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范文 > 开业致辞 / 正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病理生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1)

2020-11-15 10:07:06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病理生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01)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

A.每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规律 B.机体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C.各系统的不同疾病所共有的致病因素 D.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E.各系统的每一种疾病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 2.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

A.疾病发生的条件 B.疾病发生的原因 C.疾病发生的诱因 D.疾病发生的外因 E.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3.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 )。

A.水中毒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水肿 4.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血钾,其主要原因是( )。

A. K+摄入量减少 B.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血钾稀释 C.细胞内H+与细胞外K+交换增加 D.消化道排K+增多 E.肾滤过K+增多 5.-氧化碳中毒可引起( )。

A.低张性缺氧 B.组织性缺氧 C.淤血性缺氧 D.缺血性缺氧 E.血液性缺氧 6.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C.散热正常,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降低 7.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 )。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致热原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8.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警觉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

A.醛固酮 B.儿茶酚胺 C.胰岛素 D.糖皮质激素 E.生长素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

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E.嗜睡 10.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感染性疾病 B.胎盘早剥 C.大面积烧伤 D.恶性肿瘤 E.羊水栓塞 11.休克早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 )。

A. 动一静脉吻合支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E.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12.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早期表现是( )。

A.膜损伤 B.线粒体损伤 C.肌浆网损伤 D.内质网损伤 E.溶酶体破裂 13.心肌顿抑是指( )。

A.心肌细胞坏死引起的收缩功能降低 B.心肌细胞凋亡引起的收缩功能降低 C.缺血心肌再灌注后引起的可逆性收缩功能降低 D.长期缺血心肌通过自身调节使收缩功能降低 E.再灌注心律失常引起的收缩功能降低 14.心功能不全发展过程中无代偿意义的变化是()。

A.心率加快 B.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C.心脏肌源性扩张 D.心肌向心性肥大 E.心肌离心性肥大 15.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 A.心脏缺血缺氧 B.低血压 C.肺淤血、肺水肿 D.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E.血容量增加 16. I型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为( )。

A. PaO2<30mmHg B. PaO2 <40mmHg C. PaO2 <50mmHg D. PaO2 <60mmHg E. PaO2 <70mmHg 17.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

A.干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E.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 18.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是( )。

A.慢性肾盂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肾结核 D.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 E.尿路结石 19.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 )。

A.腹型肥胖 B.糖尿病 C.高血压 D.胰岛素抵抗 E.高脂血症 20. 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是( )。

A.产生异常结构胰岛素 B.产生胰岛素抗体 C.产生胰岛素受体抗体 D.胰岛素降解增加 E.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功能受损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任选5个,多选不计分) 21.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22.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23. pH反常:缺血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但在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细胞损伤。

24.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

25.呼吸衰竭:当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静息状态吸人空气时,Pa0:低于60mmHg(8kPa),伴有或不伴有PaCOz高于50mmHg(6. 6kPa),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26.肝性脑病:是指在排除其它已知脑病的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紊乱的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任选4个,多选不计分) 27.试述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答: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特点是AG正常,血氯含量增高,发生的基本机制是HCO。一直接丢失过多(2分):
(1)消化道丢失HCO。一。胰液、肠液和胆汁中碳酸氢盐的含量均高于血浆。严重腹泻、小肠及胆道瘘管、肠吸引术等均引起NaHCO。大量丢失,血浆中HCO。一减少;
(3分) (2)含氯酸性药物摄入过多。长期或过量服用氯化铵、盐酸精氨酸时,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可生成H+和Cl-,引起血氯增加性酸中毒;
(2分) (3)肾小管泌H+功能障碍。当肾功能不全,但肾小球滤过率在正常值的25%以上时,因肾小管泌H+和重吸收HCO。一减少而引起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碳酸酐酶活性,使H2 C03生成减少,泌H+和重吸收HC03 -减少。(3分) 28.简述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滞的主要机制。

答:(1)酸中毒:缺血缺氧导致组织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在酸性环境下,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发生松弛、舒张。(3分) (2)局部产生扩血管物质增多:组织缺氧可使毛细血管周围肥大细胞释放过多的组胺,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大量血浆渗出,致使血液浓缩、血浆黏度增高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3分) (3)血液流变学改变:在细胞黏附分子的介导下,白细胞滚动、贴壁、嵌塞毛细血管,使血流受阻;
黏附于微静脉,使毛细血管后阻力增高。血液浓缩,血浆黏度增大,红细胞聚集等,都可造成微循环血流变慢,血液淤泥化,甚至血流停止。(2分) (4)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可与血液中白细胞发生反应,使之产生并释放扩血管的多肽类活性物质;
内毒素还可激活凝血因子X或补体系统,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2分) 29.简述肝性脑病患者血氨生成增多的原因。

答:(1)血氨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肝硬化时由于门脉高压,使肠黏膜淤血、水肿,或由于胆汁分泌减少,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空均发生障碍;
同时因胆汁分泌减少使胆汁酸盐的抑菌作用降低,造成细菌繁殖旺盛。肠菌分泌的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增多,作用于肠道积存的蛋白质及尿素,使氨的产生明显增多;
(4分) (2)慢性肝病晚期,常伴有肾功能减退,血液中的尿素等非蛋白氮含量高于正常,经肠壁弥散人肠腔内的尿素显著增加,经肠茵分解使产氨增多。(3分) (3)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可出现躁动不安、震颤等肌肉活动增强的症状,因此肌肉中的腺苷酸分解代谢增强,使肌肉产氨增多。(3分) 30.试述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表现形式及发生机制。

答:当肺发生病变时,肺泡通气与血流的改变是不平行的,造成严重的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其主要形式为: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实变、肺纤维化和肺不张等可引起通气障碍,在病变严重的部位肺泡通气明显减少,但血流并无相应减少,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到动脉血内,这种情况类似动一静脉短路,故称功能性分流,又称静脉血掺杂(5分);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等都可使部分肺泡血流减少,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5分)。

31.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什么?筒述其发生机制。

答: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高钾血症,(2分) 其发生的机制为: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小管损害使钾随尿排出减少;
(2分) (2)组织破坏,释放大量钾至细胞外液;
(2分) (3)酸中毒时钾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
(2分) (4)输入库存血液或食入含钾量高的食物或药物等。(2分)

Tags: 生理学   电大   病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