 推理 1.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思维过程。由于思维活动通常以解决问题为一般形式,所以推理也常带有解决问题的特点。推理能力是生物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2.教材第131页“技能训练”全解(推理)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甲、乙两地的甜瓜是同一品种,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因为甲地的甜瓜的含糖量比乙地的高,所以甲地的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因为在生物体内呼吸作用可以消耗有机物,所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因为甲、乙两地其他条件相同,只有夜间温度有明显差异,甲地的夜间温度比乙地的低,说明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

例7(2015•湖北荆门)甲、乙两地盛产同一品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两地除温度差别以外,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详见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A.甲地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 B.甲地比乙地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 C.甲地昼夜温差大,积累有机物多,因此甲地甜瓜含糖量高 D.两地甜瓜白天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两地甜瓜白天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为除温度外其他环境条件基本相同,白天温度也相同,故白天两地甜瓜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基本相同;
但因为甲地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所以甲地积累的有机物多,含糖量也高。

故选择B选项。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 例1(2014•黑龙江绥化)如图所示,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过一段时间后,往瓶内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气体进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请分析:
(1)该实验过程中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这种变化的气体是______。

(2)科学实验证明:这种气体是种子里的________彻底分解时产生的,同时还产生了_______。

【答案】(l)浑浊 二氧化碳 (2)有机物 水 【解析】萌发的种子在呼吸时,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能释放出能量。二氧化碳 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题型二 植物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例2(2015•山东泰安)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经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合理密植,及时灌溉、施肥、治虫 B.适时给作物松土,夜间适当通风降温 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D.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答案】B 【解析】合理密植能使作物充分地接受阳光,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及时灌溉、施肥、治虫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A项不符合题意。

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原理,作物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农民常会适当通风降低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作物的产量,属于呼吸作用原理的利用,B项符合题意。

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提高产量,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C项不符合题意;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般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当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B选项。

题型三 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例3 小郭热衷于植树造林,他说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其理由是( ) A.光合作用吸收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D.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煤、石油等的燃烧以及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都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说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故选择B选项。

题型四 综合考查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 例4(2015•山东淄博)农业生产中,人们采取的相关措施与其解释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 C.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答案】B 【解析】被水淹的植物体,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不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会导致根部死亡,从而导致植物体死亡,A项不符合题意;

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增强根的吸水能力,B项符合题意;

合理密植可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来提高产量,C项不符合题意;

早春温度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从而促进早出苗,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B选项。

例5(2014•湖南邵阳)如图所示,图一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图二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l)在光照充足时,图一中植物叶片吸收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

(2)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填“光合”或“呼吸”)作用。

(3)图二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________;
乙曲线与图一中的________(填“A”或“B”)生理活动相对应。

(4)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一中________(填“A”或“B”)生理活动的效率。

【答案】(1)二氧化碳 (2)呼吸 (3)甲 A (4)B 【解析】图一中A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则A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B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则B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图二中的曲线甲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6-18时,曲线乙表示的生理过程一天24小时都进行,所以判断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间作套种、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地利用光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

知识能力提升 重点内容总结 易误易混警示 1.误认为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即必须在光下且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而呼吸作用没有光这一条件限制,只要是活细胞,在任何时候都能进行。白天,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没有先后顺序。由于在光下,通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有人认为白天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到了晚上再进行呼吸作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例1 下列有关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 B.光下光合作用强度通常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光合作用先于呼吸作用进行 D.呼吸作用只在叶的表皮细胞内进行 【答案】B 【解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知:所有植物的活细胞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即必须在光下且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在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通常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故选择B选项。

2.误认为只有人或动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而且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作用方式是相同的,即吸收氧气,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不要错误地把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混为一谈,认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与人或动物相反的,即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或者错误地认为植物不进行呼吸作用。

例2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 B.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答案】B 【解析】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必须消耗能量,而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故选择B选项。

综合提升训练 1.(2015•山东日照)蔬菜工厂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时(如图),不断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A.促进蒸腾作用进行 B.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C.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D.提高呼吸作用速率 【答案】D 【解析】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保证培养液中有充足的氧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故选择D选项。

2.(2015•安徽淮北)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B.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不需要光 D.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储存能量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A项正确。

植物在白天和夜晚都进行呼吸作用,只是白天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利用,呼吸作用被光合作用掩盖,B项错误。

光合作用需要外界条件光,植物的光合作用要将太阳光的能量固定下来,没有光,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C项正确。

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
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项正确。

故选择B选项。

3.(2015•辽宁锦州)夜间在室内摆放很多花卉或其他植物会影响健康,其原因之一是( ) A.气温较高 B.空气不流通 C.湿度过高 D.花卉或其他植物与人争夺氧气 【答案】D 【解析】花卉或其他植物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卧室内的氧气浓度减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人与花卉或其他植物争氧,使卧室内的氧气过少,二氧化碳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

故选择D选项。

4.(2014•广东韶关)天刚亮时树林里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这主要与植物的哪项生理作用有关?(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植物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的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故选择B选项。

5.(教材内容全解例2变式)(2015•山东东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量筒内盛放的是澄清的石灰水,当向锥形瓶中注入清水后,量筒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可以判断锥形瓶中的绿豆种子是( ) A.煮熟的 B.已经死亡的 C.正在萌发的 D.烘干的 【答案】C 【解析】煮熟的绿豆种子和已经死亡的绿豆种子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B两项不符合题意;

正在萌发的绿豆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项符合题意;

烘干的绿豆种子缺乏水分,呼吸作用非常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很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项不待合题意。

故选择C选项。

6.(2014•江苏盐城)如图表示某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光合作用 B.②表示呼吸作用 C.白天同时进行①和②两种生理活动 D.晚上同时进行①和②两种生理活动 【答案】D 【解析】①过程释放氧气,则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一般为白天)进行;
②过程吸收氧气,则②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故选择D选项。

7.(2015•安徽淮北)下列措施不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小麦耕种前要耕田松土 B.向贮藏粮食的密封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C.玉米种子在入仓前要晒干 D.水果、蔬菜在低温低压条件下贮藏 【答案】A 【解析】植物的根在进行呼吸作用时需要利用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从而促进根的生长;
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贮藏粮食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
玉米种子入仓前晒干,可使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储存水果、蔬菜时应该适当降低温度,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

故选择A选项。

8.(典型例题剖析例5变式)(2015•云南)如图表示发生在天竺葵植株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中 序号表示某些物质。据图回答:
(1)物质①通过茎中的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其运输的动力来自_______作用。

(2)若③为氧气,是通过植物的________作用产生的,该作用能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平衡。植物体进行此项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

(3)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________作用,在蔬菜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______(填“增强”或“减弱”)该作用。

【答案】(1)导管 蒸腾 (2)光合 碳一氧 叶 (3)呼吸 减弱 【解析】(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各处的管状结构。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3)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蔬菜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教材练习解析 1. 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光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转变 光能→化学能(储存能量) 化学能→化学能+热能(释放能量) 联系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 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 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 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2.栽花或种庄稼都需要松土,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因为甘薯、白菜进行呼吸作用会导致窖内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又会导致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农作物的营养,使农作物的品质下降。通风能降低温度,延长农作物的储 藏时间。

3.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不同作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联系:线粒体分解的有机物的最初来源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4.提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出现气候、地质状况异常,例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受灾。因此,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Tags: 绿色植物   第五章   圈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