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介绍信 / 正文

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发言材料:立足教研、聚焦课堂、全面实施新课程实践与体会

2021-04-19 11:07:51

  名师归纳总结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发言材料:立足教研、聚焦课堂、全面实施新课程实践与体会ⅩⅩ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年名校。全国百强名校,湖南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湖南省示范高中,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提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的办学理念, 以“国内一流、 世界知名” 为办学目标,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文理兼通、英语见长的高素质现代人”为育人目标,以“开放教育策略、个性教育策略、自主教育策略”为育人策略。

 成为第四批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施新课程区,在全面实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一些困惑。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一线教师来说可谓感触颇深。下面我仅代表我们化学组的十几位老师,谈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一、感受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确“新 ”,它与以往教材相比,具有新思想、新理念,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到学生的培养方法和手段,不仅教师教的方式改变,而且学生学的思路在改变。看到这些模式,我感到高兴,直

 名师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发言材料:立足教研、聚焦课堂

 、全面实施新课

 程实践与体会

 ⅩⅩ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

 响力的百年名校。全国百强名校,湖南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湖南省

 示范高中,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提出“为学生

 终身发展奠基” 的办学理念, 以“国内一流、 世界知名” 为办学目标,

 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文理兼通、英语见长的高素质现代人

 ”

 为育人目标,以“开放教育策略、个性教育策略、自主教育策略”为

 育人策略。

 成为第四批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施新课程区,

 在全面实

 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一些困惑。作

 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一线教师来说可谓感触颇深。

 下面我仅代表

 我们化学组的十几位老师,谈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感受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

 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确

 “新 ”,它与以往教材相比,具有新思想、新

 理念,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到学生的培养方法和手段,

 不仅教师教的方

 式改变,而且学生学的思路在改变。看到这些模式,我感到高兴,直

 觉告诉我喜欢这种模式、

 适应这种模式的教学, 因为它能以实验为基

 础、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

 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课程, 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

 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进

 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习科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1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清晰,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它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名师归纳总结

 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更深刻地

 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清晰,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它立足于学生

 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

 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

 养,构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

 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

 努力开发课程

 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结合人类探

 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

 引导学生进一步

 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

 的密切关系,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 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

 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

 究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

 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

 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积极倡导学生自

 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

 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

 发展。

 3、新课程注重知识与技能,它要求学生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

 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

 2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化的基本规律, 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4、新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5、新课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和培养。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

 名师归纳总结

 化的基本规律, 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

 实验。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新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

 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

 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

 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

 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

 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5、新课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和培养。发展学习化学

 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

 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化学知

 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

 做出合理的判断。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注

 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树立辩证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养成务实求真、 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

 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

 精品学习资料

 第 3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为了实施新课程提出的“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一核心理念,我们致力研究“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1、教师探究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教师备“探究课”的本身就是探究过程。罗永恒老师曾开了一堂《乙醇》的复习型探究课,教案前后有4 次大的改动,为了确定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为了确定试剂的浓度, 没课的时间始终泡在实验室,进行了不下百次的实验。而他在《二氧化硫》的探究课准备过程中,为了搞清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为什么没有混浊,请教老教师、上网查阅资料、翻看期刊杂志,用尽了各种手段。为了在针筒中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准备学生实验,在实验室反复琢磨了两天,尝试了食品袋、 储气袋、 水枕、橡皮球等各种方法。

 所以,我们深深觉得:对教师而言,一堂探究课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探究体验。另一方面, 在探究课堂中要建立师生共同探究的和谐气氛。新课程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关系,而是教师诱导,师生一起完成的关系。只有变“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为“我引 导,你完成,你动手,我也动手”,课堂才会有生机,学生才会意气

 名师归纳总结

 为了实施新课程提出的“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这一核心理念,我们致力研究“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

 1、教师探究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教师备“探究课”的本身就是探究过程。罗永恒老师曾开了一堂

 《乙醇》的复习型探究课,

 教案前后有

 4 次大的改动,为了确定实验

 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为了确定试剂的浓度, 没课的时间始终泡在实

 验室,进行了不下百次的实验。而他在《二氧化硫》的探究课准备过

 程中,为了搞清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为什么没有混浊,

 请教老

 教师、上网查阅资料、翻看期刊杂志,用尽了各种手段。为了在针筒

 中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准备学生实验,

 在实验室反复琢磨了两天,

 尝试

 了食品袋、 储气袋、 水枕、橡皮球等各种方法。

 所以,我们深深觉得:

 对教师而言,一堂探究课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探究体验。

 另一方面, 在探究课堂中要建立师生共同探究的和谐气氛。

 新课

 程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关系,而是教师诱

 导,师生一起完成的关系。只有变“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为“我引 导,你完成,你动手,我也动手”,课堂才会有生机,学生才会意气

 盎然。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老师说:“

 。现在,就这个问题,我

 们一起探讨, 共同来解决。

 ”而不是说:“这节课我讲的内容是

 ”

 。

 同时,新课程中有许多崭新的东西是老师没接触过的,

 对于那些知识,

 在学生面前,老师并无多大优势。因此,教师要学会“退下来”,退

 到与学生一致的位置上去。以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生 一道去探索,去发现。

 在实施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比 如,我在《镁铝性质实验再探》中,学生用镁、铝、稀盐酸构成原电 池,发现镁铝两极上均有大量气泡,且随时间推移,镁条上气泡逐渐 增多。这时我提出: 为什么镁条表面仍有大量气泡呢?请充分发挥想 象,探究其原因。

 这是一个学生想提而未能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学生 似懂非懂的问题。经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完全出乎我的想象,学生总 结出如下原因:镁条不纯,镁和杂质在盐酸中构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

 导致镁条上产生氢气; 外电路由于接触不良等原因导致电阻过大,

 使

 电子不能顺利通过; 铝电极上产生的氢气泡未能及时消失,

 引起铝与

 4

 精品学习资料

 第 4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溶液间的电阻增大;镁铝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太小;溶液温度过高;可能还与浓度有关等等。

 对于这些假设, 我均给予了鼓励并继续设计实 验。2、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 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 化学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 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但是,化学史实证明理论推导能力可以说是化学规律的发现和新物质合成的直接推动力。才是现代的化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如何使二者完美地结合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而不应该片面强调实验探究能力忽略理论推导能力。我们在设计探究课时,可以把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有机的结合在 一起,效果更明显。课例 1:高中化学教材必修

 名师归纳总结

 溶液间的电阻增大;镁铝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太小;溶液温度过高;可

 能还与浓度有关等等。

 对于这些假设, 我均给予了鼓励并继续设计实 验。

 2、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

 有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 方法、

 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 化学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

 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

 还大大加强了, 因为实验既能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

 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

 但是,化学史实证明理论推导能力可以说是

 化学规律的发现和新物质合成的直接推动力。

 才是现代的化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

 如何使二者完美地结合

 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而

 不应该片面强调实验探究能力忽略理论推导能力。

 我们在设计探究课时,可以把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有机的结合在 一起,效果更明显。

 课例 1:高中化学教材必修

 1《硫和氮的氧化物》“

 SO2 的化学性质

 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

 SO2

 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

 然后给学生

 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

 正确。

 课例 2:在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物时,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何物?根

 据引导,学生分析出:钠是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必然是被氧化,水中

 只有氢元素可能被还原生成氢气。

 同时,钠离子不可能独立存在于溶

 液中,在钠、氢、氧三种元素状态下,溶液中该存在氢氧根离子。然

 后再设计实验以证明理论推导的可行性。

 课例 3:验证 Cl2 和 HClO 谁具有漂白性?(人教版《必修

 I》P72)

 (1)问题:

 氯水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真正起到作用的是

 Cl 2 还

 是 HClO ?

 5

 精品学习资料

 第 5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2)实验事实:氯水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在氯水中发生以下反应:Cl 2+H2O ==HClO + HCl(3)推断:起漂白作用的可能是Cl 2 也可能是 HClO(4)实验验证:在两支实管中分别加入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然后依次通人干燥的Cl2,观察现象。

 名师归纳总结

 (2)实验事实:氯水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在氯水中发生以下反应:

 Cl 2+H2O ==HClO + HCl

 (3)推断:起漂白作用的可能是

 Cl 2 也可能是 HClO

 (4)实验验证:

 在两支实管中分别加入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然

 后依次通人干燥的Cl2,

 观察现象。

 (5)实验现象

 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褪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

 Cl2

 没有漂白性。

 (6)实验检验

 将有色布条深入到

 NaClO 溶液中 ,滴加少量的盐酸溶液, 微热发

 现布条退色, 原因是溶液中的

 ClO-和 H+ 生成了 HClO,溶液中也没有

 Cl 2,所以起到漂白作用的是

 HClO 。

 (7)结论

 Cl2 没有, Cl2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

 HClO 具有漂白作用,而

 色,是因为

 Cl 2 和 H2O 生成了

 HClO 的缘故。

 (8)应用:要先生成

 HClO 才可以漂白物质的一系列题目。

 3、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自主探究指通过自学、 上网查资料等系列自觉行为形成探究的氛 围。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前布置有梯度的内容,吸引

 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明确所研究内容的知识背景、

 研究目标以

 及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本、读图、读网络的同时,感知问题、

 感悟知识,接受探究氛围的熏陶。学生在课前充分的自学准备,无疑 像一针强心剂,既能打动学生心灵,又方便形成统一的课堂气氛,使 学中有探,探中有学。

 6

 精品学习资料

 第 6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合作探究指学生间或师生间通过充分对话、答辩和争论形成探究的氛围。

 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即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多则班级全体参加,少则几个人,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充分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当今的学生思 维活跃,想法大胆且有创新,除了可以互相交流,还完全可以与教师 作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时时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学术小成果。比如我在教《盐的水解》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与讨论, 让学生首先从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通过实验找出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规律;然后以水的电离平衡知识为基础,讨论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离子、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继而合作发现出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盐的溶液都显中性吗?(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P53( 1)提出问题:盐的溶液都显中性吗?( 2)实验探究:实验在 6 只实管里分别盛有浓度均为0.1mol/L的名师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指学生间或师生间通过充分对话、

 答辩和争论形成探究

 的氛围。

 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即可组织学生

 合作探究,多则班级全体参加,少则几个人,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

 充分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当今的学生思 维活跃,想法大胆且有创新,除了可以互相交流,还完全可以与教师 作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时时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学术小成果。

 比如我在教《盐的水解》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

 与讨论, 让学生首先从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

 通过实验找出盐类

 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规律;然后以水的电离平衡知识为基

 础,讨论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离子、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氢

 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

 继而合作发现出不同盐溶液呈

 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盐的溶液都显中性吗?(人教版《选修

 4

 化学反应原理》

 )

 P53

 ( 1)提出问题:盐的溶液都显中性吗?

 ( 2)实验探究:

 实验在 6 只实管里分别盛有浓度均为

 0.1mol/L

 的 NaCl、CH3COONa、Na2CO3、NH4Cl、Na2SO4

 、NaHCO3、(NH 4)

 2SO4 七种溶液,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观察试

 纸的颜色的变化,然后和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得到实验事实。

 ( 3)实验事实

 滴有

 NaCl、Na2SO4 溶液的试纸显黄色,说明

 溶液是显中性的;滴有

 CH3COONa、Na2CO3、

 NaHCO3 溶液试纸显

 蓝色,说明溶液是显碱性的;滴有

 (NH4)2SO4、NH4Cl 溶液试纸显

 红色,说明溶液是显酸性的。

 ( 4)讨论为什么不同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呢?各种溶液中存在

 哪些微粒呢(分子和离子)?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7

 精品学习资料

 第 7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C(OH-)和C(H +)的关系C(OH- ) = C(H+)可能发生的反应微溶液微粒粒Na+

 Cl-H+OH-OH- 和 H+NaClH2ONa+2-SO4C(OH-)=C(H+)--+OH 和 HNa2SO4OHH+H O2CH3COO-Na+--+OH 和 HCH3COC(OH )>-OHC(H+)CH COO-和 H+ONa3H+Na+H

 名师归纳总结

 C(OH-)和

 C(H +)的关系

 C(OH- ) = C(H+)

 可能发生的反应微

 溶液

 微粒

 粒

 Na+

 Cl-

 H+

 OH-

 OH- 和 H+

 NaCl

 H2O

 Na+

 2-

 SO

 4

 C(OH-)=

 C(H+)

 -

 -

 +

 OH 和 H

 Na2SO4

 OH

 H+

 H O

 2

 CH3COO-

 Na+

 -

 -

 +

 OH 和 H

 CH3CO

 C(OH )>

 -

 OH

 C(H+)

 CH COO-和 H+

 ONa

 3

 H+

 Na+

 H O

 2

 2-

 CO3

 C(OH-)>

 C(H+)

 OH- 和 H+

 -

 Na2CO3

 OH

 2- 和 H+

 CO

 3

 H+

 H O

 2

 +

 2-

 NH4

 SO4

 -

 -

 +

 OH 和 H

 (NH 4)2S

 C(OH )<

 OH-

 +

 +

 -

 和 OH

 O4

 C(H )

 NH 4

 +

 H

 H2O

 +

 -

 NH 4

 Cl

 C(OH-)<

 C(H+)

 OH- 和 H+

 -

 NH4Cl

 OH

 + 和 OH-

 NH

 4

 H+

 H2O

 最初有水电离出来的

 OH-和 H+的浓度是相等的,是谁

 【讨论】

 [H +] 和[OH -]的?

 在 CH COONa、

 打破了这一等量关系

 ?它是怎样改变

 3

 -

 2-

 +

 溶液中的分别结合由

 CH3COO

 和 CO3

 H2O 电离出来的Na2CO3

 H

 8

 精品学习资料

 第 8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生成了弱电解质,消耗溶液中的移动,最终使溶液中的

 [OH-]>[H +]。+-+CH3COONa ==

 NaCH3COO+-+OH

 +H2OH↑↓CH3COOH+同样在 (NH 4)2SO4、NH4Cl 的溶液里结合由H2O

 名师归纳总结

 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

 生成了弱电解质,消耗溶液中的移动,最终使溶液中的

 [OH-

 ]>[H +]。

 +

 -

 +

 CH3COONa ==

 Na

 CH3COO

 +

 -

 +

 OH

 +

 H2O

 H

 ↑↓

 CH3COOH

 +

 同样在 (NH 4)2SO4、NH4Cl 的溶液里

 结合由

 H2O 电离出来

 NH4

 的 OH- 生成了弱电解质 ,消耗溶液中的 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最终使溶液中的

 [OH-

 ]< [H +]。

 +

 -

 +

 NH4Cl

 ==

 NH4

 Cl

 +

 -

 +

 OH

 +

 H2O

 H

 ↑↓

 .

 NH 3 H2O

 -

 在 NaCl、 Na2SO4 的溶液中因为没有能够和水电离出来的OH

 和 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不能破坏水的电离,所以他们的溶液

 是中性的。

 (5)结论

 象 CH3COONa、Na2CO3 这样的盐 (强碱弱酸盐

 )溶液显碱性。

 象(NH4)2SO4、 NH4Cl 这样的盐 (强酸弱碱盐 )溶液显酸性。

 象 NaCl、 Na2SO4 这样的盐 (强酸强碱盐 )溶液显中性。

 9

 精品学习资料

 第 9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 6)应用盐类水解的应用罗永恒老师对《二氧化硫》的探究式教学中,尝试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课前自主探究:课前给学生提供三篇阅读资料(1:酸雨 2: 食物化妆品二氧化硫3:二氧化硫超标北京 31 种食品全市下架),布置学生在阅读、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推测二氧化硫可能有的性质,并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证明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推测。课上合作探究:第一步,全班分成12 小组,小组交流讨论从资料中提炼的二氧化硫可能的性质,然后全班讨论总结二氧化硫可能的性质,达成共识。第二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12 小组分成四大组,分别完成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四个任务。第三步, 每大组派代表说明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其余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这样不仅借助于合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相当多的探究,而且通过不同组间的对话、答辩、争论使每位学生掌握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更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交流了情感、实现人与人的沟通, 使每位学生都

 名师归纳总结

 ( 6)应用

 盐类水解的应用

 罗永恒老师对《二氧化硫》的探究式教学中,尝试了自主探究和

 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课前自主探究:课前给学生提供三篇阅读资料(

 1:酸雨 2: 食

 物化妆品二氧化硫

 3:二氧化硫超标

 北京 31 种食品全市下架),布

 置学生在阅读、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推测二氧化硫可能有的性质,并

 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证明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推测。

 课上合作探究:第一步,全班分成

 12 小组,小组交流讨论从资

 料中提炼的二氧化硫可能的性质,

 然后全班讨论总结二氧化硫可能的性质,达成共识。第二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12 小组分成四大组,

 分别完成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溶解性;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

 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设计实验

 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四个任务。

 第三步, 每大组派代表说明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其余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这样

 不仅借助于合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相当多的探究,

 而且通过不同

 组间的对话、答辩、争论使每位学生掌握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更使

 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交流了情感、

 实现人与人的沟通, 使每位学生都

 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体验成功。

 在相互表达、 交流、评价、吸收的过程中,

 4、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

 由于课内时间有限,课本知识局限,很多课堂学习的内容要延伸

 到课外

 ,通过布置上网搜索、 家庭小实验等作业促使学生在课外实

 施探究活动。高中化学教材必修

 1《硫和氮的氧化物》 “SO2 的化学性

 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

 SO2

 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

 然后给学生

 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

 正确。

 比如在化学

 1(必修)涉及到氨气的性质和氨的喷泉实验时,经

 我们高一化学组讨论,向学生展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

 2002

 年理科综合中的一道试题,

 对如何引发如图

 2 装置的喷泉, 我们采用

 了以下方法:

 10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0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教师:为什么此装置不能形成喷泉?学生:因为不存在压强差。教师:为什么不存在压强差?学生:氨气没能溶解于水。教师:为什么氨气没能溶解于水?学生: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把烧瓶中的氨气和烧杯中的水隔开。教 师 : 把 导 管 中 的 空 气 挪 挪

 名师归纳总结

 教师:为什么此装置不能形成喷

 泉?

 学生:因为不存在压强差。

 教师:为什么不存在压强差?

 学生:氨气没能溶解于水。

 教师:为什么氨气没能溶解于水?

 学生: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把烧瓶中的氨气和烧杯中的水隔开。

 教 师 : 把 导 管 中 的 空 气 挪 挪 位 置 怎 么 样 ?

 图

 1

 图 2

 通过师生之间简短的几句对话,

 减少了学生的思维跨度,

 因此学生给

 出了许多方案, 如空气向上挪可以用给烧瓶降温或用注射器抽出部分

 氨气的方法, 空气向下挪可以用给烧瓶升温或用注射器向烧瓶注入部

 分空气的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学生体会

 到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也感受到了殊途同归的奇妙。

 课下有同学问,

 老师,这些方法是不是都可以?老师说,我没有试过,你们可以试试

 啊!学生随即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并确定了最佳方法,师生互动延

 伸到了课堂外。其实,我们这样设计的目的很明确:在细化过程、重

 视过程的同时, 引导学生以丰富的情感、 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思维过程

 中去。

 5、“知识点探究”与“知识整合探究”相结合

 在通常的新课教学中, 比较重视的是就某种物质的性质、

 某个实

 验的现象进行探究。所以学生普遍认为中学化学零星、细碎、易懂、

 易学,但日久易忘、难掌握,上课时轻轻松松、明明白白,用化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这些都与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外

 11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1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延、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化学知识结构有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同时还严重阻碍了高中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的发挥。如何使看起来零星、 细碎的知识变成有序化、网络化,整体化,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探究的内容。为此,熊红松老师开了一堂《颜色的变化》,把高中知识中有关 颜色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整合,让我们领略了“知识整合探究”的实 施。通过“颜色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利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整合了中学化学的有色物质。

 通过“颜色变化在化学中的应用”

 ,利用“ 1.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2.

 定性的检验3.

 定量的测定4.

 沉淀的转化及平衡的移动”整合了涉及颜色的化学变化。通过“颜色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1.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2.

 五彩缤纷的焰火”整合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6、“对比探究”与“讲授注入”相结合新课程中探究学习活动必须引导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做中

 名师归纳总结

 延、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

 没有形成整体的化学知识结构有

 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同时还严重阻碍了高中化学

 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的发挥。

 如何使看起来零星、 细碎的知识变成有序

 化、网络化,整体化,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探究的内容。

 为此,熊红松老师开了一堂《颜色的变化》,把高中知识中有关 颜色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整合,让我们领略了“知识整合探究”的实 施。

 通过“颜色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利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整合了

 中学化学的有色物质。

 通过“颜色变化在化学中的应用”

 ,利用“ 1.

 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2.

 定性的检验

 3.

 定量的测定

 4.

 沉淀的转化

 及平衡的移动”整合了涉及颜色的化学变化。通过“颜色变化在生活

 中的应用”,利用“

 1.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2.

 五彩缤纷的焰火”整

 合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6、“对比探究”与“讲授注入”相结合

 新课程中探究学习活动必须引导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

 “做中

 学”,做是为了学。“学科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学科学,

 注重培养问题意识,注重科学理论或知识的学习建构过程

 ,掌握科

 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概念。在学习活动中,理解什么是科学、

 初步了解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培养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下面我

 以高中《化学

 1》的教学中有关“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内

 容的探究教学设计为例讨论、分析如下:

 探究活动设计

 1

 1.提出问题:氯气通入水中,得到氯水。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氯

 气与水发生了什么反应?

 2.指导学生闻、氯气、氯水的气味,从闻到的气味说明溶液中含氯

 12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2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分子;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说明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①向氯水中滴加浓碳酸氢钠溶液---观察现象(有气体放出)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溶液中含氢离子;②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观察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溶液中含氯离子;③向氯水中滴加品红溶液----- 观察现象(品红褪色)----- 说明溶液中含能使品红褪色的某种物质。4.组织学生讨论,从以上现象可以知道氯水中含有哪物质?5.教师小结,讲解氯水中含有的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是次氯酸( HClO)。说明氯气溶解于水发生了以下反应:Cl

 名师归纳总结

 分子;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说明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向氯水中滴加浓碳酸氢钠溶液

 ---观察现象(有气体放出)

 ---- 写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溶液中含氢离子;

 ②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 观察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 写

 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溶液中含氯离子;

 ③向氯水中滴加品红溶液

 ----- 观察现象(品红褪色)

 ----- 说明溶液中

 含能使品红褪色的某种物质。

 4.组织学生讨论,从以上现象可以知道氯水中含有哪物质?

 5.教师小结,讲解氯水中含有的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是次氯酸

 ( HClO)。说明氯气溶解于水发生了以下反应:

 Cl 2

 + H2O === HCl +

 HClO

 上述探究活动,包含了提出问题、学生的实验、讨论活动,指导学生

 从实验获得说明氯水成分的证据,

 得出问题的答案, 完成了氯气与水

 作用实质的教学, 学习了次氯酸的漂白性。

 从设计看,问题的提出 (氯

 水中含有哪些物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的4 项实验)都是教师

 提出的。

 问题和活动直接指向所要学习的内容:

 验证氯水中存在的几

 种成分, 理解氯与水的作用实质。

 整个探究学习活动全是按教师预设

 的程序进行,学生问题意识的启迪,探究欲望的激发,归纳、推理的思维训练都比较欠缺。

 活动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自己提出问题、

 主动

 思考、进行活动的机会,学习仍然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课堂教学的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的问题应该是学习的需要或学习

 13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3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或来自学生生活与直接观察。课堂的探究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的设计、 组织和预设, 也需要学生自己围绕学习的内容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核心活动,需要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和优化, 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也可以提出或进行自己希望进行的活动。

 如果教师只是依据学习内容,按照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和一般过程设计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讨论,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就可能把“学生活动”变成“活动学生”,难以达到探究学习应有的效果,难以实现课程的三维学习目标。探究活动设计21.

 观察与思考。观察氯气通入水的实验(有尾气处理装置)。从观察到的现象看,你认为氯气能溶于水吗?说说你的理由。2.问题与实验。

 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氯气能溶于水吗?交流、讨论所提出的实验设计。若学生提出了可行的实验方案,教师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后演示并进行评价。若学生未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名师归纳总结

 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或来自学生生活与直接观察。

 课堂的探究学习活

 动需要教师的设计、 组织和预设, 也需要学生自己围绕学习的内容提

 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核心活动,需要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

 和优化, 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也可以提出或进行自己希望进

 行的活动。

 如果教师只是依据学习内容,

 按照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和

 一般过程设计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讨论,

 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就可能把“学生活动”变成“活动学生”

 ,

 难以达到探究学习应有的效果,难以实现课程的三维学习目标。

 探究活动设计

 2

 1.

 观察与思考。观察氯气通入水的实验(有尾气处理装置)

 。从观察

 到的现象看,你认为氯气能溶于水吗?说说你的理由。

 2.问题与实验。

 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氯气能溶于水吗?交流、

 讨论所提出的实验设计。

 若学生提出了可行的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后演示并进

 行评价。若学生未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让学生观察教师设计的实验:

 用 100mL 针筒抽取 80mL 氯气 ,再抽取 20mL 水,振荡,观察发生的现

 象。引导学生说明现象,推理,得出结论。

 3.小结,提出新的讨论问题。

 80mL 氯气与

 20mL

 水,振荡,得到的溶液小于 100mL,说明氯气能溶于水。

 得到的溶液称为氯水。

 可以闻

 到氯水有氯气的气味。

 氯水是否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氯气与水这两种物

 质的混合物?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4.根据同学的猜测、讨论,教师做简要归纳。并请学生观察如下实

 14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4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验,进一步思考、讨论问题3 的答案。把一小片干燥的红色布条,分成三段,分别置与氯气、氯水、水中,观察发生的变化。5.讨论小结,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实验证明氯水含有能使红色颜料褪色的物质, 而氯气和水都不会使红色颜料褪色。这种物质是氯水中存在的新物质。

 可见氯水并不是溶解在水中的氯气和水这两种物质的简单混合物。人们研究得知,氯气溶解于水时,部分氯气可与水发生反应, 生成一种称为次氯酸 ( HClO)的物质: Cl2+ H 2O === HCl

 名师归纳总结

 验,进一步思考、讨论问题

 3 的答案。

 把一小片干燥的红色布条,分成三段,分别置与氯气、氯水、水中,

 观察发生的变化。

 5.讨论小结,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实验证明氯水含有能使红色

 颜料褪色的物质, 而氯气和水都不会使红色颜料褪色。

 这种物质是氯

 水中存在的新物质。

 可见氯水并不是溶解在水中的氯气和水这两种物

 质的简单混合物。人们研究得知,氯气溶解于水时,部分氯气可与水

 发生反应, 生成一种称为次氯酸 ( HClO)的物质: Cl2

 + H 2O === HCl

 + HClO

 次氯酸( HClO )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可以漂白某些染料和有

 机色素。它还可以使一种红色颜料品红褪色(演示)

 。

 按照氯气与水

 反应的研究结论, 氯水中还应该存在盐酸。

 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检验氯水中存在的盐酸吗?和同学们讨论你的实验设想。

 6.归纳讨论方案,并组织学生进行所提出的可行的下列实验:用石

 蕊试剂或用

 pH 试纸检验氯水是否有酸性;试验氯水与碳酸氢钠溶液

 或锌粒的作用;试验氯水与硝酸银溶液的作用。

 7.实验小结、质疑。正如大家从实验中发现的,氯水与硝酸银溶液

 作用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

 说明氯水中含氯离子。

 氯水与碳酸氢钠溶

 液有气体析出, 可见氯水呈酸性。

 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氯水中存在的盐酸。

 同学们也发现,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氯水,溶液变红后却褪色了;用

 pH

 试纸测氯水,也发现试纸颜色变化有异常,锌和氯水反应放出气

 15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5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体的现象不太明显。

 该怎样解释这些现象?能依据这些否定氯水中存在的盐酸的结论吗?请大家讨论。8.讨论小结、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氯气溶解于水,部分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水显酸性,存在氯离子,支持了有盐酸生成的结论。由于反应同时还生成次氯酸,它能使石蕊和pH

 试纸中的酸碱指示剂漂白褪色,所以用它们检验氯水的酸性,不会有持久的红色显现。

 此外,实验还说明氯水中生成的酸的浓度较小。人们还发现,氯水保存久了,其中的氯气和次氯酸却逐渐消失了,氯水最终变成很稀的盐酸。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这里有一装满氯水的烧瓶,倒置在水槽中, 放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顶部有气体出现,现在把装置放到阳光下,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还能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并发表你的看法。9.讨论小结。正如大家从实验观察中发现的,氯水中的HClO

 不稳定,能分解生成气体。进一步研究可以知道分解放出的是氧气,次氯酸转化为盐酸: 2HClO == 2HCl + O

 名师归纳总结

 体的现象不太明显。

 该怎样解释这些现象?能依据这些否定氯水中存

 在的盐酸的结论吗?请大家讨论。

 8.讨论小结、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氯气溶解于水,部分氯气和

 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水显酸性,存在氯离子,支持

 了有盐酸生成的结论。由于反应同时还生成次氯酸,它能使石蕊和

 pH

 试纸中的酸碱指示剂漂白褪色,所以用它们检验氯水的酸性,不

 会有持久的红色显现。

 此外,实验还说明氯水中生成的酸的浓度较小。

 人们还发现,氯水保存久了,其中的氯气和次氯酸却逐渐消失了,氯

 水最终变成很稀的盐酸。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这里有一装满氯水的烧瓶,

 倒置在水槽中, 放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烧

 瓶顶部有气体出现,现在把装置放到阳光下,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

 还能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并发表你的看法。

 9.讨论小结。正如大家从实验观察中发现的,氯水中的HClO

 不稳

 定,能分解生成气体。进一步研究可以知道分解放出的是氧气,次氯

 酸转化为盐酸: 2HClO == 2HCl + O 2↑,光照可以加速它的分解。

 与探究学习活动设计

 1 一样,设计 2 也把教学内容作为探究学习的中

 心,探究活动也包括提出的问题、实验活动、讨论交流等环节。实践

 证明,设计 2 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无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学

 生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都较好。设计

 2 围绕

 教学的中心内容,以氯气是否可溶于水,氯水中含什么成分,为什么

 用石蕊、 pH

 试纸检验氯水的酸性有异常现象发生,为什么氯水长久

 放置会变成很稀的盐酸等问题,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揭示了氯与水

 16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6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的反应实质、 次氯酸的性质。

 设计的问题和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引发思考。

 无论学生或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是理解、掌握所要学习内容的关键点,学生也易于发表意见。设计 2 也更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质疑。在预设的活动方案中,教师也为学生留出了提问、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完成设计2 所花费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的问题都要比设计1多。对氯气在水中溶解、反应的问题,讨论也深刻得多。学习活动没有停留在实验活动的操作层面上,比较重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例如,让学生面对氯气通入水中,有溶解也有化学反应的过程,面对用石蕊、 pH 试纸检验氯水酸性出现的异常现象,产生疑问,引起思考。学生在新的实验事实面前,通过思考,联系新旧知识,是自己的认识更全面,概念更明晰。进一步扩大、深化了对事物的认识,增进了对科学的理解。

 如果探究学习活动不能引发认知冲突,

 名师归纳总结

 的反应实质、 次氯酸的性质。

 设计的问题和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能引发思考。

 无论学生或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在学生认识的最近

 发展区,是理解、掌握所要学习内容的关键点,

 学生也易于发表意见。

 设计 2 也更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提

 出质疑。在预设的活动方案中,教师也为学生留出了提问、发表意见

 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上完成设计

 2 所花费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的问题都要比设计

 1

 多。对氯气在水中溶解、反应的问题,讨论也深刻得多。学习活动没

 有停留在实验活动的操作层面上,

 比较重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例

 如,让学生面对氯气通入水中,有溶解也有化学反应的过程,面对用

 石蕊、 pH 试纸检验氯水酸性出现的异常现象,产生疑问,引起思考。

 学生在新的实验事实面前,通过思考,联系新旧知识,是自己的认识

 更全面,概念更明晰。进一步扩大、深化了对事物的认识,增进了对

 科学的理解。

 如果探究学习活动不能引发认知冲突,

 不能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不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中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问题,

 学生虽然

 表面上获得科学结论, 但并没有转变自己原有的前概念,

 不利于学生

 理解科学的本质。

 科学探究不能只强调通过做科学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技能,

 忽视通过

 学科学来促进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实现概念转变。

 “科学探究”也不

 仅仅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不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更

 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用做科学的方式学习, 要有利于实现前概念向科

 学概念的转变,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领悟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本质。

 17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7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设计 2 也不回避无法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得到知识或问题的答案。也不排除运用直接给学生介绍知识和前人研究结论的方法。但是,这需要在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欲望为前提。设计2,没有让学生通过探究来了解能使有机色质褪色的物质是什么,也没有要求学生探究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因为这是学生的能力、 水平达不到的。教师在学生需要解答问题时,适时做了简要介绍, 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探究活动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活动,探究方法强调动手操作,重视资料分析归纳的过程,重视实证和经验,但不能替代获得新概念或知识的所有方法。

 如果不顾学生的水平和基础, 事事都要探究,或者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问题的研究,要求他们进行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包含科学探究的各种要素的繁难的探究学习,只能让教师本人和学生都对科学探究产生畏惧,不可能也不现实。

 如果

 名师归纳总结

 设计 2 也不回避无法通过学生观察、

 实验得到知识或问题的答案。

 也

 不排除运用直接给学生介绍知识和前人研究结论的方法。

 但是,这需

 要在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欲望为前提。设计

 2,没有让学生通

 过探究来了解能使有机色质褪色的物质是什么,

 也没有要求学生探究

 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因为这是学生的能力、 水平达不到的。

 教师在学生需要解答问题时,

 适时做了简要介绍, 并提出需要进一步

 探究的问题。

 探究活动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活动,探究方法强调动手操

 作,重视资料分析归纳的过程,重视实证和经验,但不能替代获得新

 概念或知识的所有方法。

 如果不顾学生的水平和基础, 事事都要探究,

 或者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问题的研究,

 要求他们进行超越学生

 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包含科学探究的各种要素的繁难的探究学习,

 只

 能让教师本人和学生都对科学探究产生畏惧,

 不可能也不现实。

 如果

 探究活动中就一些学生无法用实验、归纳、推理得到结论的问题,利

 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牵强附会的解释、

 “推理”,糊弄出结论来,不

 可避免地会让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方法产生误解。

 设想,如果让学生从

 氯水能使红色布条褪色, 直接“推理”得出其中含有次氯酸的结论来,

 再由此推出氯气和水发生的反应,还有“科学”可言吗?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

 课堂教学中“讲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

 代要求了。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

 18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8 页,共 26 页

 名师归纳总结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教材对于 Na 的化学性质叙述,只提供了Na 与氧气、水的反应,而对于Na和可与之发生反应酸溶液、盐溶液等重要知识点,却只字未题。这对于学生学习和认识Na的化学性质,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Na只与氧气、水反应,从而错误理解为不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由于学生缺乏Na 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知识经验,很难自己建构此方面的知识结果和系统。所以在此类章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注入—教授”,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提高教学时效发挥着其不可低估的作用。又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氨硝酸硫酸》对于“浓硫酸”的介绍,只阐述了其 “脱水性”

 名师归纳总结

 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

 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选择关

 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

 注入。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

 1《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教材对

 于 Na 的化学性质叙述,只提供了

 Na 与氧气、水的反应,而对于

 Na

 和可与之发生反应酸溶液、

 盐溶液等重要知识点,却只字未题。这对

 于学生学习和认识

 Na的化学性质,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

 Na只与氧气、

 水反应,从而错误理解为不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由于学生缺乏

 Na 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知识经验,很难自己建构此方面的知识

 结果和系统。所以在此类章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注入

 —教授”,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提高教学时效发挥着其不可低估

 的作用。

 又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氨

 硝酸

 硫酸》对于“浓硫酸”的介

 绍,只阐述了其 “脱水性” 和“强氧化性” ,而对于其 “酸性” 、“吸

 水性”却未涉及。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中,很难去建构

 浓硫酸具有酸通性和“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三大特

 性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因此,教师的教授注入很有必要。

 再如,高中化学教材选修

 5《烃和卤代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

Tags: 教研   新课程   立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