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双减”背景下研学实践课程群的高质量建设与应用要点

2023-05-09 12:25:20

文 郭晓蓉

为中小学生减负、调控好质与量的天平,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需要攻克的难题,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思考。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中提出,中小学校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同时,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笔者认为,研学实践课程的教育性、实践性、开放性与整合性特质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一要求。

面对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会更加多方位、立体化,相应研学实践课程的设计也应多角度、多层次。笔者认为,要建设高质量的研学实践课程群,需要遵循以下要点。

研学实践课程群高质量建设的核心是对新课标理念的融入渗透。在设计研学实践课程时,要融入中小学校内学科知识,用学科知识作为理论支撑指导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知识内涵,形成纵向挖掘的研学实践课程。同时,要围绕课程目标,将多门研学实践课程进行横向关联,确保体验深度的同时拓展体验的广度,形成纵横交错的研学实践课程群,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设计一个高质量的研学实践课程群时,应兼顾各种教学方法,既可主次分明,也可整合实施,全方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开展基于行动的学习、基于工作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合作的学习、基于体验的学习。

(一)打破思维范式,构建知识迁移

不同年龄的学生,其大脑中知识和生活的元认知基础不同。所谓元认知,就是对已有认知的了解深度。当研学实践课程群的内容超过学生元认知较多,学生就无法有效地对知识进行迁移,不能将知识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也就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只能是机械地模仿。要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实践,就需要教师熟悉学生的元认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工作,构建研学实践课程群的高质量知识体系。其中,知识迁移包含如下方面:

1.概念到概念的迁移。例如,如何从数学概念迁移到三维模型的建立,找到两种概念之间的连接点,加深理解,增强目的性,形成多种联系的全面知识框架。

2.学科到学科的迁移。即建立跨学科知识体系,将已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学科问题当中,增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形成多角度的立体知识框架。

3.学年到学年的迁移。即学生整体调动全部知识体系,将小学、初中的知识迁移到对高中知识的理解,形成多层次的完整知识框架。

4.校内到校外的迁移。也就是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迅速带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将其解决现实问题的愿望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形成多触角的延展知识框架。

(二)聚焦实际学情,打造多样化学习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研学课堂中的研究者、合作者、实践者,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研学实践课程群的设计时,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1.学生中心环境。即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想知道什么、关心什么、能做什么,预设学生对面临的问题可能产生的看法,创设相应的情境促进学生继续思考,以便学生调整看法中错误的部分。

2.知识中心环境。即强调学懂弄通,形成正确的思维认知,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完整闭环,进行多方位的知识理解,最终能够把知识系统准确地传达出来。知识中心环境可以在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同时,适时收紧教师手中的线,确保知识能够正确完整地传递。

(三)明确教学目的,设置分层问题

研学实践课程群的实施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保持好奇心,实现思维螺旋式上升,就要对研学实践课程群的问题进行精心设置,构建研学实践课程群的高质量问题架构。设计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知识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是课程开展的基础,该问题的性质是封闭的,能够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聚焦细小的知识点,助力后续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2.驱动性问题。该类问题在知识性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帮助学生将细小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是学生“踮起脚”就能完成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的个人效能感,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3.焦点性问题。焦点性问题是研学实践课程群开发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地。在解决该问题时,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甚至能够带动学生的终身学习,使学生初步进行职业体验,并产生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

(四)关注实践过程,形成全程评价

科学的评价不仅能够考验最终结果,也能考验整个教学过程。评价的建立,必须提供反馈和回溯,必须测量学生在原有能力上的提升程度,必须关注学生情感上的获得,并以此来构建研学实践课程群的高质量评价措施。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要包括学生自己、他人及教师等。自我评价会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内容、实践过程中的不足、预期及与现实间的差距进行再一次梳理,完成自我认知;
他人评价能够督促学生倾听他人想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发现他人的优势,进而激发自己灵感,对自己作品进行弥补;
教师评价应具有大局观,需要教师从社会需求、经济效益等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作品向产品转化。

2.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要围绕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开展,多视角观察学生的变化,特别是观念的变化,着重观测学生的长远发展。

研学实践课程群的高质量建设无论在学术还是在应用上,都有非凡的价值。在研学实践活动中要落实新课标理念,让校内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呈现,同时校内知识的加持也会深化研学实践活动的内涵,让学生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做出基于证据的解释,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进取精神和持续学习的兴趣。总之,研学实践课程群的高质量建设需要相互借力、外延架构、释放潜能,唯有如此,才能在“双减”背景下发挥研学实践对中小学生的最大价值。

猜你喜欢元认知研学双减研学是最美的相遇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2年1期)2022-07-07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疯狂英语·初中版(2022年1期)2022-01-26“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年12期)2019-08-13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研学之旅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2018年9期)2018-09-14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2期)2017-07-03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4期)2016-02-27

Tags: 高质量   要点   实践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