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专业筑基,思政贯穿,协同育人:新闻融创力培养——以《融合新闻原理与实务》课程教改探索为例

2023-01-17 15:25:10

陈雅莉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的媒体融合实践开始由产业市场行为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4年也成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1]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的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全球媒介技术发展的深刻变化叠加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推动,使得中国媒体融合呈现出新的传播特征:如终端轻量化、小屏移动优先;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正能量内容有声有色;
传播形态上强调可视化、多模态、强化互动;
传播形式上直播常态化,短视频异军突起;
分发模式依赖社交平台,算法推荐嵌入多种信息消费场景,等等。[2]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劲趋势之下,融合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态、新的新闻生产流程和新闻理念应运而生,“融合新闻学也同样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拓展了数字媒介时代新闻学的知识体系”。[3]融合新闻学源自于新闻业态和用户内容消费习惯的变化,既包括对不断变化的融合新闻活动和现象的理论总结,也包括对融合新闻生产和传播实践技能的训练,是一门具有知识快速更新特征的“理论+实践”课程。为了应对我国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变化,响应国家文化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对融合新闻人才的需求,江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新闻专业大三阶段开设了“理论+实践”课程《融合新闻原理与实务》(以下简称《融合新闻》)。

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方面,融合新闻的发展虽然深受技术的驱动和加持,但其本身的巨大优势还在于用技术服务于内容,赋予了“讲好中国故事”更为丰富的叙事形态和传播效果,交互式的多模态叙事使得“摆事实”更生动,“讲道理”更具沉浸感和同理心,这一优势也进一步将基于融合新闻教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提到了显著位置。另一方面,随着融合新闻人才的需求逐渐突破新闻行业这一专属应用领域,逐渐推及政务媒体、企事业单位的官方信息平台运维等,融合新闻人才的培养也亟须回应这一社会需求;
通过加大协同育人的培养力度,使学生能够尽早地参与政务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活动,了解和熟悉业务单位和内容市场的要求和标准,也是融合新闻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新文科”背景下,《融合新闻》课程在设置了五年之后,持续探索如何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社企行业需求以及学校发展定位紧密相连,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多学科融合特色以及师大育人特色,致力于以“专业筑基+思政贯穿+协同育人”推进《融合新闻》课程的教学改革。

该课程以全球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这一种新兴的新闻形态和新闻实践作为讲授对象;
使用教材为暨南大学刘涛教授主编的《融合新闻学》。课程教改总体要求是:育人为本,思政贯穿,专业筑基,实践支撑。旨在围绕新时代我国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国家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战略要求,围绕媒介融合环境下社会各行业对各类媒体应用人才的现实需求,重视多学科融合交叉的联合培养,加强现代科技意识,培养融媒体应用型传媒人才;
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图文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主流媒体和政务媒体转型,使学生可以满足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机构对融合新闻人才的要求。

课程实施分为课堂讲授和实践训练两大模块,在日常教学方式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变传统单纯依靠课堂讲授的方法,密切关注新闻传播业态和社会热点舆情,突出专题教学。比如,除了课本内容之外,本课程结合《2021媒体融合蓝皮书》设置“媒况”专题,让学生接触了解最新的国内媒介融合的成果、动能和趋势。针对媒介技术发展,设置了“智能语音音箱和音频媒介的融合”“大数据智能推荐技术对融合新闻实践的影响”等专题。针对媒介转型实践和融媒体运维实践,增加了“澎湃新闻的融媒体发展探索”“融媒体环境下政务媒体运营与政府舆情应对”“融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创新”等专题。

其次,注重案例教学和教师点评,以热点研讨、小组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现象问题分别采用研究型学习、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多种教学与学习方式,并与课堂讨论以及过程性学习评价相结合。在案例选择方面,动态地围绕社会公共议程和网络热点舆情进行案例选择。比如,在北京冬奥会前夕,组织学生分析学习国内各大新闻媒体迎冬奥系列融合新闻作品;
在东航空难发生之后,围绕国内外新闻媒体出品的空难系列数据新闻作品,帮助学生学习突发灾难报道中的数据新闻生产模式。

第三,在课程实践环节,一方面,将课程阶段性考核与实训模块相结合,基于学生能力培养和课程思政目标,课程围绕国内重大主题报道、公共健康安全事件、社会突发事件等,以实现报道的信息整合和舆论引导功能为目标,模拟完成融媒体新闻报道任务。具体课业包括,完成一项主题宣传或重大主题报道方面的融合新闻策划方案,完成一项讲好中国历史文化故事的融合新闻作品,完成一项讲好中国发展故事的融合新闻作品,围绕社会痛点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项融合新闻作品。2018级学生的课程作业数据新闻《真实的中国医生:光环之后》获得了第十届“铁塔记者文化节新闻采写大赛”新媒体类一等奖。另一方面,结合与政府事业单位的协同育人项目,采用项目驱动,强化课堂内容与媒体政企平台需求对接,注重将课堂教学融入现实的传播环境,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积极打造“作业-作品-产品”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按照政务平台标准完成相应的微信推文和短视频内容,使学生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知悉政务媒体运营的规则和要求。

最后,在教学技术手段上,采取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手段。将大学慕课平台资源《融合新闻:通往未来新闻之路》和985高校名师融合新闻方向的直播课作为辅助资源。

本课程的思政的目标包括:一是树立媒体融合和融合新闻的新观念,理解中国特色融合新闻生态建设的理念;
二是正确理解媒体融合发生规律和融合新闻生产及传播的基本规律,能够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和体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融合新闻的内容生产;
三是有一定的融合新闻报道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使可以胜任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对融合新闻创新报道的要求。本课程思政的四个维度包括:(1)能力素质建设维度:提升学生的融合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能力;
(2)爱国主义培育维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其文化自信,培育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
(3)公民道德培育维度:将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服务意识等内容融入课程;
(4)个体人格培养维度:将学生的人格和理想信念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等内容融入课程。

课程实施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两大模块;
课程的知识体系包括四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理论讲授)、本体知识模块(理论讲授+实践训练)、实务知识模块(实践训练为主)及前沿知识(理论讲授)模块。本课程思政的设计主要是将思政总体目标和具体维度融入课程知识体系的三大模块之中:

1.基础知识模块:这部分主要涉及对融合新闻现象、融合新闻理念、原则和相关媒介变革的历史演进的理解。在课程思政方面, 主要涉及对中西方媒体融合和融合新闻生产的语境、发展进程、现实驱动力和实践成果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融合新闻实践和理念的特殊性和适用性:
中国的媒介融合重点介绍中国特色融合新闻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成果、困境和因应。理解中国媒体融合和融合新闻生产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2.本体知识模块:这部分涉及对融合新闻实践的方法论,包括如何培养和强化融合新闻思维、融合新闻策划和融合新闻叙事的总的方法论。在课程思政方面,(1)讲授:主要是结合国家和社会需求,帮助学生树立媒体融合和融合新闻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案例分析+实训操作:以党媒在国内外重大报道(国庆、两会等)、公共安全事件(如重大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报道、空难报道)、社会突发事件(战争报道、公共舆情事件等)中所进行的融合新闻报道为案例,着重总结其围绕信息整合传播、深度报道和舆论引导三方面进行融合新闻策划和融合新闻叙事的经验,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模拟进行相关融合新闻策划和报道。

3.实务知识模块:这部分涉及对网络图文制作、短视频新闻、数据新闻、H5新闻、新闻游戏等融合新闻形式进行讲解和实训。在课程思政方面,分专题聚焦特定案例,基于“作业-作品”的模式,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国内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形式,如何将融媒体的技术、形式、话语创新服务于国家叙事,由微观切口进入在讲事实、讲形式的同时完成宏大叙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聚焦社会发展热点、中国文化、舆情事件、社会发展、青年文化、弱势群体等问题,完成了几十项数据新闻和Vlog作品,包括《探秘考古: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文物何以为家:外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数读奥运冠军》《数读中国医生》《中国作家学会中的网络文学作者》《付费自习室》等。

2020年9月27日,以《融合新闻》课程为依托,通过“作业-作品-产品”模式,江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成了健康科普宣传协同育人计划。该“协同育人计划”从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历时1年零4个多月。其间,新闻系学生围绕健康传播主题在江西疾控中心的官方微信和抖音平台上制作发布健康科普类推文和短视频十余篇。

具体的:其一,以“世界狂犬病日科普宣传”为主题,为“江西疾控”微信和抖音官方账号创作相关科普内容。截止2020年9月29日, 一共有三篇学生微信推文作品在江西省疾控中心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三个短视频作品在其抖音平台推送。其中9月28日推送的《科学预防狂犬病》视频当月播放量达2.4万,《世界狂犬病日》视频播放量达1.1万。其二,以“艾滋病防控科普宣传”为主题,为“江西疾控”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创作相关科普内容。在艾滋病防控宣传周期间,一共有7篇学生的微信推文作品被“江西疾控”微信公众号推送。此外,由江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龙春梅、钟郭虹雨、齐若楠与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制作出品的短视频作品《关于狂犬病,你知道多少》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0年中国健康科普大赛”(传染病防控主题作品)中荣获了二等奖。江西疾控中心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学生的作品质量及整体能力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其三,围绕日常健康生活方式、儿童青少年健康、老年人健康相关话题等进行健康科普类短视频和微信推文创作,相关入选“江西疾控”官微和抖音平台的作品包括《e个人momo地哭》《关于电子烟, 你需要知道……》《叮咚~你有一份糖尿病测试题待查收》等。

所谓的融合新闻学,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融合新闻学是相对于传统新闻学的一个概念,其内涵主要是指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新闻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
狭义的融合新闻学主要是指聚焦新闻产品/对象/品种意义上的融合新闻形态,探讨其生产传播与运作规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4]本课程在“专业筑基+思政贯穿+协同育人”的理念下,既立足中国特色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新闻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的讲授,也聚焦对学生在融合新闻形态和内容创作方面的能力培养,同时在课程思政环节关注新闻伦理与媒介技术、专业记者与社会发展、舆论工作者与国家文化战略这三组关系的平衡。回应了相关学者提出的融合新闻人才培养需要正面回应的“如何培养人才”“重点改革什么”“模式何以落地”三个关键的教学问题[5]。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破次元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24期)2019-08-15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Tags: 教改   新闻   育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