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三全育人”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改革探索

2023-01-17 19:00:10

郭丽娟,李柳维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1]工程师队伍能够引领带动科技创新,是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关键战略时期的中坚力量。应用型高校肩负着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等使命,是培养大批高层次工程师的主阵地。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重点任务,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

从应用型高校当前的德育评价实践来看,受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工程师人才培养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德育评价在人才培养中有着“指挥棒”的作用,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要与时俱进,在“三全育人”大格局下,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长远视角出发,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探索应用型高校的德育评价改革是当前应用型高校所承担的重要使命。

1.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的内涵

应用型高校结合学校定位与专业特色开展德育工作,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以制度为引领,创新德育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评价目标(“验收单”)、评价方法(“设计图”)与实施路径(“施工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调动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应用型高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高校的德育评价是对其人才培养实现价值增值的多元多维评价。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长远考虑,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应用型人才德育评价过程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二是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要符合其“应用为本”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实现立德树人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统一;
三是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科特色,立足专业优势,为国家和区域发展培养高层次工程型人才。

2.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的意义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开启全员、全程、全方位同向同行的一体化改革。应用型高校应始终坚持与国家教育发展同频共振,遵循大学之道,勇立时代潮头,全面推进德育评价改革。怀爱国之心、负兴国之责,立足学校特色,建设德育评价体系,引领应用型高校服务国家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是检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认知、行为规范;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建立我国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因此,构建完善、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是应用型高校全面践行“三全育人”教育改革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必然选择。

1.评价目标泛化,应用性不强

德育评价目标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实践的依据,明确的德育评价目标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方向。应用型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围绕哪些重点展开,如何契合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德育要求,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综合素质,不同年级学生思想认知和德育目标有哪些差异性等,都是应用型高校制定德育评价目标时需要直面和解决的根本问题。

然而,当前部分应用型高校对德育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设计,导致德育评价工作无法很好地落到实处。部分应用型高校在德育评价目标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成长、发展和职业素养需要,设定目标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导致评价目标不够清晰、合理。部分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流于形式,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无法将德育评价与专业实践融合,致使德育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参考价值不高,并未真正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2.评价过程淡化,实践性不够

德育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动态工程,而有些应用型高校在德育评价过程中受普通高校和传统观念影响,存在专业应用性不突出、评价过程淡化、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德育评价始终未贯通全过程,导致各育人主体间有机联动受阻,各环节无法统筹兼顾;
高校与企业和家庭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流沟通屏障,无法高效调动育人资源;
德育评价工作浮于表面,无法达到应用型高校德育预期的效果;
在德育评价的过程中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够突出,不能通过科学系统的规划,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传统的德育评价有其局限性,存在一定程度重结果、轻过程,重显性、轻隐性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保障和落实机制无法及时跟进,且缺乏及时的互动和反馈机制。近年来许多高校也在不断尝试探索和改革德育评价体系,多部门共同参与学生德育评价工作机制也初步建立,但对于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重视程度仍有待加强,各育人主体之间的整体协调和融合水平有待提升,互联共通的德育评价育人网络和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还有待形成。

3.评价体系弱化,创新性不足

探索建立德育评价体系是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标准和依据,也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当前,部分应用型高校尚未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学生德育评价机制,难以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进行评价,难以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未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相关学科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德育评价实践,致使德育评价体系创新性不足。

囿于传统高校德育评价体系的片面性,有些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德育评价工作时各育人主体对德育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只重视现阶段的评价而忽视评价的前瞻性和长效性;
各部门之间信息联动薄弱,仅停留在被动消极的“配合”状态,导致各育人环节无法形成凝聚力;
多元育人主体往往难以形成良性互动,没有发挥协同育人的最大优势;
未能很好地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尚未做到资源高效调配和共享,德育评价的教育与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全员:从单一走向多元,注重社会参与

长期以来,德育评价的主体往往是以辅导员或班委为主体,学生、家庭、社会等主体很少参与德育评价。围绕“三全育人”理念,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工作应不断探索新模式,广泛发动利益相关部门加入其中,育人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特别是社会主体的参与,能够让德育评价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将企业纳入德育评价,结合应用型高校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通过运用多样性的德育评价方法,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具有应用型大学特征的德育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德育评价的片面性和封闭性,提高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的客观性和实效性。

2.全程:从静态走向动态,突出过程评价

将立德树人作为德育评价标准,在德育评价过程中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引领与调整、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在德育评价实践中应努力克服“唯分数论”“唯智力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再采用单一的主观性评价和节点式评价,而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各评价主体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将德育评价的重心从“结果”向“过程”转移,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另一方面,德育评价中信息的沟通互动,能够增加学生对德育评价的认可度,强调评价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互动,让学生在德育评价中不断认识自己,挖掘自身德育的“闪光点”,从而提升德育评价效能,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成材。

3.全方位:从封闭走向开放,创新评价体系

“三全育人”理念是新时代德育评价的逻辑起点和价值遵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也迎来了新的契机。随着“三全育人”教育实践的推进,德育评价工作立足学科特色、与时俱进、强调创新,德育评价方式不断拓展和延伸。应用型高校应尝试打破传统德育工作的壁垒,拓宽德育评价路径,丰富德育评价内容。重视学校自身德育资源的同时,引进多方资源共同参与,让德育评价工作更加立体、丰富,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促进德育评价对学生的正向引导,聚焦学生个人能力发展,发挥德育评价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目标分类,引领特色发展

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应主动面向国家需求、市场需要,聚焦学生爱国情感、思想品质、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四个关键目标。从阶段性、层次性出发,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德育评价体系。尊重学生不同时期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和职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把握跨阶段、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差异性。坚持将立德树人理念与专业型人才培养相统一,坚持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与德育评价目标价值引领相统一,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创新相统一。以高校主导与行业支撑为基础,立足学科特色与德育目标,构建适合应用型高校的德育评价体系。

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目标分类可以从“点”“线”“网”三个方面着手:“点”就是寻找卓越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充分挖掘相关德育目标元素;
“线”就是将这些德育目标元素有机衔接,协同应用好各元素,使之有效支撑德育评价体系;
“网”就是从评价体系长远视角出发,将学生德育发展需求分层次、分类别,深度结合价值引导,构建德育评价目标体系。应用型高校德育目标应紧靠关键“点”,落实主体“线”,持续扎实推进系统“网”,推动德育评价体系特色化发展。

2.校企合作,构建育人共同体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要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学校和企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应用型高校的德育评价应立足于工程实践前沿,聚焦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构建校企协同合作的立德树人共同体,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德育评价工作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有机衔接,培养契合社会需求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应搭建起沟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把德育评价延伸到产教融合第一线,打造开放立体的新德育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育人共同体。通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实现德育评价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外部边际不断拓展。准确把握德育评价在校企合作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梳理应用型高校的学科布局、产学融合等优势,落实“三全育人”教育改革实践,完善评价体制机制,构建融汇贯通、衔接协同、特色鲜明的德育评价新格局。

3.以评促学,提升增量评价

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主线,围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展开,实施过程中注重考查德育评价目标的达成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通过评价的实施促进学生自身学习和成长,使德育评价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良性循环。

应主动将学科特色融入德育评价中,以“新工科”发展为契机,从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监督、学生自律度等方面着手,在理念和格局方面不断创新,实现以评促学。学生是德育评价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注重德育评价中的互动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使德育评价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将德育评价从教师视角向学生视角和社会视角转化,关注德育评价的社会需求、理性维度和学生持续性增量发展的实践维度,合理引入评价监测体系,形成评价、改进、监督“三位一体”的模式,在德育评价工作中落实落细。

4.协同推进,助力人才培养

协同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广度和育人深度,持续深入推进德育评价改革,有利于引导高校德育评价关注更加长远的发展,面向国家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构建长效机制。要推进德育评价主体、目标、资源、机制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加强德育评价体系建设,深入落实应用型高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磨合不同育人主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充分沟通、相互融合,实现德育评价体制、机制有机联动,为应用型大学德育评价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全育人”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的重心在协同。在德育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立足学科特色,突出职业发展、专业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整合全方位资源,推进各方力量同向同行,助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积极构建育人环境,分工协作,发挥集约化最大功效,全面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新德育评价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实践平台。通过集中各方资源,优势共享,打造多维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总之,应用型高校的德育评价改革不仅是德育理念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德育实践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价值增值的现实需要。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实践应注重具有学科特色的目标分类,集聚各方力量参与德育评价,将德育诸要素进行整合和系统优化,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促进“三全育人”在应用型高校德育评价中落地生效。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应用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2期)2022-07-05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年1期)2021-05-22“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Tags: 视域   育人   德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