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极端天气肆虐,生态环保不是悬空的议题

2023-02-04 13:30:10

整理|离咲

近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不久前罕见的高温还历历在目。9月,台风“梅花”就接踵而至,世界气象组织预计,再过不久,21世纪首个三重拉尼娜现象也要来了!

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刚刚发布的一份多机构报告指出,人类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该报告强调了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并警告称:如果不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行动,气候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影响将越来越具破坏性。

这份题为《团结在科学之中(U n i t e d i n Science)》的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至创纪录高位;
化石燃料排放率因疫情封锁暂时下降后,现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2030年减排承诺的力度需要提高7倍,才能符合《巴黎协定》中将全球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

报告指出,人口达数十亿、要为产生70%的人为排放负责的城市地区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社会经济影响。最脆弱人群将遭受最严重的影响。报告还列举了今年世界不同地区出现的极端天气案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根据今年的报告,气候影响正在进入未知的破坏之境。然而,即使征兆在急速恶化,对化石燃料难以自拔的依赖却每年都在加倍。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也指出,气候科学日益能够说明,由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正在经历的许多极端天气事件已变得更可能发生并更加严重。他强调,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扩大有关预警系统的行动规模、建立脆弱社区对当前和未来气候风险的复原力。塔拉斯表示,为此,世界气象组织正在牵头一项活动,以确保在未来5年内实现“全民预警”。

“气候变化不仅带来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还导致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频发、广发、强发和并发的趋势。”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主任陆波表示,以极端高温事件为例,目前极端高温发生的频率是工业化之前的4.8倍;
同时,气候变暖还将导致大气中水分含量增加,更多的水汽也提高了极端强降水事件出现的概率。

极端天气看起来很遥远,但其实与生活息息相关。以这次川渝限电事件为例,正是由于持续高温,用电量激增,但同时因为干旱,降水量骤减,供应水电的水位线大幅下降,因此发电量大大减少,导致供不应求,需要通过限电、停电来保证居民的生活用电。

陆波举例说,由于气温升高、日较差降低,大气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能损害农作物体内蛋白质含量,对粮食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还将通过影响粮食生产格局、存贮方式、运输成本和消费等环节妨碍全球粮食贸易,增加粮食安全风险。全球变暖还会引起缓发性海洋灾害,出现海洋酸化现象,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引发海洋生态安全挑战。气候的不稳定性也使得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健康。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在政策体系方面,多部门行业都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和要求纳入气象、农业、水利、海洋、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文件。一批重点工程发挥效益,气候适应型城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稳步开展,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

在国内治理方面,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碳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26.2%,相当于少用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9.4亿吨。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象防灾减灾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需要持续加强全社会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和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研究员廖要明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天气机理、气候规律、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发生机理等基础研究,突破灾害性天气预报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强化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我国旱涝灾害和社会经济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建立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力,加快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海绵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增强社会经济系统韧性。加强重点区域和行业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完善与交通、电力、水务等部门的气象灾害响应联动机制,提升大城市抵御和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同时,打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普通人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时期,更应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及家人。

1.及时对政府灾害管理现状进行了解,例如对政府发布的预警信息含义进行了解,不同预警信息需要采取何种应对措施,附近的避灾场所分布信息等;

2.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度与全面性,例如北方地区的居民也需要了解一些暴雨灾害常识;

3.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灾害与风险防范意识,譬如了解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全国基础版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

几乎所有的专业救援队伍,不论是消防救援队伍还是武警部队,都无法迅速到达伤者身边。所以,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最及时、最有效、最能减少损失的措施,莫过于公民自己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展开快速反应的救援行动。这个救援行动包括避难、自救与互救。首先是避难,然后是自救,只有当你自己安全了,你才能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人脱离灾难。

其次,我们能为环境做些什么?

少开车多骑单车或者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就是其中一种。日常生活中尽量选择不用塑料袋,改为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或环保袋,都可以达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的;
将家里的闲置废弃物品,例如旧衣服、旧书籍、废弃的数码产品环保回收也是一个很好的减碳方式,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等都是实现低碳生活的途径。

虽然我们普通人力量很小,但只要坚持初心,总有一天会拥有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

(信息来源:人民网、联合国官网等)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气象气候 气象树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22年24期)2022-06-18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英语文摘(2022年3期)2022-04-19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3期)2021-11-06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英语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英语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英语文摘(2019年3期)2019-04-25大国气象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46期)2018-04-20瞧,气候大不同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8年12期)2018-01-26气候变暖会怎样?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8年12期)2018-01-26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7年7期)2017-09-29

Tags: 悬空   议题   肆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