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农业讲话 / 正文

【文化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科学发展观的

2019-12-17 07:40:4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全区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文化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我区农村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满足我区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了比较深入认真的思考。总的感到: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

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称。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多样性。它不但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社会常态的调控器、凝聚社会的粘合剂,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所谓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把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大历史任务,2005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论是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还是加速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不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还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二者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新农村有形的物质建设是“体”,无形的文化建设是“魂”,“体”离开了“魂”就会失去他的生机与活力,“魂”离开了“体”就会失去他的物质基础。正如原区委书记王树琣同志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所讲:“新农村是环境,新农民是核心,培养和提高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只有农民的观念新了、意识新了、素质新了,新农村建设才真的成功了”。不但明确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赋与了我们文化工作者一项新的艰巨任务。

二、xx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们对xx区农村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近些年,虽经多方努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但一些村镇仍然还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发展。

1、认识不到位。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一是无关论。认为文化建设只是吹吹打打、唱唱跳跳单纯的娱乐,搞不搞都一样,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就行了。二是等待论。认为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决定文化,只有等把经济搞上去了富了有钱了才能搞文化。三是赔钱论。认为文化建设是赔钱的买卖,投入大产出少,搞文化建设得不偿失。四是无绩论。认为搞文化建设,出政绩比较慢,不如搞经济来的快,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帮助不是很大。表现在工作上,往往把文化建设看成软指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造成了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和摆不到位的问题。

2、基本设施和基本保障不足。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村镇对这一问题解决得不够好,使文化建设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拿全区现有的69支业余群众文艺团队来说,绝大部分是由个人出资或集体集资维持。而乡镇的文化站建设,虽然现在基本都建成了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文化站,但大多数的文化站由于经费缺乏,设施陈旧,利用率也不够高,有的甚至还被闲置或挪作了他用。又如乡镇的图书室建设,全区只有27个,藏书在3000册以上的只有12个,有专项购书经费的有8个,21个乡镇没有专项购书经费或没有购书经费。至于村街全区741个自然村只有114个村建有文化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3、机制体制不够完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全区大多数乡镇对文化站应不少于3名文化干部的规定落实得不够好,有的是2人,有的是1人,并且绝大多数是兼职,使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化工作之中。再加之乡镇缺乏对文化干部有效的管理机制,致使文化干部调换比较频繁,缺乏稳定性。而村街的文化工作基本上是由村干部的喜好决定。一些村镇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基本处于软弱无力的状态。

4、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不够高。具有初中水平的人占30%、有小学水平的人占60%、没有文化的人占8%、具有高中水平以上的人员只占2%左右,但是在农村也出了一些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这些人大都到了城里。二是大局观念不够强。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大局意识和长远打算,对国家、集体、社会缺乏责任感,有的甚至只顾

自己的眼前利益。三是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大部分农民对农村的环境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有的家里比较干净整洁,但对于村街是否整洁不管不顾,随意往街上乱扔乱到,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家庭都是杂乱无序、肮脏不堪。四是文明程度不够高。有许多农民开口闭口就是粗话脏话,有的甚至开口就是骂人的话,以丑为美,乡风不够文明。

5、改革创新的力度不够。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全区农村大多数的群众性业余文化团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人员老化、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缺乏与时代合拍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对传统的继承也不够完全,处于半瓶子醋的状态。特别是全区的传统花会,目前正在外逐步萎缩的状态。这一问题,虽经文化部门的积极努力有了一定改观,但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致使农村文化活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缺乏足够的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致使农村大部分年轻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仍然停留在电视、网吧、游戏厅或麻将桌上,文化工作宣传人、教育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作用,也就相应的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体现。

三、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村素质是关键,要提高农民素质就要大力加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那么如何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需立足基础,抓住关键,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在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争脱掉羁绊。

1、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使村镇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到位。

思想决定行为,认识决定觉悟。村镇干部只有思想认识到了位才能自觉把文化建设摆到位,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有针对性的从解决模糊认识入手,建立起对村镇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文化培训机制,加强对村镇干部的培训。首先要进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文化建设有关内容的培训,把他们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其次是要进行文化内涵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化自身的经济价值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文化的认识。第三是要对他们进行文化艺术素养和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不但要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还要使他们明确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要求;使他们不但要了解和掌握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而且还要使他们愿意抓文化、喜欢抓文化、知道怎么样去抓好文化。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把文化建设纳入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真正放到位。

2、要解决好基本设施和基本保障不足的问题,努力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

基本设施和基本保障问题是村镇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村镇只有解决了基本设施和基本保障不足问题,才能使农村的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所谓城乡文化一体化,就是城乡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文化成果的共融、共享和共同发展。过去,我们在城乡文化一体化上做了不少工作,进行了一些努力,如送文化下乡,文艺节目、民间花会调演,举办各种比赛,到基层辅导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城乡文化建设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城乡文化二元矛盾依然比较突出,那么,如何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基本设施和基本保障不足的问题呢?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这一点早在2006年两办的《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市发改委、文化局和体育局又联合下发了《天津市“十一五”乡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对乡镇文化体育中心建设的性质、原则、标准、资金来源和补助标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应积极抓好落实,加强对文化建设投入。二是要认真做好规划。除了按照《天津市“十一五”乡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帐户和管理制度外,还要设立村镇经常性文化体育活动专项资金帐户,用于对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村镇经常性文化体育活动所需经费的补贴。三是要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捐助。研究制定一套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捐助的机制。如采取由政府发出倡议,然后由有关部门为捐助者建立功德碑、光荣册或在电视、报纸上进行宣扬等方法对企业或个人的捐助给予鼓励,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对文化建设给予支持和帮助。四是要引导农村文化建设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对于村镇公益性的文化设施要允许进行一些非营利性的收费,以此补充其在经营过程中经费的不足;对于群众性的业余文化团体,要鼓励他们进行产业化的运作和经营,以弥补政府补贴资金的不足,使他们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3、要解决好机制体制问题,使村镇切实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机制和体制,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只有调整和落实好机制体制,才能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进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一是要督促其落实好人员编制。在明确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同时,要配齐配强专职的文化站站长、副站长和工作人员,村街的文化工作也要指定一名村干部专门负责文化建设,使村镇的文化建设切实做到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干,保证村镇文化建设组织上的落实。二是要督促其落实好管理机制。在明确文化干部职责的同时,各乡镇还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建立起一套文化干部正常使用晋升、待遇调整和奖惩的制度和办法,并督促其认真落实,以调动文化干部包括村街文化干部干好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督促其落实好培训机制。各乡镇每年都要有计划的加强对文化干部(含村街文化干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文化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使各村镇的文化建设不但要有人抓有人管、愿意抓喜欢管,而且能够抓好管好。

4、要解决农民整体素质不够高的问题,逐步完成培育新型农民的新任务。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真正的主力军,只有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高质量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完成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而培育新农民正是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职责之所在。为此,我们今后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以及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变革意识、法律意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的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普及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营造文明节俭、健康向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逐步完成培育新型农民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培养新型农民,完成向新农民的转变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逐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好培育新农民的任务。

5、要解决好改革创新问题,使村镇切实能发挥好文化的作用。

改革与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生命力之所在。只有抓好了改革创新,才能增强文化建设的活力和吸引力,才能充分的发挥其宣传人、教育人、鼓舞人和凝聚人作用。对此,我们应采取三条对策:一是要加大送文化下乡的力度和密度。建立起送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使农村的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经常不断的欣赏到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同时,也为农村群众性的业余文化团体起到示范和导向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对农村业余文化团体的辅导。把辅导的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指定专业人员,采取分片包干、对口辅导的方式,帮助农村的业务文化团体,进行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使他们逐步提高艺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并不断的为他们搭建参与和展示的平台,从而不断增强文化活动的活力和吸引力,发挥文化工作应有的作用。例如,在2006年,我们根据梅厂镇的发展变化为梅厂镇辅导了一台文艺节目,深入到各个村庄去巡回演出,不但使梅厂的广大人民群众欣赏到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而且使大家了解了镇党委、政府建设梅厂的决心、信心和工作思路,以及梅厂镇所取得的重大变化,化解了矛盾,增强了信心。三是要建立一支过硬的农村文化骨干队伍。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并根据有关规定实施从业资格证制度,使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不断的得到壮大和加强,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增强农村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更好的发挥文化工作的作用。

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农村是关键,只有农村的文化建设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和发展,才能使全区的文化建设真正的得到加强和发展。我们只有抓住和解决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才能迎刃而解,才能真正的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加强,才能真正建设好我们的新农村,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全区文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进而推动全区各项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