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政协讲话 / 正文

从日剧看中日文化差异

2020-05-13 07:00:43

 从日剧看中日文化差异

 摘要:日剧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影视高潮,其广泛的内容形式和独有的民族特色吸引了众多的中国观众。本文在介绍日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日剧的题材风格和特点,并分析了日剧所表现的日本文化及其中日间的文化差距,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日剧以及中日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日剧;中日;文化差异;影视高潮;交流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我国影视业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为丰富群众娱乐,国家引进了大量的外国电视剧,尤其是日剧、韩剧、泰剧在中国倍受欢迎。而日剧的流行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日本的重要媒介,日剧反映出来的不仅是两国语言风格的不同,而且更能揭示中日间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一、日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原因,日剧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日剧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是通过自己制作的抗日电视剧和抗日电影了解日本的,很显然,那时的影视总是把日本人演绎成愚蠢可笑的小丑或卑鄙无能的恶人,毫无疑问人们对日本的了解是歪曲的。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的缓和为日本电视剧引进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上世纪80年代前期,是日剧在中国形成的一个高峰,1982年首先在中国播出的日本电视剧是《姿三四郎》和《排球女将》,1984年和1985年分别播出了《血疑》和《阿信》,这一时期中国引进的日剧以励志类为主,这两部电视剧不仅使中国人认识了山口百惠**中裕子,而且剧中人物与命运抗争、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八十年代文化贫乏的中国人奋斗的榜样和模板。其中“《阿信》创造了高达80%的收视率,主人公阿信更成了中国妇孺皆知的‘女性奋斗’的代表人物。”[1]之后,相继在中国播出的日剧还有《命运》、《蔷薇海峡》、《血的迷途》等等,它们各自都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这一时期日剧之所以能够成功打开中国市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刚刚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日剧的引入使大家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和新生命活力的气息,而且日剧给了大家一个了解日本的窗口,剧中力主的“奋斗”主题则切中了中国人挣脱束缚、拼搏奋斗的心态,故而日剧一经引进就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欢迎。

  到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日剧大批量进入中国的第二个高潮,这一时期的日剧主要以浪漫的爱情题材为主,首先是《东京爱情故事》、《同一屋檐下》、《第101次求婚》等偶像剧成功的吸引了中国年轻观众的眼球,尤其是分别由织田裕二和铃木保奈美担任男女主角的《东京爱情故事》被认为是开拓日本新型电视剧种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剧在东亚各国的播出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另外,由**洋介、酒井法子、**雅治和石田一成主演的又一纯爱作品《同一屋檐下》也延续了《东京爱情故事》的唯美路线,成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日剧之一。之后,日本的偶像剧开始风靡一时,反响较好的有《跟我说爱我》、《星星的金币》、《铃兰》、《北国之恋》、《悠长假期》、《新闻女郎》等,而《悠长假期》则取代《阿信》成为90年代日剧赚取收视率的巅峰之作。那时的偶像剧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有超过国产剧收视率的势头,可谓是盛极一时。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到90年代后期之后,境外电视剧的焦点开始以韩剧、泰剧所取代,日剧逐渐沉寂,但仍然有不少影响力较大的新作品问世,如2006年播出的《白色巨塔》等。

 

Tags: 日剧   日文   看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