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思想汇报 / 正文

2020版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单元 公民政治生活 课时作业1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07-19 11:15:40

 课时作业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目前,我国村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全部实行选举。其中,不设候选人,由本村过半数选民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的方式,俗称“海选”。“海选”属于( A )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等额选举 D.差额选举

 解析:“海选”是不设候选人,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选举方式,属于直接选举。

 2.在最近一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期间,某市开展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4 536名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4 314名镇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依法参加了活动。让候选人从“纸上”来到选民面前接受“面试”的做法( A )

 ①促使当选代表更加重视肩负的责任和选民的重托

 ②是选民了解候选人,更好地行使选举权的重要环节

 ③旨在加大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扩大选民的选择范围

 ④是扩大候选人的社会影响以保证当选的必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候选人从“纸上”来到选民面前接受“面试”,有利于选民更好地了解候选人,也有利于候选人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行职责的意识和使命感,重视肩负的责任和选民的重托,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加大候选人之间的竞争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使选民做出最佳选择,选民的选择范围没有扩大;④说法错误,该做法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候选人的社会影响,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差额选举中,也不能保证所有候选人当选。故选A项。

 3.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加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开发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小村官、大腐败”“村官巨贪”戏码缘何不断上演?下列能有效遏制村官巨贪现象的措施是( D )

 ①村长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经上级政府批准就职

 ②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由村党支部集体讨论决定

 ③乡镇党委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

 ④保障村民选举村干部及罢免村干部的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加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开发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才形成了村官巨贪的现象,故要有效遏制村官巨贪需要乡镇党委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保障村民选举村干部及罢免村干部的权利,③④入选。①错误,村长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但不需要政府部门批准。②与题意无关。

 4.2018年5月10日,浙江省法制办公示《浙江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为此,公民可以通过( D )

 A.社会听证制度行使决策权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决策

 解析:社会公示制度主要强调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见,省法制办公布《浙江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公民可以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决策,D正确;一方面,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另一方面,材料不涉及社会听证制度,A错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强调的是公民自下而上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而题干体现的是自上而下,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没体现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C不符合题意。

 5.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于2018年6月29日起,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个月内共收到意见数超过13万条。这表明( C )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推进立法民主化

 ④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表明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同时也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推进立法民主化,力求法律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人大代表的职责,④与题意不符。

 6.2018年8月22日,国务院派出31个督查组,分赴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开展实地督查。实地督查期间,督查组坚持问题导向,广泛采取一对一访谈、小范围座谈、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企业、社区、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办事大厅等基层一线,认真听取企业家、创业者、科研人员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国务院大督查活动( C )

 ①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

 ②有利于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④实现了对公权力监察全覆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务院大督查活动有利于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让中央政令畅通。同时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公民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情况,②③符合题意;国务院大督查活动是上级行政部门对于下级行政部门的监督,不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①与题意不符;国务院大督查活动属于行政监督,不同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督,不能实现对公权力监察全覆盖,④错误。

 7.某中学生学校周边的垃圾场污水横流,污染了空气和河流,学生上课时只能紧闭门窗。该学生给电视台写信反映这些问题经电视台曝光后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该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是( D )

 A.社会公示制度

 B.民主评议会

 C.信访制度

 D.舆论监督制度

 解析:该学生就学校周边的垃圾问题给电视台写信并经电视台曝光,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该中学生是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了监督权,D项正确;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8.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自治机构。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 B )

 A.是村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表现

 B.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C.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大举措

 D.是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解析: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故B项符合题意,入选;A项错误,村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不是直接行使,排除;C项错误,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而非基层政权,排除;D项错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权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9.当前,一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组织不健全,村民自治只是停留在选村干部上,“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官自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 C )

 ①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与村干部的行为

 ②向上级政府请求分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参与村务管理

 ③让村委会在农村真正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④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决定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官自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与村干部的行为,①正确;村务管理是村民自己管理自己,不需要上级分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来管理,②不选;中国共产党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③错误;改变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就必须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决定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情,④正确。

 10.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型媒体行使监督权。这主要是因为( B )

 A.网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监督渠道

 B.网络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实效快的特点

 C.网络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D.网络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

 解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型媒体行使监督权。这主要是因为新型媒体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实效快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A项没有体现出选择网络监督的主要原因,排除;网络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渠道或平台,而不是有力保障,C项说法错误;D项回答的不是选择网络监督的原因,而是一种结果,排除。

 11.“可呼吸的生态岛、文化岛、旅游岛”是哈尔滨文化中心的整体设计定位。在设计方案确定前,市委、市政府组织国内著名设计单位深入研究,征求专家意见,博采众家之长。最终,一套充分体现和突出北方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历史文脉延续的方案出炉。政府听取专家意见作出决策( A )

 A.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B.不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C.会打击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积极性

 D.说明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

 解析:从题干中的“征求专家意见,博采众家之长”可知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A当选。B、C、D三项说法明显错误。

 12.当前,全国75%以上的村每年召开一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98%以上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91%以上的村建立了村务公开栏。这些做法体现了( B )

 ①农民的基本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②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之一

 ③我国的基层政权建设日益加强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不断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说法错误,农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法定的,没有扩大;③说法错误,村委会不属于国家政权机关,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3.某市政府决定引进一个重大化工项目,投产后将为该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该决策未经环保部门的评估。市民王某在实地调研该项目的合理性及其缺陷、给政府有关部门打电话咨询详细情况后表达了自己对此项目的看法。王某的做法启示我们( C )

 A.应充分利用舆论监督这一最有效的监督方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D.要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不轻易放弃监督权

 解析:本题以市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具体事例为背景考查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该题选取公民王某的事例,表明公民应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C符合题意;民主监督的方式有多种,各有特点,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但不能因此认为它是最有效的监督方式,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主监督,而不是民主决策,B不符合题意;D中“民主管理”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

 14.网络反腐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扳倒多少贪官,而在于促进制度反腐和法治反腐的完善。网络反腐,是公民通过______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公民权利。( B )

 A.网上评议政府

 B.舆论监督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解析:网络反腐体现了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参与政治生活,答案为B;材料没有涉及评议政府,排除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属于民主决策的方式,C不选;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治理“微腐败”,管住“微权力”是关键。某地积极探索“微权力”治理新模式,推进村干部规范管理,公布村干部的“权力清单”,绘制了“微权力”具体操作流程,以透明、阳光的方式接受大众的监督。该治理模式( D )

 ①扩大了基层自治权力,拓宽了公民参与渠道

 ②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举措

 ③加强民主监督,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④调动村民参与热情,有利于建设和谐农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该治理模式加强民主监督,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调动村民参与热情,有利于建设和谐农村,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某村积极探索“微权力”治理新模式,不属于基层政权机关建设的举措,②错误;某村的“微权力”治理新模式,是基层自治的新形式,而不能扩大基层自治权力,①错误。

 16.漫画《监督》对我们的启示是( A )

 A.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要敢于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B.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要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解析:漫画显示的是公民要敢于行使自己的监督权,A符合题意。

 17.2018年9月,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起草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政策法规司将会同相关司局分别召开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节目制作播出机构、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等专题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规定内容。这样做( C )

 ①能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公民民主权利

 ②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有利于决策民主化、法治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④公民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不合题意,通过网络听取意见和建议,没有扩大公民民主权利。②符合题意,管理未成年人节目是为了人民群众,听取老百姓意见是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了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③符合题意,听取百姓意见,有利于决策民主化、法治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④表述错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18.《“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三步走”的目标,即“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并展望2050年,提出“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的长远目标。就“如何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人大代表认真行使提案权、决定权,促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②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途径参与决策,为健康中国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

 ③政协委员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监督政府履行社会建设职能

 ④民主党派成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参与政治决策和监督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①表述错误,决定权是人大的权利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②符合题意,对于如何促进健康中国,公民可以参与决策。③表述错误,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政协委员没有质询权。④符合题意,民主党派也可以参政议政,参与决策。

 二、综合题(28分)

 19.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在党中央审议通过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绿色”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公民绿色意识的提升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增加了许多旨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内容,其中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中国正在将“绿色发展”从理念变为实际行动,中国正致力于以一场“绿色革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应如何践行“绿色”理念。

 答案: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要树立绿色生活的理念。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环保工作,自觉主动地维护国家利益。

 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意见,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推进改善环境,还要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⑤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积极参与到践行“绿色”理念的行动中去。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以及公民行使监督权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Tags: 公民   政治   高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