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基于双向嵌入式产教融合模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2023-05-05 19:35:04

鲍 杰 于 萍 毛应爽 耿晓中

长春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攻坚期,技术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产教融合已从职业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设计,是国家整个产业系统与整个教育系统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各类人才培养探索层出不穷,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面对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更高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深化产教融合的育人方式无疑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方式,是国家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在此方面,已有不同程度的探索研究,尤其是关于高校与企业之间产教融合的困境分析[1-2]、产教融合制度建设[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评价和治理[4]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面向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5]、培养创新型人才[6]、高素质应用型人才[7]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越来越多的关于本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8]。在已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产教融合模式设计的复杂因素,深化高校和企业双主体的交叉融合,探索双向嵌入式产教融合改革的实施路径和要素,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使得产教融合运营流程更畅通、有效,进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我国自2014年以来,出台了有关“产教融合”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我国产教融合模式主要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即产教融合初始期、产教融合发展期以及产教融合提质培优期。

(1)产教融合初始期。教育对接经济、产业,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落后于新产业技术等现实问题。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产教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改革,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四链”有机融合,围绕技术变革实现创新、融通和共享,转变教育和产业的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的系统性变革。

(2)产教融合发展期。通过学科与产业集群融合,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并提出了包括1+X证书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20条政策,引导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3)产教融合提质培优期。产教融合已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均提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健全以企业为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公共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技能型社会。

在国际趋势、政策牵引以及自身驱动三大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需精准研判“十四五”时期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升级,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在政策的推动下,通过高校、企业、人才培养机构等各方主体的不断探索,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质培优处于发展关键期,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因素。

(1)推动产教融合体系发展的整体机制因素。需要建设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企业人才需求、高校育人管理需求的协同发展机制,需要构建合理的产教融合模式架构。

(2)产教融合时效性的因素。各方主体对产教融合实施主要处于校企合作育人的初级阶段,对接不够紧密,企业人才需求须及时反馈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和课程的优化调整必须紧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需要考虑产教融合如何有效运营。

(3)产教融合资源整合的因素。师资、软硬件资源等各项资源落实不到位,产业需求不明确,多头管理的项目实施往往处于进展缓慢甚至搁浅的困境。因此,需要明确产教融合服务内容体系及其权责协同构建问题。

(4)高校传统教学和考核机制的因素。在产教融合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被高校范式教学的课程设置、授课要求、考试要求、学分制度等限制无法有效、快速向企业需求转化的问题。需要健全产教融合成果导向的考核和评估机制。

因此,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质培优、改革攻坚是职业教育在稳中求进发展过程中需要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工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逐步成熟,应努力构建校企双向嵌入式产教融合模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循环体系。

4.1 基于双向嵌入式产教融合模式的基本框架

所谓双向嵌入式,是指在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引导下,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构建双方相互深度共建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从价值观层面发挥主动调适的价值取向,克服顶层设计的碎片化,以平台化思维创新产教融合形态,加强企业在高校办学过程中的参与力度,校企各自发挥在行业及教育办学领域的优势,强化双方在专业建设、师资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与就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实践,解决融合机制、融合时效性、资源整合深度有效性、融合成果导向性评估等问题,共同培养具备综合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

如图1所示,双向嵌入式产教融合模式的基本框架是以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地方政策和经济、产业发展及服务为基础,以产教融合管理机制、各类课程师资等资源、校企对接平台及相应的评估机制为支撑,以高校和企业双主体之间相互嵌入进行产教融合,以教学、实训、1+X证书认证、就业等为主要内容,以实现融合标准化、过程可量化、目标成果化为目标,强化高校与企业间的产教运营实施,并最终形成专业人才生态体系。

图1 基于双向嵌入式产教融合模式的基本框架

4.2 基于双向嵌入式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路径及要素分析

基于校企双向嵌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产教融合模式,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标准、教学模式和实施流程等,使教学过程对接岗位需求,从而建立专业教学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双向嵌入式产教融合实施路径主要有3个方面,在明确和优化产教融合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产教融合运营管理,最终以多维的产教融合成果输出为基础进行评价和经验总结。

首先,基于政策导向、行业人才和专业建设需求,协同构建产教融合服务内容。其核心要素包含9个方面:①专业教学。产教融合的企业方,不仅应提供实习就业岗位或者单独的某项专业技能培训,还应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之初,即与高校共同制定。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高校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由校企师资共同研发,实践技能课则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设计。同时,特别要加强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开发,使学生尽早对职业发展方向有明确认知。②实训环境。校企协同研究构建物理实训室解决方案,开发实验管理平台、虚拟仿真平台、在线实验平台等,并依托企业资源开拓校外实训基地。③师资建设。高校教师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实践内容,通过技术培训及认证等提升教师项目实战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将企业实践内容融合课程内容。同时,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高校制定激励政策,也需要企业提供开放式的交流培训和有关资源支撑。④实习就业。企业渠道整合,对于专业各领域岗位细分后安排学生实习,做好实习就业服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指导学生提升实践技能并进行职业测评,提供职业就业通道,院校端进行毕业生实习就业服务跟踪和效果评价。⑤项目研究。校企共同研究协同育人、教研教改、科研项目等,教师的科研直接与产业对接。制作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实验室项目等,将实践经验转化为项目成果,达到示范推广效应。⑥竞赛支持。企业也参与到学生各类技能大赛辅导和教师各类比赛中,从专业角度为竞赛提供更好的技术指导。⑦“三创”服务。产业项目和理论教学研究的对接,有助于推动创意思想培育、创新技术与方法、创业孵化与落地,从而提炼专业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也有助于推动院校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全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⑧职业认证。构建1+X证书体系,完善专业人才认证、选拔、培训、输送一体化教学服务具体事宜的落地实施,促进精准就业,提高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⑨社会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培训基地、企业及高校师资,承接中小企业技术培训服务等,发挥院校社会培训职能。

其次,有效的产教融合运营管理是深度产教融合的关键。在实际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往往在调研和方案设置等前期工作完成之后,到了实际运营阶段,由于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院校教务教学与企业业务流程之间的不一致,各方对接人员多头管理的混乱,以及期间不确定因素如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学生个体差异等,各方面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有效的运营管理是确保产教融合顺利实施的关键,具体表现为项目运营、教学运营、师资管理、学生管理、企业授课管理、科创运营、就业运营、成果运营、评估管理等九大指标。在运营管理时,一方面应提升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应增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驱力。校企应委派专人团队专管,避免过多层级,以最快速有效的方式沟通人才培养情况,持续跟进,在学科与专业设置上增强与企业人才需求、技能需求的耦合度,在岗位管理、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合理化放权,避免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各环节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影响实施效果。

最后,以多元化的产教融合成果为指标进行产教融合实施效果的多维评价。评价指标主要包含:①教学体系。落实一套深度产教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塑课程体系,形成多形态教学资源,如精品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工具、项目案例等,利用企业平台资源、行业资源、院校资源、在线资源等,生态伙伴间有机协同,将知识、技能等转化为课程教学模块,形成“理论—实战—理论—实战”交替递进式的教学资源。②产业资源丰富度。如政府政策资源支撑、产业企业资源支撑、特色资源支撑、资本资金支撑等方面的落实情况。③科研能力。如重点企业科技攻关,技术能力联合攻关,重要技术商业转化等。构建集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④师资能力。如大师工作站、双师素质培养、实践教学能力、职业管理能力等。⑤学生就业技能。通过企业师资入校和云端课堂指导,实践技能训练和职业认证,整合优质就业渠道及推荐实习就业,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⑥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包括创新创业竞赛、师生创业孵化、校方资源整合再利用、地区创业转化等。⑦院校品牌。优秀的产教融合运营实施将提升院校品牌,如在“双高校”建设、示范校建设、“三创”基地建设、“互联网+”基地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国际企业合作招生、地区行业影响力等方面有所提升。⑧企业专业人才。双向嵌入式的产教融合模式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缩短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时间,通过前置协同培养,收获一批技能强、对企业有情感归属的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⑨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双方基于已奠定的经验基础,在对外认证培训服务、对外社会服务、对外职业培训服务、对外项目服务承接合作、助力地区特色产业升级等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在校企双向嵌入式产教融合模式的基本框架下,高校从办学理念、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教务流程、教学督导考核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灵活创新;
企业利用自身地域、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深化课程体系设计,落实就业对接,协同构建产教融合模式,与院校全方位合作;
以融合标准化、过程可量化、目标成果化为目标,强化高校与企业间的产教运营实施,逐步实现双方产学研有效运行,并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建设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格局;
同时,完善多元化的监督考核办法,实施参与产教融合实践的相关主体、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内外部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社会需求、产业结构的变化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全面实现教育、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势相融,协同培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产教融合职业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Tags: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双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