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非遗类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策略探究

2023-05-08 13:00:15

师 仪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纪录片作为“国家相册”,一直以来都承担着表达国家意志、引导与整合社会价值观的使命。随着我国国力和影响力的增强,对外宣传国家形象已经成为重要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以下简称非遗类纪录片)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与智慧,具有极强的文化性。全球化语境下,非遗类纪录片一方面能够记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流程、技术要点、社会现状及文化价值,满足国际观众对中国的认知;
另一方面在对外传播中可以弱化和隐藏意识形态意图,增强历史、人文、思想等层面的表达,使其更好融入国际语境。此外,非遗类纪录片的影像表达,能够提升我国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谱系中的话语权,为维护世界多样性贡献中国智慧。如何更好通过非遗类纪录片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学术问题。

全球文化根据信息传播对外扩张的紧密程度,可分为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两大类。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认为:“高语境互动的特色是,预制程序的信息贮存在接受者身上和背景之中;
此时传达的讯息中只包含着极少的信息。低语境互动则与之相反:大多数的信息必须包含在传达的讯息之中,以弥补语境(内在语境和外在语境)中缺失的信息。”[1]中国文化相对晦涩难懂,属于高语境文化,对以低语境文化为主的西方观众而言存在理解上的障碍。因此,为提高对外传播效果,纪录片创作者必须用清晰、明确、易懂的语言将高语境文化信息转换成低语境信息呈现出来。这就要求非遗类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要创新制作手法,以新颖、独特、多样且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首先,要充分展现技术美学的特点,用视听语言营造中国意境。当下的纪录片市场,奇观美学、视听盛宴不断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非遗类纪录片要紧跟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创造出更丰富的视觉表达形式。《本草中国》 (第二季)采用电影级的4K 高清摄影设备摄制,利用国内领先的无人机航拍、升格摄影、水下摄影、高速摄影、延时摄影、微距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保证画面质感和美感,突显高品质的影像风格,使得中草药在镜头下变得更加灵动、有趣。《锦绣纪》通过影像的方式,真实还原出计算编程、提经织纬的过程,揭秘独特工艺的织造细节,展现出丝绸的迷人魅力。在第一集《穿梭》中,强度坚硬的绢、细密交织的罗、三色以上纬丝织成的锦,都给复现传统手工艺带来无法预计的困难。为了展现蚕丝的细与美,摄制组采用4K 高清数字摄像机、百微镜头、微距长镜头、自制超微镜头接环、VR(虚拟现实)技术、AE 动画技术(AE 是一款视频处理软件)等惯用在大电影中的高精尖技术与设备,精密记录这个0.02毫米的极致细物对丝绸工艺产生的深远影响。经由长镜头、微距特写、后期合成技术展现出微观世界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反衬出无数能工巧匠的执着、耐力与细致。

其次,在叙事方式上,要采用电影化设计、故事化叙事的策略。《本草中华》第二季没有单纯地讲中草药,而是从细节和故事入手,诠释中草药的生命轮回和中国人的处世智慧。比如在《轻重》一集中,不仅讲了中草药的“药香”,还讲述了一对父子在新老传承交接中的矛盾与和解。整部纪录片每集只介绍4种药材,每种药材背后的故事时长7—10 分钟,每隔一两分钟呈现新的信息点,每个故事至少有1—2 个高潮点。《本草中华》第二季以个体人物为主讲述故事,并由多个故事集聚,形成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类似BBC 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使得叙事简单明了、趣味横生。《本草中华》第二季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既有个体视角,也有解说员对相关场景的“全知视角”说明。这种由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提出的“零度聚焦”“内部聚焦”和“外部聚焦”相互切换的叙事方式,能够使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同时使整部纪录片主题分明。《本草中华》第二季通过灵活的叙事表达,持续吸引着观众注意力,一改纪录片给人枯燥乏味的印象,为影片增添更多信息量,降低文化折扣。

此外,要运用快节奏、悬念化的叙事策略来吸引观众注意力。“就影视作品而言,节奏是使叙事成为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叙事行为的内在控制力。”[2]《了不起的匠人》每集15 分钟左右的时长,频繁使用推、拉、摇、移、跟等运动镜头及特写镜头,通过多机位拍摄、多景别记录和多角度画面蒙太奇高频使用的方式,展现出匠人们“守精微、致广大”的精神气质。在《了不起的匠人》快节奏、“轻体量”的叙事表达下,观众更易于沉浸在影片中,更好地体会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文化。同时,快节奏的叙事亦丰富了视觉呈现方式,不断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悬念是指“艺术创作者在安排情节时,一般先提出一个问题、一种趋向和一个迹象,引起欣赏者关注,却不立即予以回答、予以明确”[3]。《了不起的匠人》邀请林志玲担任“分享人”和配音。节目播出前,“分享人”都会对每期节目的主人公进行简短介绍,而后以“让给我们一起走进某某的故事”结尾。故事的具体内容需要观众看过整期节目后才能了解。《了不起的匠人》通过悬念式的叙事方式,持续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信息的不对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大量存在,并被西方学者描述为“文化折扣”。“如果与目标国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则影视作品在该国较难获得成功,因为作品的风格、文化、制度、信仰、历史等可能很难为其他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所认同,这就是文化折扣。”[4]国际合拍合作是规避“文化折扣”的一种有效手段。“合拍片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的制作单位共同投资、制作并共享影片版权与收益,也共同承担风险的一种影片制作方式。”[5]采用国际合拍合作的模式,能够引入国外先进的制作经验,为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注入活力;
同时,还能加强与世界纪录片行业的互动,形成传播合力。因此,寻求国际合拍合作,促进非遗类纪录片融入国际市场就成为当务之急。

2019年10 月,由央视纪录国际传媒、BBC 世界新闻频道与英国野马制作公司联合制作的《中国的宝藏》 (英文版)在BBC 世界新闻频道面向全球首播。节目采取中外联合摄制的方式,总导演理查德·马克斯在英国制作过包括《中国:美玉帝国的珍宝》等在内的多部作品,节目主持人由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阿拉斯泰尔·苏克担任。《中国的宝藏》从家族、艺术、制造、饮食、科技和都市等不同角度,带领观众领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展现出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汇合的多彩中国。国际团队及主持人的加入,有助于融通中外,将中国文化与海外观众审美趣味连缀起来,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020年1 月,中国、意大利联手打造的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被制作成中文、英文、意大利文等多语种版本,先后在央视多个频道、省级卫视及视频网站播出,并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网站和YouTube 平台上线,同时在英国、南非、阿联酋等国电视台播映。《从长安到罗马》在中意两国专家的带领下,生动解读着两国文明所代表的美食、建筑、服饰、艺术精品、制度文明,璀璨万千,异彩纷呈。2021年10 月,由五洲传播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地理联合制作的《记住乡愁》国际版(第三季)在国家地理《华彩中国》栏目和腾讯视频面向全球播出。节目由英籍华裔何天然担任主持人,国家地理品牌内容及频道总监王雁担任节目制作总监,国家地理亚太暨中东区节目副总裁李美仪担任节目开发执行副总裁。节目以国际化的视角和方式沿黄河探索中华文明奇迹,探究华夏先民世代繁衍生息的生存智慧,体悟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以期吸引国际观众的注意力。

在强调国际合拍合作的同时,应注重培养本土品牌,建构非遗类纪录片头部IP,形成品牌矩阵。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保证。“概览全球影像市场,美国有好莱坞大片、欧洲有艺术电影、日本有动画片、印度有歌舞片,这些国家的优秀影片为全球观众所喜爱,成为国际性的影视文化符号和影视文化品牌。”[6]非遗类纪录片需要深化品牌建构,打造内容IP,延续优势、守正创新,让更多优秀的产品和品牌走出去,通过品牌建构在国际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

近些年来,非遗类纪录片IP 与品牌的结合为产品带来巨大声量,并产生可观的商业价值。例如《了不起的匠人》系列、《传承》系列、《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本草”系列,还有《故宫》 《我在故宫修文物》 《如果国宝会说话》 《我在故宫六百年》 《故宫100》等一系列优秀的故宫IP。这些作品以知名导演和创作团队为骨干,在非遗题材领域进行持续深耕,形成品牌性的持续传播,收获一批忠实粉丝,使得作品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从而形成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些优秀作品蕴含着诸如天人合一、自强不息、贵和尚中、动静互根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彰显了中国人民爱国敬业、乐于奉献、诚信友善、开拓进取精神品质以及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主流文化内蕴。美国学者施拉姆等认为:“情感诉求往往比逻辑诉求更有可能导致态度的改变。”[7]质量上乘的非遗类纪录片通过独具匠心的人文表达,传达着普世价值与情感理念,有效对冲文化折扣困境,满足了国外观众对中国的了解需求,实现了“有效阅读”。

此外,应坚持以工业化方式建构国际品牌。“工业化制作模式的核心在于,模式清晰,标准明确,分工协作,保证纪录片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提升整个纪录片产业的发展水平。”[8]近年来非遗纪录片工业化生产标准日趋完善,非遗纪录片品牌正在形成,有效带动了国产纪录片更好地“走出去”。譬如《了不起的匠人》创作团队从第一季的20 人,到第二季的60 人,直到第三季已拥有百人制作班底,形成一支从商业、运营到制作包装都非常专业的创作队伍。《了不起的匠人》在叙事风格上更是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的叙事模式,通过戏剧手段,让知识性的内容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同时,《了不起的匠人》自第一季开始便注重海外推广和发行,第三季起与五洲传媒展开深度合作,以期获得更好的收视成绩。目前,《了不起的匠人》部分内容已在Discovery(探索频道)上播出,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在基础、路径、矩阵得以成形的情况下,扩大营销方式与宣传渠道,是非遗类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必定举措。非遗类纪录片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现实状况需要、技术创新和纪录片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态势,但其推广和营销工作还不到位。为了在海外市场推广中充分挖掘非遗类纪录片的独特风格,创作者要善于利用个性化的营销手段,助力非遗类纪录片取得更好的海外销售成绩。

《年画·画年》(第二季)邀请美国短视频博主星悦体验在北京过中国年,跟随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探访最具中国春节特色的年画图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冬奥会相结合的“冰雪奇缘”。同时,为了让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能够感受到春节的气氛,节目加强了海外推送。总台与美国《国际日报》、法国《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合作的“中国电视”专区,以专题文章、短视频等丰富灵活的形式向海外推荐《年画·画年》的精彩内容。《中国符号》同步登录国内外主流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包括国新网、中国日报、人民视频、新华社App(小程序)、新华网、新浪微博、酷燃视频、小米电视、腾讯微视、爱奇艺、脸书、推特等。节目覆盖众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观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非遗类纪录片除了可以让外国人领略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表演艺术、节庆活动之美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历史记忆、情感、智慧与精神面貌也被展现出来,观众的认知得以扩展,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普世的文化价值标准得以呈现。非遗类纪录片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在记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制作手法,推进国际合拍合作,打造优质内容,形成品牌价值。同时,展开个性化的对外营销,以期更好进行跨文化传播,满足全球观众的观看需求,展现出可亲、可敬、可爱的真实中国。

猜你喜欢纪录片语境文化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纪录片之页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纪录片之页传记文学(2018年11期)2018-11-13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跟踪导练(三)2时代英语·高二(2015年1期)2015-03-16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3期)2014-03-11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电影新作(2014年4期)2014-02-27

Tags: 纪录片   探究   中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