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持续抓好民生保障工作

2023-05-06 18:45:04

■都业明

2022年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民生保障”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要求“下大气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下去”。这充分彰显了省委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政治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为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持续抓好民生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

民生保障工作涉及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具有与群众生存、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互动最频繁等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我国民生保障过去十年“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取得了“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的伟大成就。持续抓好民生保障工作,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抓好民生保障工作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任何政党都有其政治立场,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区分其他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一脉相承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以民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精准揭示了党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科学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时代课题,是我省开展民生保障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要求。

抓好民生保障工作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民生指标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民生指标既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当前,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民生保障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人均寿命逐年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加,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民生保障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我省2022年的民生成绩看,年初承诺的50项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提前完成全年计划,退休人员养老金19连涨,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稳步发展,但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显著跃升”的奋斗目标还有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好民生保障工作。

抓好民生保障工作是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抓好民生保障工作能够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良好环境,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民生保障领域,提升教育质量可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高质量就业可精准对接供需关系,实现产业就业双赢;
提高居民收入可强力支撑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最大动力;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两者具有互促、互补、互构和耦合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民生保障的基础,民生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底色。

随着对民生保障工作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保障工作原则已成为普遍共识。准确理解和把握我省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任务,需要我们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立足本省实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交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民生满意答卷。

兜牢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各类困难群众民生底线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一是要增加覆盖面。在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低保边缘人口、受疫情影响的失业人员、高龄失能老人、留守儿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关注力度,及时发现救助需求,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要提高精准性。鼓励更多部门将民生保障所需信息接入综合信息平台,优化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精确高效地满足困难群众的保障需求。三是要提供多维保障。因病、因学、因残、因灾陷入困境后,群众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资金和物质帮助,还需要专业社工机构提供温情陪伴、心理慰藉、关爱互助等服务,应进一步丰富“资金+物质+服务”保障模式,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坚持就业优先。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大局。一是要把保市场主体放在突出位置。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是保持我省经济韧性的关键。把保市场主体放在“六保”工作的突出位置,继续做好面向市场主体的减税降费措施,加强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二是要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的就业保障工作,积极开展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增加就业岗位,扩宽就业渠道,完善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长效机制,继续开展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增权赋能,有效应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问题。三是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做好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工作。

做好养老保障。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年轻人才有可预期的未来。随着我省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养老保障工作要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是要强化养老服务基础保障。积极落实《吉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深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居家照护服务。二是要优化养老保障服务供给。充分发挥家庭在养老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发挥养老机构的专业优势,积极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三是要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我省职业技术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推动养老护理专业人才职业资格评价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激励政策。

推进城乡统筹。民生保障的城乡统筹工作事关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和共同富裕的进度。一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学前教育、交通、饮用水、医疗保障等领域,农村和城市的保障水平上存在差距,需要财政资金给予重点倾斜,力求补齐民生短板。二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猜你喜欢民生养老服务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养生不是养老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养老更无忧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0期)2017-05-17民生锐评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Tags: 抓好   民生   持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