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党务讲话 / 正文

(3合集)关于党务论谈材料汇编

2024-01-07 15:18: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合集)关于党务论谈材料汇编,供大家参考。

(3合集)关于党务论谈材料汇编

关于党务论谈材料汇编(精选35篇)

关于党务论谈材料汇编

(精选35篇)

“点上发力”破解流动党员管理之“困”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压实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责任,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应转尽转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是流动党员管理。党章中明确规定,“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紧跟时代发展“节奏”、摸准需求“脉搏”,聚焦摸排、服务、交流“三大点”持续发力,破解流动党员管理之“困”,为新时代发展凝聚流动党员“红色力量”。 

  聚焦深入摸排“基础点”,“心中有数”做实组织管理,破解流动党员“信息掌握”之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事先做好充足准备,才能有序高效开展工作。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全面摸排摸清底数、掌握实际情况,各级党组织要针对流动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强、构成复杂的实际情况,发动网格员进村(社)、进企业、进小区、进家庭,分层分级对辖区流动党员情况进行全面细致调查摸底,构建全域排查“一张网”,动态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库。同时要建立健全管理台账,每月安排专人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与流动党员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生活等情况,认真告知家乡发展现状,回乡创业政策等,确保精准掌握流动党员信息,尽量避免“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做到“进出”“去向”心中有数,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锚定精心服务“发力点”,“手中有招”丰富教育载体,破解流动党员“理论学习”之困。“隔山隔水不隔乡,离乡离土不离党”,流动党员长期“漂泊在外”,面临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等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管理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在服务保障上下功夫。要充分用好“互联网+”手段,实施“智慧D建”、云端“三会一课”等行动,通过QQQ、微信群、“学习强国”APP和当地党员教育学习平台等开展学习,积极推送党的基础知识、劳动技能、社会法律等内容,组织流动党员紧密围绕党的20D精神开展云端研讨、交流互动;
同时线下要紧扣流动党员行前、外出、返乡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多形式开展“红色敲门”活动,定期为流动党员发放“学习大礼包”,确保流动党员确保学习不脱节、思想不掉队。

   

  紧扣互动交流“关键点”,“肩上有责”强化担当意识,破解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之困。“在党旗下流动、在流动中生辉”,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流动党员就是一面流动的旗帜,流动着资源、技术和财富,各级党组织必须发挥桥梁连接作用,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乡情回归。要本地区将优秀的流动党员纳入乡村振兴发展“热点”“人才库”,积极聘请他们为区域发展“红色顾问”,利用节假日返乡时机,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与其进行谈心谈话、交流沟通,收集他们在外工作创业的先进经验,鼓励他们为家乡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会建设等建言献策,推动家乡向上向好发展。同时要积极挖掘流动党员身边的动人故事、感人典型,鼓励他们在各行各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定期推送宣传,营造形成人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点上发力”让党员教育“声”“色”俱佳

  A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加强党员教育对激发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对推进党组织创新发展起着重大意义,各级党组织必须把稳时代脉搏,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传授什么”的原则,“点”上发力,让党员教育“声”“色”俱佳,确保将学习成果装进每一位党员干部“心坎里”。

  立足理论学习“基础点”,以“红色课堂”锤炼“精神之钙”,唱响“忠诚之声”擦亮“思想底色”。A总书记指出:“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党的创新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如果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就无法将其顺利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解决困难的指南。因此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党员教育培训经常抓、抓经常的理念,把理论学习“置顶”,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20D精神,全面系统地研读原著,带着问题、联系实际学习原文,从“卷中之意”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让党味浓起来、党性强起来,形成爱党、兴党、护党的思潮,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紧扣精准务实“关键点”,以“移动课堂”回应“实际需求”,唱响“创新之声”增强“信仰成色”。时代发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断增多,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多类元化的需求了,各级党组织要针对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实践能力弱等系列问题开拓创新,在培训阵地、学习载体方面下功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方面要聚焦青年党员群体,用好“互联网+”载体,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媒介,打造党员“云端课堂”,让党员教育更具智慧化、更有时效性。另一方面要紧盯农村老党员、退休党员干部群体,积极开展“送学上门”活动,用好“院落坝坝会”“乡情恳谈会”等载体,组织辖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传递党的“声音”,切实把精神食粮送到老党员、老干部家中,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确保学习有所获、学习有所成。

  聚焦服务担当“落脚点”,以“服务课堂”践行“人民至上”,唱响“为民之声”永葆“初心本色”。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干兴邦是发展之路上凝结的宝贵经验,更是检验党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以“干”为先,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扑下身子,多到基层治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领域去“淬炼”“蹲苗”,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硬本领。同时要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躬身亲近群众,多到田间地头看一看,多到院坝厨房坐一坐,多与父老乡亲谈一谈,找出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切的“急难愁盼”,建好“民生服务台账”,以实干实绩丰富党员教育内涵,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以实际行动强化责任意识,树好党员先锋模范形象,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加减乘除”探寻主题党日“最优解”

  主题党日是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基层组织制度的重要抓手,是规范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的有效途径。面对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内容单一、形式老套、参与人少等问题,基层党组织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不妨巧用“四则运算”做好主题党日“转化题”,切实打开主题党日活动吸引力的“总开关”,推动主题党日活动推陈出新、提质增效。

  “加”互动活力,推动“大家看”变为“大家干”。改变过去“书记讲、大家听”的传统形式,转为“多人说、大家参与”的形式。拟定主题党日活动方案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广开言路”,就主题党日活动的主题设计、主要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氛围营造、活动保障等方面集思广益,打破授课党员职务、岗位和资历限制,邀请骨干党员、先锋模范以说、唱、谈、演的形式参与主题党日活动,变“书记说”为“大家讲”,形成“分层、分类、分众”的参与格局,举办“初心学堂”“同心讲堂”等系列微党课,搭建党员展示风采的大舞台,以组织命题、自我选题的形式,引导普通党员走上讲台,形成党员人人上讲台、学讲微党课的良好氛围。

  “减”虚招虚功,推动“大锅饭”变为“开小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能搞“一刀切”“大锅饭”,而要根据党员干部身体状况、特长爱好等情况“量体裁衣”“开小灶”。如党群系统的,多组织理论宣讲、红色传承等活动;
政法系统的,多组织法律宣传、矛盾调解等活动;
文体广旅系统的,多组织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等活动;
卫健系统的,多组织健康宣传、送医送药等公益服务活动;
人社民政系统的,多组织政策解答、联络服务等活动;
交管系统的,多组织文明执勤、文明出行宣传等活动;
农业科技系统的,多组织技术帮扶、现场指导等活动。这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老党员的分类施策和差异定制的活动,使老党员“动”起来,让主题党日“活”起来、红起来。

  “乘”时代东风,推动“单一型”变为“复合型”。紧跟时代发展东风,不断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让主题党日有“新意”更有“心意”、活动走“新”又走“心”。要通过开展“学讲话、忆初心”“感党恩、当先锋”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积极探索了“会场+现场”“室内+室外”“学习+参观”“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日常+节日”“单独组织+结对联动”等活动方式,“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党员远程教育等平台资源,持续充电蓄能、补钙铸魂,“线下”大力开展能力素质提升活动,有效解决了党员干部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做的问题,增强了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感召力,激发了党员干部参与教育活动、释放正能量的积极性,在主题党日活动成效上发挥“乘”数效应。

  “除”旧习旧俗,推动“开展了”变为“开展好”。除掉过去那种主题党日活动草草就走过场的旧俗,将群众“所需”和党员“所能”精准对接。通过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有职党员履职尽责,党员教育管理与党员的先锋作用发挥充分结合,把教育管理实效转化为砥砺前行、争当干事先锋的动力。搭建党员红色驿站、便民服务点、网格党群活动室“三大平台”,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找准发展路子,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常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推动为民服务由“感情维系”向“责任分担”转变,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祛除“四风”顽疾,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较真碰硬”让MZ生活H“走心见效”

  A总书记强调,“要开好领导班子专题MZ生活H和基层党组织组Z生活H,结合学查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即将结束,各级党组织要务实开好专题MZ生活H和组Z生活H,系统查摆问题、扎实开展批评、务求整改实效,切实开出质量成果、开出长久成效,为第二批主题教育做好示范。

  揽镜自照,让问题查摆“一览无遗”。查摆问题作为MZ生活H和组Z生活H的首道程序,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础,是保证会议质量的关键。要确保MZ生活H和组Z生活H开出质量和效果,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彻底摒弃“去实就虚、糊弄过关”的错误思想,自觉对照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突出问题和A总书记关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12条具体要求,对标对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揽镜自照画出“实像”,分析问题症结,及时掸去思想“灰尘”,驱散心灵“雾霾”,摆正前进“航向”。

  揭短亮丑,让相互批评“直抒胸臆”。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MZ生活H和组Z生活H的效果好不好,核心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辣不辣”。要确保MZ生活H和组Z生活H开出“红脸出汗”“治病排毒”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就要摆正心态、端正姿态、拿出状态,勇于向自我“开炮”,敢于揭伤疤、亮短板,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透视自己”,彻底在见人见事见思想中检视自我、认清自我。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同事负责的态度,扎实开展相互批评,做到“打开天窗说亮话”“哪壶不开提哪壶”,切实通过严肃的思想交锋和诚恳的善意提醒,确保MZ生活H取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进团结、振奋精神的效果。

  立说立行,让整改落实“终端见效”。整改是对问题最好的回应,也是检验MZ生活H成效的“经验交流”。要确保MZ生活H和组Z生活H“终端见效”,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照单全收”中健全整改机制、逐项推进落实。对检视发现的问题,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治已病”和“防未病”一体推进,既要突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更要深挖病源、系统施治,从根源上彻底解决“病灶”。要建立建账、交账、转账、查账、销账的整改体系,拿出实招、硬招、管用招,找准整改落实的切入点,逐项确定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进度时限和工作措施。同时,还要适时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切实确保问题整改见成效、见长效,群众真叫好、真满意。

“三大功能”打造“三会一课”加强版

  “三会一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党员教育、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在新形势下,要创新“三会一课”模式方法,瞄准靶心、有的放矢,打造“三会一课”加强版,有效激发党员教育新活力。

  强化“政治功能”,“凝心铸魂”使“三会一课”通天线。“三会一课”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党组织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三会一课”在政治方向上不能有偏差,落实行动上不能有温差,教育成效上不能有落差。在素材和内容选择上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突出入脑入心,注重终端见效。要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重点解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基本知识,使之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确保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强化“服务功能”,“充电蓄力”使“三会一课”接地气。要灵活安排“三会一课”时间,结合白天外出经营忙的实际,挤出时间,把会议安排在晚上召开,让党员学习“永不下课”“学不离手”,确保组织的声音、党员的交流、学习的内容融入日常。要针对部分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等问题,打破原有的特定场所,以便捷、高效为原则,选取经营网点、产业基地、田间地头等场所,实现党员在家门口“充电蓄力”。要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方式,以观摩学习、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方法,更直观、更立体地借鉴先进经验、特色做法,依托“三会一课”制度分层分类培训实用技术、创业技能,真正让党员群众知政策、学技术,懂经营、会管理,切实提高党员学习的实效性。

  强化“发展功能”,“干事创业”使“三会一课”显活力。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通过让党员佩戴党员徽章、挂门牌、亮身份,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积极在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带头致富、社会治理等一线工作中,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服务功能与政治功能并重,深化拓展创优争先活动,分领域总结挖掘、选育培树示范点,辐射带动更多党员群众,打造更多特色D建品牌。要把“三会一课”的成效融入D建与经济的互促共赢上,积极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全覆盖建立行业党组织,培育党员创业先锋,带动更多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不断为党员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服务群众注入内生动力。

“三道加法”做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必答题”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中坚力量”。

  由于受党员文化程度、居住环境、从事职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党员管理呈现出“统而未分”、党组织凝聚力“弱而涣散”、党员作用发挥“无岗无为”、流动党员管理“鞭长莫及”等问题。要想写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必答题”,基层党组织要做好“三道加法”,激活农村党员的红色动能。

  “调研+服务”,让流动党员既有“娘家”又有“婆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流动党员具有流动性大、分散性广等特点,基层党组织要走出“办公室”,走上“田间地头”“百姓庭院”,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台账”,精准掌握流动党员的从业特点、分布情况、居住地点、学习需求,以“精准帮学”“精诚送学”“精细寄学”等方式,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冬训”等平台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挡”。基层党组织还要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联动共管的管理模式,在流出前发放“流出登记卡”,流入后做好党籍管理和服务,再开展“小活动”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实绩,让流动党员既有“娘家”又有“婆家”。

  “晰责+评价”,让在职党员既能“有位”又能“有为”。“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手”,农村在职党员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中坚力量”,基层党组织要想引领乡村振兴在崭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就要激活村“两委”班子及成员、驻村干部中的党员岗位的工作激情,以“年初承诺践诺+年终考核评诺”的管理模式引导在职党员“定目标”“晰职责”“列清单”,带领他们深入人民群众,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心中“置顶”,在为人民服务的远征中披荆斩棘、搏击风浪。基层党组织还要确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直接与村干部的工资绩效、评先评优挂钩,让在职党员既能“有位”又能“有为”。

  “设岗+帮扶”,让退休党员既愿“动身”又愿“动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农村党员队伍中,一些老党员退休在家,他们拥有联系群众广、威信高、说教感染力强等优势,基层党组织要通过“设岗+帮扶”的管理模式激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的“一池春水”。对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退休党员,基层组织要积极“上门关怀”,以“理论宣讲”“谈心谈话”“过政治生日”等方式将党的“时代好声音”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紧跟农村建设“新动态”。对于身体健康好、工作激情高的退休党员,为他们设置“退休党员服务岗”,助力他们成为政策宣传、文明劝导、民主监督、矛盾调解的“精兵强将”,建立年轻党员关心关爱老党员、老党员帮带年轻党员的“双向奔赴模式”,增强老党员的集体荣誉感,让退休党员既愿“动身”又愿“动情”。

“三个变化”让主题党日“热”起来

  主题党日是规范党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基层党组织要把开展好主题党日作为凝聚组织力量,彰显党员作用的有力平台,在提高质量上出新招、下真功,在内容安排上更加贴近党员实际和群众需求,在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生动,以“三个变化”推动主题党日活动“热”起来。

  将“要我参加”变为“我得参加”,让主题党日“热力十足”。通过“主题党日+”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使党员从“要我参加”到“我得参加”。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每月一谋划、一安排,在学习第一议题、交纳党费等规定动作外,创新选取国内外大事、身边热点新闻、农村农业实事等,通过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出来。要通过发放政治生日纪念卡、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党员荣誉感。要突出学践并行,结合基层实际、党员特长,组建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在推动各项为民服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组建技术服务、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一线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推动化解邻里纠纷,让党员在为民办实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荣誉感,大大提高党员主动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的积极性。

  将“被动张嘴”变为“主动出手”,让主题党日“热劲常在”。少部分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居高临下地“我讲你听”,没有综合考虑党组织的优势及党员需求,党员干部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此,基层党组织要将“民主议事”纳入主题党日活动,月初盘点本月商议事项,确定议题提前告知党员,活动过程中通过“鼓鼓掌”激励、支部书记总结点评、评选一名最佳发言人并发放证书等方式消除党员心中的顾虑,充分征求党员的意见建议,利用“金点子”征集来保障党员的“表达权”“话语权”,让党员从之前“不张嘴”“没有啥”,到现在凡事都要“插一嘴”“我认为”。同时,要将收集到的“金点子”“微建议”在“五星”支部创建、乡村振兴、突发重大事件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让主题党日成为锤炼党性的新平台。

  将“唱独角戏”变为“跳集体舞”,让主题党日“热气满满”。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仅靠支部班子发力,没有党员、群众的广泛参与,高质量活动也得不到保障。因此,要鼓励基层创新、支持首创,探索更多的活动形式,发挥基层智慧,充分调动党员主观能动性,让主题党日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自己的“节日”,对活动成效好的党组织进行表彰奖励。要推动主题党日请过来、走出去,实行机关与农村、企业与农村、先进村与后进村等联建联开,探索实施与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同频共振,携手开展各类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形成D建带群建的良好局面。要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效带动群众参与村容户貌整治、城乡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形成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门党课”让基层花园“生机盎然”

  基层党课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也是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的重要方法,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强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着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基层的党课“引力”不够、“滋养”不足、“味道”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踏步新时代,基层党课上好“政治课”“实践课”“情怀课”,推动基层党课走深走实、入心入脑,让基层花园新意盎然、生机勃勃。

  上好原汁原味、党味纯正的“政治课”,让基层党课结出“信仰之果”。政治属性是基层党组织最核心、最本质的特征。基层党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党性”和“党味”,确保党课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属性不偏不倚。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基层干部克服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基层党组织要把学思践悟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以学习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重点,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引导基层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将党课作为学习思想、开展工作的“窗口”,瞄准基层党员多元化的思想问题,引导基层干部紧跟先进思想,不断夯实理想信念,在基层“花园”为自己播种一颗“信仰之种”,打开处理基层问题的“智慧之门”。

  上好多姿多彩、百炼成钢的“实践课”,让基层党课开出“奋进之花”。党课是先锋思想的“阵地”、是先进案例的“展览馆”。对于刚走出“象牙塔”的基层干部,基层党组织要为其上好“实践课”,要将党课与农业、农村、农民相连,引导基层干部通过“田间地头”“百姓庭院”等场景对党的理论深入掌握,真正起到学一次悟深一层、悟一次行动一步的效果,在不断分享干事经验、交流内心想法、解决关键问题中让党课“更实在”。要不断探寻先进案例在本土的“可用性”,摸索出一条本地农业发展的新路,从而引导基层干部不断冲破赶考路上的“阴霾”和“荆棘”,在乡村振兴的潮头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循着民族复兴的发展之脉,让奋进之花在基层的花园竞相“绽放”,让党员干部在“责任召唤”中创造非凡业绩。

  上好践行初心、枝叶关情的“情怀课”,让基层党课长出“为民之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基层党组织要想让基层干部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就要把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让党课始终体现“人民性”和“人民味”,确保党课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在“中接民意”上不“脱轨”,使基层党课有温度。因此,要为党员干部上好“奉献课”,引导党员干部乘“调查研究”的“时代东风”,无论严寒酷暑,坚持到田间地头、乡村院落、街头巷尾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将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急难愁盼烂熟于心,在纾民困、解民忧上“作文章”,让人民群众的“关切诸事”成为奋斗的“航向”,以有限的精力、体力不懈钻研为民服务的智慧,让“为民之树”在基层花园枝繁叶茂。

“三位一体”提升发展党员“含金量”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战士。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成长为拥有9804.1万党员、引领14亿中华儿女的百年大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征程上,党员发展工作仍然至关重要,要用好“选育管”抓实党员发展工作,提升发展党员“含金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源头活水”。

  优化结构“拓源选”,让发展对象在萌芽期“发芽生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党员发展工作的相关政策条例,严格执行新时期发展党员的各项方针,不断探索发展党员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提升党员发展工作的业务能力。要着力在发展导向、拓宽渠道上下功夫,通过大范围寻找、多渠道发现、宽领域举荐、建立人才信息库等形式,注重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中发现“后备军”,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中筛选“潜力股”,在群团骨干、高知识群体、退役军人中挖掘“好苗子”。要加强党员发展考察力度,避免出现“走过场”现象,要防止将业务标兵、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简单等同于发展标准,着重考察入党动机、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确保党员发展质量,防止浑水摸鱼者进入党员队伍,让每个新发展党员都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

  强化跟踪“精心育”,让发展对象在生长期“抽枝散叶”。对于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从申请入党之初便开始着手进行,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的要求,加强党员干部教育。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注重引领党员加强学习教育常态化,学懂弄通做实先进理论,在实践历练和为民服务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要通过“结对子”“一对一”“线上线下”教育培养等方式,推动青年人才思想入党。要研究制定“一类一策”个性化培养工作清单,精准提出培养方向和培养措施,强化党性意识提升,确保认识上入党。要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全民招商、全员引资”等活动载体,采用“实打实”定岗“练兵”的方式,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确保行动上入党。

  软硬兼施“动态管”,让发展对象在成熟期“硕果累累”。每一位党员都是党组织的“肌体细胞”,必须充分运用好制度“抓手”,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作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奋勇向前。要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台账,及时记录党员档案材料,通过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真实思想状况,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台账,及时记录党员档案材料,形成高效科学的“管理闭环”,做到发展党员工作全程纪实。对于工作表现优异、勇于奉献的党员要及时进行激励宣传,而对于缺乏革命意志、谋取私利的入党积极分子要严肃批评教育,做到“软硬兼施”,不断优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为集体增光的责任意识,让党员队伍日益“枝繁叶茂”,成长为民族复兴征程的“栋梁之材”。

“三问三答”让党课教育大“有”可为

  党课是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时代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有力“武器”,更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法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党课内容以及形式的“陈词”“老套”,常使基层党组织存在以下困惑:党课枯燥乏味怎么办?党课没有吸引力怎么办?听听激动做做不动,D建与中心工作互相脱节,存在“两张皮”现象怎么办?以上种种,严重削弱了党课教育党员的实际作用。基层党组织应循问作答,在进一步丰富党课内容、创新党课形式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精心打造各类党课,使基层党员教育文章大“有”可为。

  党课枯燥乏味怎么办?“庭院党课”来支招,让党课教育有“知”有“味”夯根基。党课枯燥乏味常因党课没有明确的施教目的、方向和设想取得的效果,为完成上党课而上党课,课程内容也单一不合“众人口味”,达不到教育效果。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课教育时,应突出生动有趣,按需授课、分类讲课。村、社区、机关、两新企业等领域可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庭院开设“庭院党课”,让小小庭院变为学习园地,通过互动式、交流式的面对面,提升党课趣味。利用“庭院党课”,为大家搭建“大家讲”讲台,鼓励党员轮值走上讲台,引导党员联系自身经历分享感悟,交流思想,充分聚民智汇民意。丰富党课内容和形式,把“庭院党课”化身为“现场党课”,就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把“庭院党课”化身为“红色舞台”,组织开展DS知识问答、主题演讲等,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让党员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党课没有吸引力怎么办?“沉浸党课”走起来,让党课教育有“情”有“景”强党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常规的会议室党课、读书读报式的党员教育满足不了党员的需求,也很难使党课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党课是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所以新时期的党课教育应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激发兴趣、贴近生活、走进内心、触动灵魂。基层党组织可立足本地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实际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党员开展“走基地、忆传统、看变化、聚能量”等“沉浸党课”学习。通过赴乡村振兴示范点看发展、谈变化,感悟乡村振兴发展成就,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通过赴红色场馆看展、悟思想,帮助党员追寻红色记忆,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接受思想洗礼,在触动内心深处的同时,更加自觉珍惜当下,坚定信念勇担使命。

  D建与中心工作“两张皮”怎么办?“实践党课”最有用,让党课教育有“悟”有“能”践初心。D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密切相连,D建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中心工作是检验D建工作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D建工作的最终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D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影响了D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互融互动,这也应是党课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基层党组织可结合实际工作,灵活开设多种多样的“实践党课”,让党员在党课中传承精神,在实践中锤炼党性。通过运用“党课+志愿服务”“党课+公益活动”等模式,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展特长,积极参与基层各类志愿活动,认领各类突发问题的处置,使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学以致用、以学践悟。通过“党课+基层治理”“党课+行动支部”等活动,紧盯基层治理中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党课教育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积极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关键小事”,让党员在实践党课中有效提升工作能力,增强为民造福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弦齐鸣”让党课乐章“声”入人心

  党课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教育形式。然而,当前一些基层党支部的党课存在不区分对象、内容枯燥,形式传统、缺乏活力,授课没有艺术性、党员被动接受等问题。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有效方式方法,“三弦齐鸣”让党课乐章“声”入人心。

  弹好对象划分“通俗弦”,让党课乐章“声”随情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分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教育。党课也要因材施教,解决内容“听不懂”的问题。要坚持以党员为中心,区分机关、事业、企业、农村、社区等党员,把握其知识结构、职业年龄等特点,合理取舍党课内容。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为导向,回应现实问题,满足党员真需求,不能为讲而讲,泛泛而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党员生活工作周围的事物,把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等枯燥内容讲鲜活,让党员“记得住、用得上”。

  弹好灵活教学“实用弦”,让党课乐章“声”入人心。基层党课普遍存在举办讲座、读报念文、看电教片“三把火”情况,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参加了也“磨洋功”。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5年规划指出,党员教育培训要灵活运用讲授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这为开展党课提供了基本遵循。要将党课“一人独唱”变为“集体合唱”,鼓励党员人人登台讲,增强参与性。要将“室内课堂”变为“实践党课”,组织党员深入党性教育基地、田间地头等,增强吸引力。要将“刻板说教”变为“故事感染”,开展身边典型大家讲,组织党员说、看本地发展变化,增强感染力。

  弹好授课多变“生动弦”,让党课乐章“声”声入耳。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党课教学既要遵循一般教学规律,又要突出政治性、理论性等特点。只有做到课堂设计与教学艺术的结合,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党课。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视频播起来、动画动起来、音乐响起来,从多方面刺激党员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运用丰富的修辞语言,穿插使用排比、歇后语、顺口溜、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党课语言气场,帮助党员加深理解。要合理使用活泼的肢体语言,打破一坐不动、满脸严肃的举止,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党员教学习兴趣。

“于外见里”让党课教育别有“滋味”

  党课作为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一堂“有味、有料、有感”的党课,不仅能激发干部们的学习兴趣,更能起到启迪人心、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党课授课人不妨“由外及里”,讲出党课教育“纯正原味”“温暖情味”“悠长回味”,让党员干部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实现思想的碰撞和共鸣。

  于“故事”中照见“道理”,讲出党课教育“纯正原味”。讲党课是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讲道理是首要之义和内在要求,但如果只讲道理,又容易导致党课内容枯燥,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使党课效果打折扣。可以用通俗的语言,以群众知晓的真实案例诠释大道理。要将大理论细化为小选题,选择具有正能量和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贴心话讲清大道理,将理论成果讲明白、育人道理讲全面,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通过故事启迪思想、指导行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引导党员干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于“他人”中照见“自身”,讲出党课教育“温暖情味”。好的党课,既要见事,更要见人,努力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讲课人不是表演艺术家,要想获得听者的认同,真情实感是最根本的。只有情真意切、话由心出,讲出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好的党课,既要讲他人,更要讲自身,讲课者可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身边发生的故事为例,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进去,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分享出去,深入浅出地诠释党课内容,使党课内容更加感人暖人。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使党课内容更加入耳入脑入心,让人听了感觉可信,会产生共鸣,这种知行合一、用心讲出的党课,才能真正令人有所感悟、受到教育,让党课在意犹未尽中温暖落幕。

  于“历史”中照见“现实”,讲出党课教育“悠长回味”。“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讲历史,可以增加党课的厚重性,从大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在,从而更好地读懂历史逻辑、把握历史规律。想要讲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讲出历史的涵容性,端起“历史的望远镜”看清前人的“百科全书”和今人的宏图征程。同时,讲党课不能回避矛盾和问题,内容必须联系实际、贴近基层,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把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理清了,把解决对策和途径找对了,党课才能对症下药、去除病灶,引起共鸣、收到效果,只有回答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增强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党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补给站”、工作的“助推器”。

党课“有变化” 教育“滋味足”

  党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位党员来说都是必修课,也是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养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但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课堂内容僵化死板,学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在内容、形式上下功夫,精心打造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灵活多样的新时代党课,助力党员干部提神醒脑、铸魂强基,汲取砥砺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变“大理论”为“小故事”,确保党课教育“土味”浓。党课要将‘大理论’变成‘小道理’,‘书面语’变成‘百姓话’,把政策理论讲明白、讲透彻。要善于将大理论细化为小选题,用真情实感讲述,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阐释,依据讲课对象、讲课时机、目标需求等差异,把准脉搏,“对症下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合理确定授课内容,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可以选党的基本知识为主题,回答好如何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等基本问题;
对党龄较长的党员,可以安排D建理论、党性、党风、党纪等教育,让党员干部接受思想锻造和精神洗礼,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做到用乡音土话生动阐释,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变“说教式”为“沉浸式”,确保党课教育“鲜味”足。要摒弃照本宣科式授课,将党课搬到红色教育基地、工作一线,采取现场教学、情景模拟、剧场演出等方式,设置分组讨论、随机提问等互动环节,变单向灌输为“互动式”沉浸体验。要以支部为单位实行党课结对服务,为学习不便的老党员提供“帮学”,为流动党员邮寄党课资料提供“寄学”,为农村党员提供“送学”,为灵活就业党员提供“领学”,使不同层次的党员都能受到教育。要线下深入机关学校、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小区院落讲党课,扩面受众党员,线上打造“云端党课”,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丰富资源,开设“云课堂”,提供党课随时随地学。

  变“内循环”为“全覆盖”,确保党课教育“回味”香。要利用红色教育阵地,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聆听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将红色旋律与党课有机融合,以红色文化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要落实党员“双报到”,深入开展除草助农耕、义诊送健康、安全大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将党课学习成效切实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为解决教育、医疗、物业等问题增加助力。要聚焦网上网下“全线贯通”,让“教”与“育”融合推进、“供”与“需”精准匹配,充分利用电视、电脑网络、远程教育站点等开展党课展播活动,着力占领党员身边的“大屏”“小屏”,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让党课教育遍地开花。

党员教育要筑牢党校“主阵地”

  党校是党领导的培养党员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党员教育的“主阵地”。新时代新征程对党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校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精准施策,重点突出三堂课、着力建好课程群、持续做强师资库,不断提升党校教育培训党员干部质效。

  重点突出“三堂课”。要突出理论教育课。坚持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课主课必修课地位不动摇,高质量办好各类培训班,让党员干部学深悟透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要突出党性教育课。坚持理论教育引领和带动党性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全周期全链条党性教育模式,引导和推动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要突出专业能力课。按照“要求什么训什么”“缺少什么训什么”“需要什么训什么”原则,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提升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着力建好“课程群”。要模块化构建课程体系,集成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远程教学等资源,形成满足各级各类党员教育培训班次需求的课程群。要集中优质资源加强新课程、特色课程研发,通过集团作战、联合攻关等方式,紧紧围绕党的20D精神、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方经济发展、D建引领基层治理、抓D建促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开发符合本地实情,党员干部喜爱的精品课程。要充分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广泛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挖掘基层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加强案例库建设,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本地实践、可以复制推广的经典案例。

  持续做强“师资库”。要加大编制资源统筹调剂力度,用好用活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探索岗编适度分离,做大专职师资库。要结合“领导干部上讲台”实践,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先进典型人物中择优选聘一批兼职教师,做优兼职师资库。要从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聘请一批专家学者教授担任特约教师,做精特约师资库。要全方位加强师资提能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名师培育工程,开展党校系统优秀教师评选,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知名教师。要制定师资管理办法,强化教学考评,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评先选优、职称评定重要依据,进一步调动师资积极性。

党员教育应严防“讲是什么多、讲为什么少”

  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党员“保先保纯”的重要手段。党的20D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教育,应着重把握好“少”与“多”的关系,严防“讲是什么多、讲为什么少”,才能切实提升党员教育质效。

  “是什么”是教知识,“为什么”是引思考。“初步熟悉、逐渐了解、彻底理解。”我们对事物认知的过程是递进的,这其中也体现出“是什么”与“为什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在初步了解阶段,通过讲解、传授,让学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在逐渐熟悉之后,就需要通过“为什么”来加深认识、剖析原理。可以说,“为什么”是“是什么”的递进状态,是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党员教育,仅仅让学员对于党的知识、方针路线、纪律规矩有最基本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员真正钻进去,积极实践、主动探索,在一线历练中悟原理,在苦干实干里鉴初心,才能真正学懂悟透党的方针政策,锤炼出坚强的党性。

  “是什么”是静态的,“为什么”是动态的。当前党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是讲解A总书记系列讲话,或是引用某些典故、先进事迹来衬托出党的某一优秀品质,以此提升学员的感悟。这种“以古鉴今”式的教学模式同样是一种“是什么”——即通过静态的“演练”获得知识和经验。但是,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党员教育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这时,“为什么”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知识储备下,“为什么”的答案可能截然不同,这种动态的自我提问和解答,能够帮助学员独立思考,从而不断进步。党员教育要紧贴生产生活实际需求,采取本土化教育形式,用喜闻乐见的“大白话”讲、用易于理解的“土做法”做,现场“手把手”传授技艺、“面对面”交流经验,让学员在一线实训、一线成长中实现素质能力的全面跃升。

  “是什么”是独角戏,“为什么”是大合唱。在讲“是什么”时,学员面对未知的知识,只能够被动去聆听,这时候的教学活动是“独角戏”,这个阶段也是最枯燥乏味的。而“为什么”则更加强调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在不断地提问和解答之间,教学现场会变得更加活跃,趣味性和凝聚力更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党员教育要努力改变枯燥的“独角戏”式教学,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着力破解党员教育内容单调守旧、空洞乏味等问题,让受训学员愿意学、学得懂、学得好,用老师和学员之间的“大合唱”,奏响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的“协奏曲”。

过好有“仪式感”的“政治生活”

  政治仪式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凝聚共识、政治团结、立威树信等至关重要。各级党组织要以提升政治“仪式感”为导向,在规范程序、常温誓词、表彰先进三个方面齐头并进,过好有“仪式感”的政治生活,进而强基固本建组织、砥砺初心强信念、珍惜荣光催奋进。

  规范程序,以“底子”上的“仪式感” 强基固本建组织。新成立党组织是党员开展政治生活的根本载体,对于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上级党组织批复后,新成立基层党委、纪委应当适时采取党员大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会议等形式举行成立仪式。成立仪式上,可按照宣读上级党组织批复,新成立基层党委、纪委负责人发言,上级党组织负责人或者由其授权的代表讲话等程序进行。为进一步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党员荣誉感、自豪感,可增设奏唱国歌、奏(唱)国际歌和党员代表发言等仪式环节。当党组织需要进行更名,或在一些急难险重、任务艰巨的情形下,需组建临时党组织、党员突击队,也可遵照上述程序举行相关仪式,进一步巩固组织根基,增强党员干事创业的底气和信心。

  砥砺初心,以“里子”上的“仪式感”牢记誓词强信念。入党誓词,字字千钧。短短十二句话,凝聚着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的信念与力量。在入党之时,每一名预备党员都需要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这一“仪式感”对于党员政治生命具有里程碑意义,已成为各级基层党组织点亮党员身份的共同“时刻”、共情“瞬间”。为让全体党员永葆入党初心、汇聚奋进力量,各级基层党组织也要适时、适地举行重温誓词活动仪式,可主要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以及重大任务、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等为契机,就近选择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所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应当在把握频次、注重场合的基础上,通过重温入党誓词的“仪式感”充分调动党员的使命感,让全体党员在实践中终身坚守,经常加以对照,汲取前进的“精神伟力”。

  珍惜荣光,以“面子”上的“仪式感”表彰先进催奋进。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征程需要先进引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在改革前线、科研一线、攻坚火线上的优秀党员、先进党组织。各级党委要以先进促奋进,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让他们在给予的“仪式感”中感悟组织关怀,捍卫时代荣光。近年来,各地持续向党龄达到50周年、表现突出的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不仅是对老党员历史功绩的最高礼赞,更是对后辈共产党人接过历史“接力棒”的殷切期盼。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有“仪式感”的“政治生日”可以帮助党员重温入党经历、筑牢信仰之基、厚植担当情怀。各级基层党组织可采取谈心谈话、座谈交流、致“政治生日”寄语、赠送“政治生日”纪念物等形式进行,让全体党员在过好“政治生日”中守护初心之光。

建强党课“交流系统”

  党课教育产生实效,关键在推动党课主题、党课教员、听课党员等参与各方发生实际联系、引发实际影响。筑牢党课教育高质量交流平台,构建党课教育成熟交流系统,实现党课教育参与各方有效交流沟通,有利于迸发党课教育有机整体内在力量。

  建立党课教育“语言普适系统”。党课是以授课形式向党员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讲党课、上党课应该遵循教育的普遍共性和基本规律。党课教育授课语言务必讲求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相统一,进而实现党课主题在党课教员和党员之间的高效传递和精准回收。党课教育要掌握“言教”方式方法,正确规范使用党言党语,增强党课教育政治性,营造党课交流理论氛围;
灵活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体系“三要素”,明确政治观点和态度,提升党课感染力、说服力,唤起党员主体意识,激发党员正风正气;
探索使用解答式、探讨式、辩论式、漫谈式等“对话教育法”,推进党课教员和党员“双向交流”,让数据、人物、故事、案例、典型和榜样在平等对话中“活起来”,党员听得进、听得懂,更加信服。针对不同领域党组织党员学历、经历、能力等不同情况,聚焦党员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建立党课语言“普适系统”,精确适用党课教育语言,建立互听互信的交流沟通和信任关系,教育引导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升新时代共产党员政治能力,始终引领党员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用好党课教育“体感交互系统”。党课教育依托“言教”,更要注重“身教”,言行一致,以身示范,赢得党员认同,激励党员践行。在课堂内开展党课教育,要充分发挥参与各方头、眼、手、脚等肢体语言传递信息作用,适当运用仪式教育、肢体动作等推进讲课和听课深度融合、深入转化。党课教员要切实掌握体感互动教学的主动,适时用眼神、手势、转头、迈腿等肢体语言,清晰表达态度和感情,情以动人,以情感人,夯实沟通基础,引起党员注意;
还要学会采用拉家常问询、搞测试问答、做活动参与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党员思维和身体“动起来”,增强党课互动性、吸引力;
尤其要鼓励党员通过举手、鼓掌、摆手、起立等肢体动作表达听课反应,形成教学信息体感反馈,畅通交流互动,实现党课教育课堂共建共享。组织室外党课教育,必要选择好党课教员、教学场所,多请党员熟悉的、信任的党员干部、身边榜样来讲,多到党员能够受启发、基础好、效果优的党员教育基地、教育站点或革命传统教育场地开展党课实地教学,强化党员身心感受和体会,帮助党员启心明智、赋能聚力。

  配强党课教育“介质处理系统”。信息化时代,要善用多元媒介,深化课件视听表现和交互能力,构建党课信息采集与识别系统,让党员接受多方位、立体化、体验感强的党课教育。党员教育电视片、PPT、微视频、网络连线、实景演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媒介,集合灯光、音响、图片、视频等感官植入,通过党课教员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合理使用,科学解读,正确引申,可以更大程度催生党课教育趣味性和生命力。党课教育“介质处理系统”必须保证党课主题信息输入与输出的精密连接、精细对接,确保在虚实转换中不扩散、不迷失,否则极易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削减党课教育效果。党课教员要做足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党员思想工作情况和实际需求,全面掌握教学介质中涉及的数据、材料和事例,做到心中有数、因势利导。如果需要,也可制作教学卡片,提供教参资料,提前给党员学习参考,方便党员接收理解、产生共识。

精准发力让专题MZ生活H“环环相扣”

  开好专题MZ生活H,是主题教育检视整改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确保主题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刻进行党性分析,自我剖析查问题、总结提炼抓整改、久久为功反复治,及时补足每一个“知识点”“要点”“重点”,精准发力让专题MZ生活H“环环相扣”。

  聚焦“问题查摆”精准发力,在自我剖析、自我查摆中把准MZ生活H“首要一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查摆问题是MZ生活H的“关键动作”,将不严不实的问题查清楚、摆到位,将原因追到根、究到底,才能达到“政治体检”的良好效果,做足MZ生活H的基础功课。领导干部要勇于“拿起手术刀”解剖自己,见人见事见思想,割腐祛邪,及时“长出新肉”,领导要带头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层层抓学习,抓落实,“不当局外人,不当旁观者”,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拿出查摆问题的“干货”,从而在点准穴位、戳到麻骨中,感受精神的洗礼,用自我反省带来思想的进步和成长的突破,让主题教育落实落地。

  聚焦“相互批评”精准发力,在深刻整改、真抓实干中把准MZ生活H“关键一环”。“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其所恶者,吾则改之”。问题摆出来、批评亮起来、建议提上来,关键是要深刻整改、真抓实干,不然就会陷入“次次提问题,次次老问题”的窠臼当中。领导干部当紧抓MZ生活H这个关键契机,通过会上商议、集体讨论,汇编整理MZ生活H的“错题本”,将自己存在的“盲点”“弱点”“堵点”一一记录,把问题清单搞明白、把整改措施想实在、把截止时限弄明确,以“小学徒”的求知精神,勤学善问多练,不断提升知识储量、破解执行难点、点满工作技能,以干货满满的成绩单、精彩亮丽的新答卷来销账,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人民满意、让组织放心,确保整改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聚焦“整改落实”精准发力,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中把准MZ生活H“收尾一环”。“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当检视、查摆、剖析之后,整改效果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群众的检视,则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后半篇”文章。党员干部应对照问题,梳理“重点”,把牢“要点”,抓准“节点”,制定下年度的工作“规划表”,把具体措施“量化”、具体成效“质化”,实施下年度工作的“计划书”。同时认清工作职责、找准工作站位,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事接着一事办、一件续着一件干,把下年度工作计划的“二维图纸”高效率、高质量、高还原度地转化为“三维实景”,真正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流动党员管理:娘家婆家双向发力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压实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责任,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应转尽转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新时代新形势下,流动党员呈现出身份难亮明、关系难定位、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等难题,逐渐成为党员队伍管理中的弱点和难点。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做到“娘家”“婆家”双向发力,巧用“链”字锦囊,建立排查纳管、编入组织、关爱帮扶、教育管理、发挥作用全链条工作体系,提升流动党员队伍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让流动党员既有“娘家”又有“婆家”。

  用“数字链”串起“网格链”,娘家婆家双向摸排,破解“底数难”问题,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时代发展居诸不息,快速的人口流动让各地多了很多“隐形党员”,这些“隐形党员”面临“落户难”“归队难”的局面,也为各地带来“底数难”的问题。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组成越来越复杂,要想摸清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要建立起“双向摸排”模式,选择“数字赋能”,用“数字链”串起“网格链”,推行“数字+网格”双向摸排工作模式,以“1+3+N”的工作效率建立“共享数据”,聚合公安、社保等部门进行“码上”信息共享,把流动党员排查嵌入项目招引、企业走访、扫街巡查、居住登记等工作中,做好流动党员台账,扩大党组织覆盖面,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让他们及时入列归队。

  用“服务链”串起“教育链”,娘家婆家双向管育,破解“管理难”问题,让流动党员“流动不脱管”。“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流动党员生活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不一致,呈现出“管理难”的问题。针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难”问题,各地党组织就要“旧瓶”装“新酒”,积极创新新型流动党员管理方式,以“教育”为突破口,让流动党员自觉融入党员管理中来。“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要以“发挥党员先进性,积极融入流入地”为宗旨,用“服务链”串起“教育链”,积极打造“在线学习阵地”“线上互动云平台”,为流动党员进行基础知识、劳动技能、社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让流动党员对社会发展、就业政策、福利制度深入了解,帮助他们实现“被融入”到“想融入”的转变。

  用“区域链”串起“实践链”,娘家婆家双向服务,破解“干事难”问题,让流动党员“有为更敢为”。流动党员就是“流动资源”,是区域发展的“潜在力量”,“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要在摸排中了解“流动党员”的“特长”,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头雁”,聚焦“头雁”的发展潜力,双向发力为其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彻底解决流动党员“干事难”的问题。用“区域链”串起“实践链”,依托“双招双引”联络服务站加强与其沟通,为流动党员提供“显山露水”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基层治理、城市更新等攻坚一线勇于担当作为,切实发挥作用,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创业项目助力流动党员积极发挥自身人脉资源优势,为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激活流动党员“红色引擎”。

MZ生活H当以“重槌”敲“响鼓”

  MZ生活H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旨在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已经结束,各级党组织要开好专题MZ生活H和组Z生活H,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重槌”,狠敲自我革新的“响鼓”,真正将MZ生活H开“实”、开“到位”,推进MZ生活H开出“辣味”、取得实效。

  善听“群众声音”,查找问题要敲到“心坎上”。MZ生活H是党员干部查找差距、检视问题的绝佳时机,自我批评是每个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但在实际开会过程中,往往存在查摆问题不彻底、倾听群众意见“走过场”等问题,导致会议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坚持自我批评,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主动邀请“两委员一代表”、群众代表参会,敞开大门听取群众意见,放下身段欢迎群众“挑刺”,让群众打开天窗说“亮话”,敞开心扉讲“真话”,真正发挥民主监督和集思广益的促进作用。

  释放“真实辣味”,相互批评要敲到“嘴边上”。当下,部分地方在相互批评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存在搞“一团和气”、当老好人等错误思想,导致批评失去“辣味”。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讲党性,做到批评指责有“辣”味、有深度,意见建议严肃认真、切实可行,真正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
同时,要抛开人情是非的顾虑,主动摒弃批评他人就是“揭人伤疤”的错误观念,将批评当作帮助人改进的“突破口”,实事求是、切中要害地指出问题,始终坚持公正客观谈问题,理性摆出其他同志存在的不足。

  彰显“政治本色”,整改落实要敲到“行动上”。MZ生活H的“辣”味再浓,会后整改不过关,就如同丢失了“味觉”,达不到最终目的。因此,各级领导班子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会后整改工作,以批评内容为核心,让会上的“辣”味持续萦绕。一方面,要避免陷入“穿新衣、走老路”的思维局限,强化立行立改意识,对查摆出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汇总,建立问题清单;
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做到全覆盖明确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员、明确整改时限,主动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确保问题整改全面启动、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MZ生活H要开出“真”心“实”意

  MZ生活H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已经结束,开好专题MZ生活H和组Z生活H,是一次政治体检,也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精心准备,周密计划,坚决克服“假把式”,杜绝“光打雷不下雨”,确保MZ生活H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敢于照“真容”,露“真像”。A总书记指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MZ生活H是领导班子找准自身问题的“最佳途径”,征求意见能够更好地了解下级党组织和群众的意见。有的党组织不下基层、不与下级党组织沟通交流,仅仅以下发文件形式征求意见,有的领导干部以座谈会、调查问卷代替谈心谈话,不与群众一对一交流沟通,就如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不敢直面自身问题,不敢接受负面评价。MZ生活H征求意见犹如一面“反光镜”,关键要敢于照“镜子”、看“真容”,让自身缺点暴露在阳光下。要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以谦虚的态度开展谈心谈话,让群众敢讲、愿讲心里话,要诚恳地接受群众的负面评价,主动认领问题、虚心接受批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情况,收集到基层一线最真实的意见。

  敢于说“真话”,点“真相”。A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开好领导班子专题MZ生活H和基层党组织组Z生活H,结合学查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人的缺点,存在的问题,也许自己感觉不到,或者感触不深刻,但旁人却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要摆脱“老好人”的思想桎梏、避免“道人是非、说人长短”的认识误区,拒绝做一团和气的“老好人”。要本着对组织、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说真话,敢于批评人,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敞开思想、掏心见胆,有的放矢、直达病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把问题摆出来、摆到位、摆清楚,戳住痛点,揭开“盖子”,亮出真面目,让与会领导干部“红脸、出汗”,只有这样才能让MZ生活H的开展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敢于用“真心”,下“真功”。曾子曰:“朝有过,夕改,则与之;
夕有过,朝改,则与之。”而现如今,有的人受了批评,虽然表面“虚心”接受,但却实行“拖”字诀或者屡教不改,致使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修补的“窟窿”越来越大。MZ生活H的效果,体现在会场气氛上,更体现在会后转变上。如果会前深挖细查,会上热热闹闹,会后敷衍应付,对检视的问题“光打雷不下雨”“左右进右耳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MZ生活H就背离了初衷,不能算开得成功。要对会上检视发现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认真落实“挂账销号”制度,一项一项制定整改措施,对症下药,能改的马上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持续整改,确保整改到位,防止久拖不决、整而不改。要经常对照JC反复“回头看”,对前期的整改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把好的经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让MZ生活H管根本、重实效、利长远。

MZ生活H要以“融”破“局”

  MZ生活H是我们党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党员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MZ生活H中蕴含着党的优良传统,承载着党的优良作风,必须将“真反思”与“查问题”、“真批评”与“提问题”、“真问效”与“改问题”相“融”,破除“避重就轻”“一片和气”“虎头蛇尾”之局,让MZ生活H开出“真效果”。

  “真反思”与“查问题”相“融”,破“避重就轻”之局。查摆问题是MZ生活H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问题查摆得准不准、实不实、真不真,直接影响MZ生活H的质量。因此,党员干部开展MZ生活H,要严格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20D精神,把“常照镜子”作为一种自觉,把“多正衣冠”作为一种习惯,把“对号入座”作为一种责任,敢于撕开“遮羞布”,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不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在对标对照中把个人不足逼出来,把思想懈怠逼出来、把问题源头逼出来,以“较真”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精准标注问题“靶心”,交出一本问题“明白账”,始终保持坦然以对、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见筋见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改进作风、锤炼党性。

  “真批评”与“提问题”相“融”,破“一片和气”之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MZ生活H的重要环节,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进步的重要保障。当前,部分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还存在批评不真、不实、不深、不准,谈成绩多、谈问题少,以讲道理、谈体会代替摆问题;
批评别人不痛不痒、避重就轻、绕山绕水、一语带过,导致思想缺少交锋、会议少了辣味。对此,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本着对党、对事业、对同志、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自我批评时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多讲心里话、多讲实在话,不能面对自身问题遮遮掩掩、避重就轻;
互相批评时实事求是、直言不讳,真点问题、点真问题,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

  “真问效”与“改问题”相“融”,破“虎头蛇尾”之局。整改落实是检验MZ生活H是否开得成功、质量是否高效的标尺。部分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还存在重查找问题、轻整改落实,整改措施与具体问题不对应、整改推进不有力、整改要求不严实,出现虎头蛇尾、整而不改、甚至虚假整改等问题。对此,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谦逊态度,虚心接受、认真对待自身查摆和批评提出的各类问题,及时制定班子和个人问题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一项一项地抓、一条一条地改,实实在在完成整改,做到整改不到位坚决不放过、责任不落实坚决不放过,问题不解决坚决不放过。要坚持开门抓整改,持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在问题整改落实上走过场,真正实现“药到病除”。

莫把MZ生活H演成“过场戏”

  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进入收尾阶段,各参与部门单位正陆续开展专题MZ生活H,这是推动主题教育实效转化的“关键一招”。现实中,有的部分党员干部心存“编写剧本”“上台演戏”“下回分解”思想,把MZ生活H当作“过场戏”,无法达到MZ生活H的预期效果。

  检查材料不是“编写剧本”,只有自知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撰写对照JC材料重点是聚焦主题教育总要求,通过“对照清单自己查、广泛了解群众提、靶向聚焦上级点”等方式,真正静下心、走下去、坐下来,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入查摆问题。同时要注重深挖问题,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务必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对待发现问题,要一一检视、逐个分析,放在“放大镜”下看表象,放在“显微镜”下看本质,切忌“盲人摸象”“指鹿为马”“画虎类犬”,真正把问题找明白、找全面。如果把问题查摆当成写剧本,不真找问题、找真问题,想方设法编剧情,难以找准病灶,就会使病情恶化,最终酿成恶果。

  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上台演戏”,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如果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当成去演戏,不直面问题、直击要害、直戳痛点,一门心思搞演技,既找不到病根,更不能发挥“体检作用”。自我批评要放下“面子思想”,敢于向自己动“手术刀”,全方位解剖,看自己是否“变疲了、变油了、变懒了”,重在突出个性问题,给自己来个“全方位体检”。互相批评要摒弃“好人主义”,既然是批评大会,就要以“讲党性、讲真理、讲公道”为原则,把问题讲得透透的、把事情说得实实的,始终站在“旁观者清”的视角,一针见血说问题,开出MZ生活H的“辣”味。对待批评意见,要有“闻过则喜”的态度,用“不怕辣”的味蕾细品“辣言辣语”,要主动认领自己存在的问题。

  问题整改不能“下回分解”,“不去解决问题,就会被问题解决”。会后整改要拿出“担担子”勇气和“钉钉子”精神,即知即改、真改实改。结合会前征求意见和会上批评意见,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下改”,又要“拔除病根”“长久立”。同时,要健全跟踪问效机制,杀几个“回马枪”、搞几次“突击检查”,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建立“检视问题—剖析根源—制定措施—跟踪问效”的闭环机制,把整改措施落细落小落实处,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收兵。如果把问题整改改得“春风吹又生”,不稳稳落地、开花结果,既不能达到整风目的,也不能突出整改实效。

巧绘党员教育“大写意”成乡村振兴“工笔画”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中,各地党组织任重道远,要想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就要从“整合师资”“模式创新”“成果转化”“阵地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在激发党员教育“新活力”的同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将党员教育的“大写意”巧绘成乡村振兴“工笔画”。

  执稳“整合师资”之笔,育强党员教育“排头兵”,勾勒“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乡村振兴工笔画。“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要想激活党员教育“源泉水”,就要整合一支“专、兼融合”“上下联动”“管爱并重”“师课合一”的教师团队。各地党组织要选好“专职”党校培训讲师,在理论教育上出“实招”,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为党员干部深入浅出地讲解“精华理论”和“精辟论断”;
还要建立起一支立足乡村,由党员先贤、青年志愿者组成的乡村振兴“兼职”师资团队,为党员干部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员教育“示范课”,将水产养殖、林果种植、电商培训等知识融入党员培训讲堂,为基层一线“传经送宝”,推动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

  抱蘸“模式创新”笔墨,拓展党员教育“新路径”,勾勒“天工人巧日争新”的乡村振兴工笔画。党员教育不仅要“出实招”,还要“用巧劲”。各地党组织要摒弃传统“填鸭式”教育,不断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助推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讲授向“情景式”教学转变,破解“党课需求多样难兼顾”“专家党课深奥难理解”“党员居住分散难集中”“老年党员居多难参与”等问题。要聚焦党员干部的教育需求,通过制定“接地气、有人气”的特色化教育培训,助力党员干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各地要打开“教育思路”,启动“非遗党课”这个“文化软推手”,融合“先进示范党课”这个“实境硬推手”,将党的深邃理论和党的20D精神传递到党员干部的“心坎上”。

  晕染“成果转化”丹青,激活党员教育“新动能”,勾勒“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乡村振兴工笔画。“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党员教育要想出“成果”,就必须引导党员干部投身广袤实践之中。各地党组织要脚踏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深入掌握各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实情,带领党员干部“下农田”“入车间”“访民宅”,开展“田间课堂”“车间学堂”“小院讲堂”;
还要立足当地特色农业、林业、水产养殖业,开展“产业富民增收课堂”,将党员培训的触角由“室内”延展到“室外”、由“书本”延展到“实践”,助力党员干部在“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电商销售”“特色产品品牌建设”等乡村振兴实践中实现学习成果转化,助推党员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铺展“阵地建设”画卷,夯实党员教育“压舱石”,勾勒“凝心聚力促发展”的乡村振兴工笔画。“水有源,故其流不穷;
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建强“阵地”才能夯实党员教育之基。要想助力党员教育提质增效,各地党组织要建设“云端阵地”“红色阵地”“实践阵地”。以“D建信息化平台”为“云端阵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活动,助力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活动;
用“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红色矩阵”,将乡村红色纪念馆串点、连线、成片,以“红色微阵地”的模式把党课课堂搬到党员身边,实现基层党员“家门口式教育”;
以“先进示范点”为“实践阵地”,把系统化培训阵地构筑到基层,采取传统、情景、体验、互动等多种形式,让身边优秀榜样上台授课,通过“沉浸式”体验激活党员教育“红色基因”。

让党课“一火”燃乡村振兴“百炬”

  党课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内容饱满、形式新颖的“党课”能够带来“沉浸感”,让党性得到“淬炼”。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基层干部是“先锋力量”,基层党组织要为其上好党课,助力其成为乡村振兴“远征”中“有定力”“能抗事”“会干事”的栋梁之材,用党课“一火”点燃乡村振兴“百炬”。

  在“党课内容”上出“实招”,以“理论学习”之火,点燃“人才振兴”之炬。“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党课必须姓“党”,才能在广袤的乡村沃土结出“丰收硕果”。乡村振兴之路,基层干部任重道远。面对形势复杂的基层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在“党课内容”上出“实招”,以增强党员的党性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党的发展历史、党的创新理论、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才能引导基层干部把准前进方向,通过理论学习不断补齐在政治形象、政治担当、政治自律方面的“短板”,让基层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中深悟“我是谁”“我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何等角色”,助力其承担使命、履行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旗帜”,让乡村振兴“人才百花园”争奇斗艳。

  在“党课形式”上出“新招”,以“实践应用”之火,点燃“产业振兴”之炬。“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宫人巧日争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接受方式,智能科技的发展让基层干部的思想越来越活跃,他们的教育需求千变万化。基层党组织要让党课呈现出“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效果,就要打破传统“填鸭式”讲堂模式,将党课由“线下”搬到“线上”,由“固定场所”搬到“动态场景”,采用“线上+线下”“虚拟+实地”“场景+情景”等模式,将沉浸式教育体验、VR教育体验、红色影片展播等形式融入其中,增强党课教育画面感、立体感、直观感。还要引导基层干部下“农田”、入“企业”、访“人家”,溯源乡村文化之“根”、摸准乡村产业之“脉”,积聚乡村振兴之“力”,通过党课学习定位“特色产业”,锻造“乡土品牌”,实现“聚链发展”,带动产业振兴迈向崭新台阶。

  在“党课实效”上出“辣招”,以“常抓不懈”之火,点燃“乡村振兴”之炬。“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只有服务人民的“砥砺深耕”,才能顺利通过党课的“质量考核”。基层党组织要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为导向,将党课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基层干部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心中“置顶”,脚踏实地发现问题、鞭辟入里分析问题、不留余地解决问题,切实让党课接地气、冒热气,让党课走出课堂、走近群众、走进基层,实现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以实际行动回应“民之所盼”,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效,在纾民困、解民忧上做出实绩,将为民奋斗的信念融入日常工作点滴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写好乡村振兴“后半篇文章”。

让党员教育始终保持先进性

  做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员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教育形式要“丰富多彩”、教育成果要“突出高效”,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让党员教育始终保持时代性、先进性。

  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在教育内容上,要做到时代性和实用性兼顾,既要讲好源远流长的历史沿革、讲述一脉相承的精神源流,让广大党员在感悟红色精神中传承红色精神,接过精神火炬、跑好接力比赛,在思想上更坚定,在行动上更积极;
教育内容要紧贴时代发展大潮,将疫情防控上抢时争速、抗洪抢险中冲锋陷阵、乡村振兴中勇当先锋的故事讲好,用具体的人物、事例诠释初心使命与崇高精神,丰富教育的“内涵”、拓展教育的“外延”,让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同时,要弄清楚党员的实际问题和具体需求,教育内容要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回应党员的实际需求、满足党员的真实需要,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不回避矛盾,用党的理论回答实际问题,用身边的先锋模范、典型实例教育党员,让教育内容更加精彩。

  教育形式要“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能够点燃党员的学习热情,增强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原文原著系统学、集中领读重点学、专家辅导研讨学、线上线下结合学和知行合一贯通学的五学联动模式,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围绕必读书目,开展读书沙龙、阅读马拉松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在学习强国APP、共产党员网等网络平台上学习,进一步拓宽学习途径,提升学习效率让党员在讨论中加深理解、提升认识,从而提升党员教育成效,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从原文原著中汲取精神养料,共同促进成长。

  教育成果要“突出高效”。党员教育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党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服务人民中增强对初心的认知,确保党员接受教育内容后,不仅是知晓理论,更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以致用才能真正确保党员教育的持久活力。

让流动党员有“家”有为

  流动党员动态掌握难、学习落实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成为制约流动党员管理的关键瓶颈。组织部门要立足实际、精准发力,统筹用好信息资源、探索创新工作思路,确保流动党员做到“流动”不“流失”、“高飞”不“离线”、“离家”不“离心”。

  加大信息摸排,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掌握信息是基础,也是关键,党员信息不明晰,流动党员管理就无从谈起。要放大党组织的“磁吸效应”,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开展“线上电话联系+线下走访对接”双向摸排工作,确保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最新动态,补充和更新党员信息,搭起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之间管理、教育、服务的“云”桥梁。建立流动党员定期分析制度,按照年龄、地域分布、从事行业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引导流动党员亮明身份,排查“隐形党员”“口袋党员”,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流而有学、流而有为。鼓励流入党员就近“找家”,让“隐形”党员主动亮身份、找组织。网格党支部“在家”党员担任流动党员“红色联络员”,通过电话、微信与流出党员双向互动,保持常态化联系,破解流动党员组织管理松散的问题,实现流动党员“在外不缺管”。

  强化学习教育,让流动党员思想“不掉队”。不仅要通过亮身份、强党性等多种形式,更要管理好、教育好、学习好,充分激发流动党员的内生动力。开展小规模、分众式、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灵活运用宣讲、座谈、研讨等形式,面对面开展专家导学、书记领学、集中研学,让流动党员既读原著学原文,也悟原理知原义,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党员微信群等平台开展多样性学习,丰富学习方式,让流动党员及时学、跟进学、真正做到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流而不漏”,把流动党员的自学抓好抓实。依托远程教育,借助“云会议”“云课堂”等方式,破解流动党员受地域限制、无法正常参与党组织生活、集中培训的难题,实现开会“无障碍”、交流“零距离”,保障流动党员“远行不掉线,教育不脱节”,引导他们在建设他乡、服务老乡、反哺家乡的生动实践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

  优化服务链条,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心”。服务是最好的管理。组织政策解答、就业指导、家庭帮扶等服务活动,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外出致富党员返乡创业,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家门口就业,切实增加为民服务能力,变“脱管”为“在册”,变“流入”为“融入”,党员服务才能“事倍功半”,让他们在组织关怀中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关爱帮扶“结对子”,在思想上“领”、生活上“帮”、服务上“带”,确保管理服务到位,加快流动党员融入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一对一”流动党员联络机制,采取“支部+网格”的形式,为每名流动党员确定一名联系人,每月进行一次联络,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工作生活情况。鼓励流动党员参与网格议事、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等活动,变“身份流入”为“作用融入”,让流动党员敢于作为、安心可为。

让青年党员教育“活”起来

  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青年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组织要聚焦教育方式“死板”、教育内容“老套”、教育理念“用不上”的现实困境,激活青年党员教育“一池春水”,推动青年党员教育“入心入脑”。

  聚焦“培训内容”下好“先手棋”。青年党员干部普遍具有的特点是高学历少阅历,有朝气无定力,多点子少路子,优点诸多但“突兀”也明显。抓住青年党员乐于网上冲浪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网络留言等形式,广泛征求青年党员对师资课程设置、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按需制定“培训菜单”,由“教什么学什么”向“学什么教什么”转变,提升培训质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改革发展等实践课程,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分类培训,给予青年党员多角色切换、多维度历练的机会,让青年党员在一线长才干、砺本领。要加强日常培训,引导青年党员在茶余饭后用好学习强国、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平台,拓宽培训广度和维度,常态化开展“青年党员”业务大巡讲、D建业务“大比武”等活动,真正将党员培训教育做在经常、融在日常。

  聚焦“授课方式”打好“组合拳”。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制约青年党员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年党员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定向施策。针对青年党员注重参与感、仪式感,创新“实战演练+学以致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再现+旁白解说+课件展示+学员参与”的方式,邀请青年党员参与情景模拟,在具体流程逐一生动呈现党课内容,课后邀请青年党员上台分享学习心得,变“被动教”为“主动学”,实现互动促学。针对青年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流出地党组织利用“春节”“五一”“国庆”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节开展培训,或者采取发放“学习大礼包”、信息化手段灵活培训,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针对青年党员多的两新组织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车间班组、商圈楼宇、产业链条等一线开设党员教育微课堂,通过青年微党课、周末讲堂、青年夜话沙龙等形式开展培训,确保党员教育在两新领域走深走实。

  聚焦“区域特点”上好“特色课”。一堂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课”,才能让青年党员学起来“有滋有味”。深入挖掘各地红色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特色资源,串珠成线打造主题鲜明的“特色课堂”,通过沉浸式教育体验、VR教育体验、红色影片展播等形式,开展个性化教育培训,提升青年党员学习乐趣。鼓励镇街党员教育中心(党校)结合实际,开展青年党员青睐的“新农人”计划,侧重农作物种植、农技推广、农产品网络销售等领域,让青年党员为家乡推广代言。积极围绕地方中心工作组织“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专题研讨,鼓励青年党员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

让自我批评“治病救人”

  A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开好领导班子专题MZ生活H和基层党组织组Z生活H,结合学查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领导班子专题MZ生活H,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关键在自我批评,归根结底要瞄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自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让自我批评主动接受“体检”“看病”“痊愈”,放下架子、刀刃向己,一针见血,久久为功,最终“治病救人”。

  瞄准群众“操心事”,自爆“问题清单”,让自我批评主动“体检”。开展常态化自我批评,根本在自爆“问题清单”。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群众的“操心事”,开门纳谏体恤“冷暖”,从中发现民生问题。自爆“问题清单”,实质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体检”。如何“体检”,要拿出对标上级的要求、朝令夕改的态度、马不停蹄的劲头,开展行之有效的清查,直到全部问题“浮出水面”才罢休。针对群众“操心事”,开展自我批评要拉得下脸、说得下去、见得了人,根本在观点正确、思路清晰、针对性强。不采纳“拿来主义”,不下载“万能模板”,不套用“标准模式”。群众到底操不操心,“自我批评”要聚焦老百姓“操心事”,实事求是,从具体人点到具体事再到具体环节,把问题悉数“倒逼出来”,让“问题清单”倒逼自我批评主动“体检”。

  瞄准群众“烦心事”,自爆“整改清单”,让自我批评主动“看病”。自我批评,重点在“整改清单”,关键在“治病”环节。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瞄准群众的“烦心事”,一点一撇写好“治病报告”。在自我批评方面,方法上要有的放矢,原则上要公私分明,针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答出“最优解”。怎么“治病”,“整改清单”要不谈成绩论英雄、就讲现在怎么办,心平气和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自觉认领为民服务所有问题。群众到底怎么说,自我批评要系统梳理、分析研判、对症下药,从大局上着眼、在细节下行动,全员参与、全过程跟进。“整改清单”要求可操作性强,敢于亮剑,动真碰硬,解剖麻雀,做到问题整改一种不缺、一项不落、一个不少,坚决防范“甩手掌柜”“翘脚老板”“对牛弹琴”,让“整改清单”倒逼自我批评主动“看病”。

  瞄准群众“揪心事”,自爆“销号清单”,让自我批评主动“痊愈”。自我批评,关键在“销号清单”。自我批评质量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销号清单”说明一切。群众到底“揪不揪心”,自我批评大可窥见一斑。在“销号清单”中,党员领导干部既不能做明知故问的“糊涂人”,更不能做胆小怕事的“明白人”,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直击要害问效于民,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答好“人民之问”。在自我批评上,要紧扣群众“揪心事”,让自己面出汗、心知耻、悔当初,真正找准穴位、找出症结、找到药方,把思想、行动暴露于阳光下,不仅让其他同志从内心深处认可,还让后续为民服务找到方向、改进方法、提质增效,坚决防止“会上说一套”“会后做一套”,让“销号清单”倒逼自我批评主动“痊愈”。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深入开展自我批评,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始至终站稳人民立场。用好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对于解决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遗留性问题,特别对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能力具有导向意义。

烧旺MZ生活H“三昧真火”

  A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深刻指出“要开好领导班子专题MZ生活H和基层党组织组Z生活H,结合学查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即将结束,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A总书记的明确要求,对照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具体要求,深刻进行党性分析,扎实开展专题MZ生活H和组Z生活H。

  MZ生活H是对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的考验和锻造,被形象地称作锤炼党性的“三昧真火”,如何通过MZ生活H,把“三昧真火”烧得更旺,把团结奋斗的精气神聚得更拢?笔者认为,前提是“真”,是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而不是拉虚弓、放虚箭、射虚靶,只有在“问题查摆”用真力、“相互批评”动真格、“整改举措”出真招、“会后落实”下真功,才能让MZ生活H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炼就党性修养的真“金”,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带来更多“光”和“热”。

  “问题查摆”用真力,重锤响鼓、触及灵魂。查摆问题作为MZ生活H和组Z生活H的首道程序,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础,是保证会议质量的关键。然而,在少数地方存在自我剖析“浮于表面”、问题查摆“隔靴搔痒”等现象,导致MZ生活H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变形走样。因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就必须拿出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彻底摒弃“去实就虚、糊弄过关”的错误思想,主动对照中央要求,对照党章规定,对照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找自己的茬、揭自己的短,在对标对照中把个人不足逼出来,把思想懈怠逼出来、把问题源头逼出来,以“刮骨疗毒祛顽疾”的决心和一丝不苟的作风,精准标注问题“靶心”,交出一本问题“明白账”。

  “相互批评”动真格,揭短亮丑、动真碰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当下,部分地方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过程陷入了“怪圈”,讲自己时自我肯定多,问题不足少、讲别人时一团和气多,批评建议少,MZ生活H开成了茶话会、表彰会、神仙会,失去了应有的“辣味”。因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讲党性、讲政治的高度,善用批评与相互批评这个武器,既不能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也不能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自我批评要勇于解剖自己、揭短亮丑,多讲心里话、多讲实在话,见人见事见思想;
相互批评要真点问题、点真问题,辩证地指出他人的优缺点,让人心服口服,脸热心也热。

  “整改举措”出真招,对症下药、靶向施策。MZ生活H的问题清单列出来了,怎样变为一张张成果清单?关键是要拿出具体的整改举措,对症下药、靶向施策。对会前、会中查摆出来的问题,逐一梳理列出问题清单,按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一条条拿出整改措施和具体办法,一项项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以“燕子衔泥”的精细逐条逐项推进落实。面对一些长期存在、难以破解的问题,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摸清问题堵点、瘀点、难点,将“群众满意”的好经验、好方法转化为问题整改的具体举措。同时,整改举措还要突出系统观念、系统思维,将班子问题与个人问题、工作问题与思想问题、新问题与老问题联系起来一体谋划、协同推进,既要找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也要瞄准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分析研判,深挖细究问题的症结和根源,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达到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的效果。

  “整改落实”下真功,立行立改、常态长效。MZ生活H的效果好不好,最终要看整改落实得到不到位。细数一些地方对照JC材料,就会发现理论学习不深入、以开会发文推动工作等话题,总是在“新瓶装旧酒”,年年换着法子说,却不见整改落实。“纸面整改”不仅会削弱MZ生活H的效果,还会滋生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因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抱着“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的态度,把每个问题都当作“必答题”、照单全收,做到真改实改、立行立改。对检视发现的问题,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要从思想教育入手,也要从制度层面发力,针对整改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坚持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回头看”,复盘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严防整改问题“死灰复燃”,切实以整改实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

谈心谈话要下好“思想洗礼”的“三场雨”

  谈心谈话制度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秀传统,也是开展思想工作、深入了解干部、关爱关心干部的重要法宝,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能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动态,激发干事激情。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谈心谈话长效机制,下好谈心谈话“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做到“谈之有物”“谈中要害”“谈而有效”,对党员干部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思想洗礼”,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下好谈心谈话“地形雨”,防止共性替代个性,做到“谈之有物”。地形雨是受地形影响,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而形成的降水。谈心谈话亦是如此,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谈心谈话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下好“地形雨”。要针对谈话对象的个性差异和问题特质,提前做好规划、收集好资料,充分了解谈话对象的情况,包括其性格特点、价值观念、家庭情况、工作经历等多方面信息,方能做到“谈之有物”。要避免走“经典路线”,杜绝套路模版,只有增强战略思维,灵活变通、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沟通,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方式,对新提拔任职的谈话对象,要敢于泼“冷水”,少一些赞美,多一些警告;
对不在状态的党员干部,要敢于“淬烈火”,少一些打击,多一些鼓励,及时敲响“警钟”,才能找准“病症”,做到事半功倍。

  下好谈心谈话“对流雨”,防止成绩替代问题,做到“谈中要害”。对流雨是冷暖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而成云致雨而得名。谈心谈话也要像“对流雨”一样“一升一降”,让成绩沉下去,让问题浮上来。要开诚布公用诚心,揭短亮丑奔问题,敢于动真碰硬,单刀直入地触及问题根源,决不做虚功、走过场,以“一叶落而知秋”的细腻敏锐,做到由浅入深,见微知著,熟练运用迂回战术,一步一步接近中心点,循循善诱剖问题,“抽丝剥茧”见真章,把问题谈清、把根源谈准、把意见谈明,及时敲响“警钟”,让谈话对象“红红脸”“出出汗”。通过深刻剖析谈话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查找问题根子症结,明确问题整改方向,确保谈心谈话有的放矢、正中靶心。

  下好谈心谈话“锋面雨”,防止私心替代公心,做到“谈而有效”。锋面雨指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而形成的降雨,其特点是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谈心谈话也要像“锋面雨”一样,遇强则强,以直言不讳的“暖气团”主动回应隐藏的“冷气团”,形成“锋面雨”。开展谈心谈话要铁面无私,摒弃“好好先生”的做派,不说官话、套话,不要害怕同事一场伤和气,更不要害怕揭短露丑丢面子,直截了当揭开“皮肉”,把问题谈开、把道理谈透。与此同时,要逐步构建起完整的谈心谈话体系,做到随时谈、随地谈、及时谈、主题教育中必须谈,确保谈心谈话常态化、长效化,强化落实,久久为功,引导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让谈心谈话谈出温度,谈而有效。

下足功夫 让主题党日有“用”武之地

  主题党日是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基层组织制度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应用实用好主题党日这一组织生活的新制度、新形式、新载体,力求“在主题上下功夫、在形式上下功夫、在成效上下功夫”,让主题党日在新时代发挥“用”武之地,促进党员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上下功夫,用心学习,用意鲜明,提升党性修养的学习力。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应在主题上下功夫,切实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学习力。主题的选择应围绕“党日姓‘党’”来进行,因此,主题的确定既要围绕D建活动开展,又要考虑时势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基层党组织可结合主题党日开展“政治生日”活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初心使命,始终提醒每一名党员牢记自己入党时面对党旗的庄严承诺,从而践行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开展主题党日学习不仅要“用心”,而且需“用意鲜明”,应有针对性地因时制宜开展党的20D报告学习、党章学习、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等,学习方式上可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也可以邀请各级各类专家、教授来作理论宣讲,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党员把思想和工作摆进去,让与会党员能够学有所获。

  在形式上下功夫,用活阵地,发挥作用,提升党员教育的领悟力。部分党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停留在传统的集中学习、书记讲党课等形式,长期下来,容易使主题党日活动没有吸引力而导致党员参与程度不高。基层党组织应积极用活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各级各类DS教育基地等红色阵地和活动载体,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多样、启迪心智的党课,全面提高党员教育质量,提升党员教育的领悟力。组织党员开展“情景党课”“庭院党课”“实践党课”等,使党员在红色旋律中触摸信仰的力量,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提升主题党日活动的趣味,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以学践悟。组织党员赴各类红色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精神。通过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参观学习,再一次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看展览、悟思想、强信念、勇担当,以党课的“走新”入心促党员教育的提质增效。

  在成效上下功夫,用好调研,用功解难,提升为民服务的执行力。如同党课一样,成效是主题党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主题党日彰显持久活力和生命力的灵魂。基层党组织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应注重在成效上下功夫,始终秉承为民造福理念,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着力为群众纾困排忧解难,提升为民服务的执行力。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实践等主题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听取、收集来自基层的各种问题和意见,然后一一解剖、科学分析,深入研究理思路、深入推进解难题,把主题党日活动中调研、走访、实践的成果转化为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为民实事。组织党员开展各类党员带头示范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与不同领域的党群组织共建等有“知”有“味”的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群凝聚力,赋能美好生活,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严把“四关”拧紧新发展党员“全链条”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发展党员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抓好基层D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最后一公里”的“起点”。基层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抓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把“四道关口”,拧紧新发展党员“全链条”,从源头上、根本上保持党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坚持政治标准放首位,严把“入口关”。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政治不合格的人,要坚决堵在“入口关”外。党支部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线,要始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放在第一位,把是否真学真信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吸纳新党员的根本政治标准。要注重将思想上进步、政治上可靠、群众口碑好的退役军人、青年农民、返乡大学毕业生和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等先进分子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积极吸纳其向党组织靠拢。要认真查看入党申请书,与入党申请人进行谈心谈话,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全面了解入党申请人的入党动机、思想状况、现实表现、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还要根据需要,听取乡镇纪委、公安、司法、法院、信访、卫健等部门的意见,对存在违纪违法、长期失信、常访闹访等问题的严禁发展。同时,严格执行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审查备案制度,预防发展党员“近亲繁殖”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每名新发展的党员都是政治合格的先进分子。

  做到执行规定不走样,严把“程序关”。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中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发展程序进行。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配发《发展党员工作指导手册》,梳理发展党员流程图,对党员培养、教育、考察、政审、审批等各个程序的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解读,确保党务工作人员看得懂、学得会、用得活。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总遵循,按照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规范执行,以递交入党申请书日期为时间起点,按照“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一级一审”的要求,紧盯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确定、预备党员预审、接收和转正等重要节点,构建“全程记录、过程监控、逐级把关”的党员发展“纪实链条”,做到从申请入党开始,到发展对象的审核、公示,直至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公示和转正,都严格执行规定不走样,踩准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推动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保证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把“考察关”。做好党员教育考察,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保证新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基层党组织要严格坚持标准,保证一把尺子量到底,防止特殊照顾降尺度。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在突出党性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定期给他们上党课,使其进一步明确党的性质、宗旨,深刻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要建立“一月一了解、一季度一考察”制度,通过谈心谈话、听取汇报、分配工作、民主测评等方式,密切掌握和了解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和履行党员义务等方面的情况,并对了解及考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对那些入党后就放松了思想,不履行党员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能姑息迁就,该取消预备党员资格还是延长预备期继续考察,一定要把准尺度,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实行责任倒查较真劲,严把“责任关”。发展党员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把责任关。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D建述职考核工作之中,按照“谁推荐谁负责、谁培养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细化发展党员各个环节的责任分工,压实入党介绍人、党支部书记、乡镇组织委员、基层党委书记等人员的具体责任,强化责任倒查,严肃问题追究。对不按要求、不符合推荐标准,或是考察不细,把关不严的党务人员,要严肃处理,并给予相应处分;
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超过研究时限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要采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走访座谈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人员,通过询问培养情况,查看发展党员档案资料,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带病入党”“人情党员”等问题,做到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风清气正,让党员队伍更加纯洁、更加可靠。

找准“小切口”搅活国企D建“春水池”

  A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党委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法定地位,国有企业党委的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广大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D建为统领,找准境外D建“小切口”,以“三步走”下好国企D建“妙手棋”,为国企高质量发展赋能。

  以“党性”培根铸魂,拧紧思想“总开关”。D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D建工作做实就是生产力,做强就是战斗力,做细就是凝聚力。国有企业D建使上层建筑即生产关系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国有企业境外D建工作是贯彻落实我国“走出去”重大战略的根本保障,是推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应有之义,是保证境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海外D建工作,国有企业境外党组织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确保境外D建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境外党组织“凝聚人心、稳定队伍、防范风险、维护安全、保障监督、促进发展”作用,让党旗在国有企业海外经营一线高高飘扬。

  以“创新”冲云破雾,激发进阶“活力值”。相较于境内D建,国有企业境外D建更加复杂多变,包括工作环境特殊、管理思路迥异、流动性强等。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老思路”解决“新问题”,而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这方面,相关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中国航油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出台《海外工作指导意见》和《海外D建工作手册》,让海外D建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创新并形成“特色模式、特色队伍、特色文化、特色典型、特色后勤”的海外D建工作,推动业务工作开创了“全球化思维、差异化定位、项目化管理、一体化运作、本地化立足”的“五化”模式。这些创新举措,为国有企业稳健发展释放了新活力、激发了新动能。

  以“担当”凝心聚力,汇聚破浪“大合力”。当前,国有企业境外D建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思想认识不到位,抓D建动力不足;
组织建设不到位,统筹管理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
人员配置不到位,干党务能力不足;
考核评价不到位,党政融合机制不畅,党员教育管理质量不高等。对此,国有企业境外党组织要大兴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履行国企社会责任。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涉及D建工作的所在国法律、行规、宗教、文化、社区等事项,另一方面要加强综合服务保障,为海外员工及家属提供专业化的办公、住宿、医疗、车辆等后勤保障;
此外,还要强化群众监督,经常听取境外专兼职党务人员工作况汇报,开通境外专项监督信箱和电话,广泛征集海外员工意见建议,从而汇聚民智民力,为国企扬帆出海、劈波斩浪提供强大助力。

找准“小切口”解决农村党员管理“大问题”

  农村党员长期处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是党组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夯实农村党组织,锻造坚强战斗堡垒,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农村党员人数多、流动性大、个体差异较大、无职党员多、受约束少等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通过开设“小课堂”、设定“小岗位”、落实“小关怀”等教育管理模式,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做起,找准党员教育管理的“小切口”,着力解决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难集中、作用发挥不明显、参与村务不积极等问题,聚力提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取得实效。

  找准学习“小切口”,开设“小课堂”,解决党员“教育培训难集中”的问题。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受文化程度、居住环境、从事职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参与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对什么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基层党组织要以支部为据点,找准学习的“小切口”,坚持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多维度延伸党员教育触角,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学习强国”等平台持续发力。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为载体,邀请党组织书记、专家学者、“土专家”和“田秀才”分门别类为党员进行“现场教学”;
组织党员志愿者为行动不便党员“送学上门”,确保理论上“不漏学”、精神上“不掉队”、学习上“不缺课”;
明确村干部“点对点”对在外党员发送知识链接,强化支部党员线上线下自学,做到学习不漏一人。通过开设现场教学、上门送学、线上互学等形式的“小课堂”,把党员的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找准履职“小切口”,设定“小岗位”,解决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农村党员作为基层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代表着党的形象,影响着身边的群众,所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农村基层工作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农村党员能够履职的“小切口”,将农村党员分为农闲在村、返乡在家、务工在岗、经商在外、年老在闲等五大类,分类设立农村产业发展、为民服务、乡村治理、致富领航、民主监督等岗位,建立自荐领岗、群众荐岗、组织定岗和公示明岗的管理机制,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权益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要通过挂牌“共产党员户”标识等方式打破农村党员的“隐身”状态,引导他们亮出身份带职履责,服务群众,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让他们在“小岗位”上发挥“大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群众的示范和榜样。

  找准激励“小切口”,落实“小关怀”,解决党员“参与村务不积极”的问题。针对农村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基层党组织要着力发挥党组织的关怀与激励作用,做到党员教育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通过深入开展基层党员全覆盖谈心谈话活动,将谈心调研作为倾听党员诉求、掌握党员动态、关爱激励党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加强对党员思想状况、工作动态和实际困难的掌握和了解。村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在讨论决策重大事务前,都能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及时采纳好的建议和办法,提高他们参与村级事业发展和对村级事务监督管理的热情。同时,把“双带”能力较强的党员作为培养选拔村组干部的重点对象,及时把年纪轻、能力强、素质好的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强化培养。对一些表现突出的党员,在“七一”及年终评议时进行慰问或表彰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励他们在乡村治理中展现“大作为”。

主题党日应锁住原味提升鲜味增强党味

  主题党日活动是进一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转变工作作风,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促使党员锤炼党性、践行宗旨意识的平台和载体。各级党组织要扎实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应锁住“原味”、提升“鲜味”、增强“党味”,让主题党日活动收获满满。

  突出主题,锁住“原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主题党日亦是如此,只有明确好活动主题,才能突出重点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各级党组织要制定特色鲜明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让党员党性得到全方位的锤炼有很好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理论学习、服务群众等方面入手,提前谋划,明确当月主题党日的主题,从而围绕主题开展活动,避免主题党日活动“打折扣”。

  丰富载体,提升“鲜味”。活动二字的寓意,就是要活起来、动起来,要创新“自选动作”,让主题党日活动更有“鲜味”。主题党日活动安排中,要结合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宽主题党日开展的方式方法,以开展讲党课、专题学习、知识竞赛、生态保护、卫生大扫除、政策法规宣传、观看红色影片、走访慰问等活动,让党员既受到理论教育,又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更好地寻找入党的“初心”,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严肃过程,增强“党味”。毛泽东同志有一个著名论断: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视纪律为“霸道”,强调的就是其刚性约束。主题党日活动既要生动活泼,又要严肃认真,防止活动娱乐化、福利化、形式化,要坚持党性原则,认真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让主题党日更好地锤炼党性;
让主题党日活动更加接地气、有温度,“有滋有味”,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必须严肃、认真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严格制度落实与党员管理,以制度约束推动主题党日从“软要求”变成“硬任务”,不断增强党员参加主题党日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主题党日抓在经常、严在平常,确保准备充分、推进有序、“党味”十足、效果显著。

Tags: (3合集)关于党务论谈材料汇编   党务   合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