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写作指导 / 正文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2)》十年期末考试翻译题题库(分学期版)

2020-10-08 20:23:10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2)》十年期末考试翻译题库(分学期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2391;

资料整理于2020年10月8日,收集了2009年7月至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8.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魄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嬴老易子而咬其骨;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迺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注:加点的重点字词每个1分,共10分;
其他语句翻译占10分。

参考译文:
世上的收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夏禹、商汤都遭受过。如果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地面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假如)边境突然告急,千百万的士兵,国家拿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战争、旱灾交加,社会的财富极其匮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众作乱(造反),年老体弱的人就会把孩子交换着吃。政治还没有完全上轨道,离朝廷远的地方怀有二心的人就一齐争着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起来,图谋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注:加点的重点字词每个1分,共10分,其他语句翻译有错误酌情扣分。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重点字词:
(1)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2)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3)既退,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4)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5)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6)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7)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8)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也。(9)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10)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参考译文:
(1)子厚从前年轻时,为人处事锐意勇进,不珍重、顾惜自己,(2)认为功名事业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斥。(3)贬谪后,又没有相互知心、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荐与引进,(4)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5)假使(如果)柳子厚当时在御史台、尚书省任职时,能谨慎持重,已能像在司马刺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被贬官了;
(6)贬官后,如果有人能够大力推举他,将一定会再次被任用,不至穷困潦倒。(7)然而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长,困厄的处境未达到极点,虽然能够在官场中出人头地,(8)但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自己这样地刻苦努力以致达到定会流传后世像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9)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10)何为得,何为失?(哪个得哪个失?)一定有明辨它的人。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院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史记》节选) 重点字词:
(1)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2)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3)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4)四十余日,军饿。(5)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6)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7)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8)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9)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10)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参考译文:
(1)赵括已经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军中订立的规约和条例,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士。(2)秦国将军白起听说这件事以后,调遗突袭部队,佯装失败逃跑,却断绝赵军输送粮食的道路,(3)秦军把赵括的军队截成两部分,(赵国的)将士不再同心团结。(4)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严重挨饿。(5)赵括带领精兵锐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6)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7)赵国前前后后损失了总共四十五万人。(8)第二年,秦国大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被困)一年多,几乎不能脱险。(9)全依赖楚国魏国等诸侯国来搭救,才解除了邯郸的围困危机。(10)赵王也因为赵括母亲有言在先,最终没有处罚她。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8.县大夫问政龙门子曰民病久矣其视之如伤乎日是闻命矣愿言其他龙门子曰勿为盗乎曰何谓也曰私民一钱盗也官盗则民愈病矣曰若是其甚乎曰殆有甚焉不称其任而虚报既廪者亦盗也(《龙门子论政》宋濂) 注:龙门子,人物的名称。

标点:
县大夫问政。龙门子曰:“民病久矣。其视之如伤乎?”曰:“是闻命矣,愿言其他。”龙门子曰:“勿为盗乎?”曰:“何谓也?曰:“私民一钱,盗也。官盗则民愈病矣。”曰:“若是其甚平?”曰:“殆有甚焉。不称其任,而虚报既廪者,亦盗也。”《龙门子论政》宋濂) 参考译文:
(1)县大夫问怎样办好县政。(2)龙门子说:“百姓被伤害得太久了。难道对待他们不应该像对待伤病员那样,(让他们好好休息)吗?”(3)县大夫说:“这我已经知道了,希望您说说其他方面。”(4)龙门子说:“(其他方面)是不要去抢劫吧?(5)县大夫说:“(这)说的是什么意思?”龙门子说:“从百姓身上搜刮一块钱,这就是抢劫。当官的都去抢劫那么百姓就更受到伤害了。(6)县大夫说:“有这么厉害吗?”(7)龙门子说:“大概还有更厉害的呢。(8)不称职,(9)并且虚报收成的当官者,也是和强盗一样。”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7.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盲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日。“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擅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韩非子•难一》) 参考译文:
(1)晋平公和群臣一起喝酒,(2)喝得痛快了,于是感慨地说:“(3)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4)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5)师旷在前面陪坐,拿起琴撞了过去。(6)平公拉开衣襟躲避,琴在墙上撞坏了。(7)平公说:“太师撞谁?”(8)师旷说:“现在边上有个小人说话,所以撞他。”平公说:“是我呀。”(9)师旷说:“呀!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10)近侍要求处罚师旷,平公说:“免了,把这作为我的鉴戒。” 28.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予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 参考译文:
(1)孔子坐着,曾子陪伴他。(2)孔子说:“先王有一种最高的关键的道德,用来治理天下。(3)民众因此和睦,君臣上下间因此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4)曾子从坐席上站立到一边说:“我曾参不聪明,怎么会知道它呢?”(5)孔子说:“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基础。(6)你再坐下吧,我告诉你。(7)人的身体,包括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自己应该爱惜,不敢毁伤它,这便是实行孝道的开始。(8)修身处世,实行道义,(9)在后世扬名,从而使父母光荣显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10)孝道,从奉事父母开始,以奉事君主作为继续,修身处世能够忠孝两全就是孝道的最终归宿。”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9.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参考译文:
(1)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2)轮扁放下锥子和凿子,走到堂上,向桓公问道:“冒昧地请问,公所读的书中都是谁说的话呀?”(3)桓公回答说:“是圣人说的话。”又问:“圣人现在活着吗?”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4)轮扁说:“既然如此,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5)桓公说:“我在读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工匠怎么可以妄发议论呢?能够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说不出道理,我就要把你杀死。”(6)轮扁说:“我是拿我所做的事情看出这个道理的。(7)砍削车轮,动作慢了那么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那么涩滞而砍不进去,(8)不慢不快,手上的做法和心里的想法完全吻合,嘴里却说不出来,技艺就表现在这里。(9)这种技艺,我无法让我的儿子明白,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接受这种技艺。(10)因此,我虽然是七十岁的老人了,还要做这种制作车轮的工作。(11)古时的人和他的那种无法传授的东西,都已经死去了。(12)既然如此,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庄子•天道》)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8.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曰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值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日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归田录》欧阳修) 注:冯相道、和相凝:即宰相冯道、和凝。

标点: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间冯曰:“公靴新买,其值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参考译文:
(1)老一辈中能说五代时事情的人说过: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2)一天,和凝问冯道说:“您的靴子是新买的,它的价格是多少?”冯道举起左脚给和凝看,说:“九百。”(3)和凝性格急躁,马上回头问小说:(4)“我的靴子怎么要用一千八百?”(5)于是责骂了很久(6)冯道慢慢地抬起他的右脚说:(7)“这只也是九百”(8)于是在场的人无不大笑。(9)当时(人们)说连宰相都这样,用什么来威镇、平服百官呢?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吕氏春秋•报更》) 原文标点:
①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②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③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④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⑤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⑥国虽小,请与客共之。”⑦张仪还走,北面再拜。⑧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⑨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⑩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⑪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⑫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吕氏春秋·报更》) 参考译文:
①张仪是魏国大夫的庶子,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路过东周。②有一个门客告诉周昭文君说:“魏国人张仪,是个有才干的士人,③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希望君王对他能以礼相待。”④昭文君接见了张仪,对他说:“听说您要到秦国去。我的国家小,不足以留住客人。⑤但您西去游说,难道就一定能为秦王所知道吗?您要是得不到知遇,请看在我的面上回到这里来。⑥我的国家虽然小,我愿与您共同治理这个国家。”⑦张仪退让,面北连拜了两拜。⑧张仪走时,昭文君又去送行,并资助旅费。⑨张仪到了秦国,在那儿呆了一段时间,秦惠王很喜欢他,任命他为相国。⑩张仪在天下所受的恩德,没有比在昭王文君那里所受的更大了。⑪周是个只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但是张仪尊重它超过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他让秦惠王以昭文君为师。⑫秦国在逢泽盟会诸侯的时候,秦王让魏王作周昭文君的御手,让朝王当周昭文君车右,昭文君的名号至今没有被忘掉,这都是靠的张仪的力量啊!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9.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原文标点:
①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②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③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⑤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⑥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⑦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人。⑧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⑨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⑩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⑪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 ⑫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参考译文:
①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②轮扁放下锥子和凿子,走到堂上,向桓公问道:“请问,公所读的书中都是谁说的话呀?”③桓公回答说:“是圣人说的话。”又问:“圣人现在活着吗?”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④轮扁说:“既然如此,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1⑤桓公说:“我在读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工匠怎么可以妄发议论呢!能够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说不出道理,我就要把你杀死。”⑥轮扁说:“我是拿我所做的事情看出这个道理的。⑦砍削车轮,动作慢了车轮做得就不牢固,动作快了就砍不进去,⑧不慢不快,手上的做和心里的想法完全吻合,嘴里却说不出来,技艺就表现在这里。⑨这种技艺,我无法让我的子了解,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接受这种技艺。⑩因此,我虽然是七十岁的老人了,还要这种制作车轮的工作。⑪古时的人和他的那种无法传授的东西,都已经死去了。⑫既然如,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7.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日。“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擅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日;
“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一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韩非子·难一》) 原文标点:
①晋平公与群臣饮,②饮酣,乃喟然叹曰:“③莫乐为人君!④惟其言而莫之违。”⑤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⑥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⑦公曰:“太师谁撞?⑧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⑨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⑩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韩非子·难一》) 参考译文:
晋平公和群臣一起喝酒,喝得痛快了,于是感慨地说:“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师旷在前面陪坐,拿起琴撞了过去。平公拉开衣襟躲避,琴在墙上撞坏了。平公说:“太师擅谁?”师旷说:“现在边上有个小人说话,所以撞他。”平公说。是我呀。师旷说:“呀!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近侍要求处罚师旷,平公说:“免了,把这作为我的鉴戒。” 28.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 原文标点:
①仲尼居,曾子侍。②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③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④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⑤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⑥复坐,吾语汝。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⑧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⑨以显父母,孝之终也。⑩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参考译文:
孔子坐着,曾子陪伴他。孔子说:“先王有一种最高的关键的道德,用来治理天下。民众因此和睦,君臣上下间因此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从坐席上站立到一边说:我曾参不聪明,怎么会知道它呢?”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基础。你再坐下吧,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包括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自己应该爱惜,不敢毁伤它,这便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身处世,实行道义,在后世扬名,从而使父母光荣显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奉事父母开始,以奉事君主作为继续,修身处世能够忠孝两全就是孝道的最终归宿。”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 皆衷其相 服以戏于朝泄冶谏 曰 公卿宣淫 民 无效焉且 闻不令君其纳之公 曰 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孔子 曰 诗云 民 之多辟无 自 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注:(1)陈灵公、孔宁、仪行父、夏姬:人物的名称。相服:内衣。

(2)《诗经》的句子不用翻译。

原文标点: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牢日服以戏于朝。泄冶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孔子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参考译文:
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都同夏姬淫乱,②他们都贴身穿着夏姬的内衣在朝廷上嬉戏。③泄冶劝谏灵公说:“国君和大臣宣扬淫乱,百姓没有好的榜样了。④而且自己的声誉也不好,您还是把夏姬的内衣收起来吧。”⑤灵公说:“我能改的。”⑥灵公把泄冶劝谏的话告诉了孔宁、仪行父,⑦孔宁、仪行父请求杀了泄冶。灵公也不禁止,⑧于是他们就杀了泄冶。孔子说:“诗经》上说:‘民之多辟,无自立辟’。⑨这大概说的就是泄冶吧?”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公父文伯饮南公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注1)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日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文伯 之母 闻之怒 曰 吾 闻之先子 曰 祭养尸 飨养(注2)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注:(1)公父文伯、南公敬叔、露睹父:人物的名称。羞:进献,句中可翻译为“摆上来”。

(2)养:敬奉。尸: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

原文标点:
公父文伯饮南公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户: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参考译文:
①公父文伯请南公敬叔喝酒,让露睹父为陪客。②摆上来一盘鳖,(可是盘子里的)鳖很小。睹父生气了。③文伯请他吃鳖。④他拒绝说:“等让鳖长大了再吃它吧。”⑤于是就走了。⑥文伯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⑦生气地说:“我听你死去的父亲说过:“条祀的时候要敬奉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请人吃饭的酒席上应当敬奉上座的贵宾。⑧鳖有什么舍不得的,却使那位客人生气?”⑨于是把文伯赶出了家门。四过了五天,鲁国的大夫来向文伯的母亲说情,她才让文伯回家。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8.龙门子论政 宋濂 县大夫 问 政龙 门 子 曰 民 病久 矣 其视 之如 伤乎曰 是闻命矣愿言其他龙门子 曰 勿为盗乎 曰 何 谓 也 曰 私 民 一 钱 盗 也 官 盗 则 民 愈病矣 曰若是其甚乎日殆有甚焉不称其任而虚报既廪者亦盗也 注:龙门子,人物的名称。

原文标点:
龙门子论政 宋濂 县大夫问政。龙门子曰:“民病久矣。其视之如伤乎?”曰:“是闻命矣,愿言其他。”龙门子曰:“勿为盗乎?”曰:“何谓也?”曰:“私民一钱,盗也。官盗则民愈病矣。”曰:“若是其甚乎?”曰:“殆有甚焉。不称其任,而虚报既廪者,亦盗也。” 参考译文:
①县大夫问怎样办好县政。②龙门子说:“百姓被伤害得太久了。难道对待他们不应该像对待伤病员那样,(让他们好好休息)吗?”③县大夫说:“这我已经知道了,希望您说说其他方面。”④龙门子说:“(其他方面)大概是不要去抢劫吧?”⑤县大夫说:“(这)说的是什么意思?”龙门子说:“从百姓身上搜刮一块钱,这就是抢劫。当官的都去抢劫那么百姓就更受到伤害了。”⑥县大夫说:“有这么厉害吗?”⑦龙门子说:“大概还有更厉害的呢。⑧当官的不称职,⑨并且虚报收成,这不也是和强盗一样吗?”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8.归田录 欧阳修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 云冯相 道 和相 凝 同 在 中书一 曰 和 问冯 曰 公靴新买其值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日九百和性褊急遽 回 顾小吏 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 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 曰 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注:冯相道和相凝:即宰相冯道、和凝。

原文标点: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值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参考译文:
①老一辈中能说五代时事情的人给我说过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时的一件事情,②一天,和凝问冯道说:“您的靴子是新买的,请问它的价格多少?”冯道举起左脚给和凝看,说:“九百。”③和凝性子急躁,马上回头问小吏说:④“我的靴子怎么要用一千八百?”⑤于是责骂了很久。⑥冯道慢慢地抬起他的右脚说:⑦“这只也是九百。”⑨当时在场的人无不大笑。⑩人们说连宰相都这样,怎样使大小官员们服从呢?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8.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原文标点:
①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②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③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⑤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⑥轮扁曰:“臣也以汉臣之事观之。⑦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⑧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⑨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⑩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⑪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⑫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参考译文:
①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②扁轮放下锥子和凿子,走到堂上,向桓公问道:“请问,公所读的书中都是谁说的话呀?”③桓公回答说:“是圣人说的话。”又问:“圣人现在活着吗?”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④轮扁说:“既然如此,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⑤桓公说:“我在读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工匠怎么可以妄发议论呢!能够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说不出道理.,我就要把你杀死。”⑥轮扁说:“我是拿我所做的事情看出这个道理的。⑦砍削车轮,动作慢了车轮做得就不牢固,动作快了就砍不进去,⑧不慢不快,手上的做法和心里的想法完全吻合,嘴里却说不出来,技艺就表现在这里。⑨这种技艺,我无法让我的儿子了解,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接受这种技艺。⑩因此,我虽然是七十岁的老人了,还要做这种制作车轮的工作。⑪古时的人和他的那种无法传授的东西,都已经死去了。⑫既然如此,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8.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天,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天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韩非子•解老》) 参考译文:
①人有福,富贵就来到;
富贵来到,衣食就美好;
衣食美好,骄心就产生;
骄心产生,就会行为邪僻而举动悖理。②行为邪僻,自身就会早死;
③举动悖理,就不会成就事业。④内有早死的灾难而外无成功的名声,也就成了大祸。而祸根源于有福。⑤所以说:“福啊,是祸所潜伏的地方。” 29.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说林上》) 参考译文:
①杨朱路过宋国东边的旅店。②店主有两个妾,其中丑的地位高,③漂亮的地位低。④杨朱问店主缘由,旅店的主人回答说:“⑤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我不觉得她漂亮;
⑥长得丑的自以为丑,我不觉得她丑。”杨朱对他的弟子说:⑦“做了好事,要去掉自以为好事的想法,⑧到哪儿能不受到赞美呢?” 30.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一心之奠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参考译文:
①学生有四种过失,老师必定要知道。②一般人在学习的时候,有的过失在于贪多,有的过失在于求少,③有的过失在于看得太容易,有的过失在于半途而废。④这四种过失,思想情况是不同的;
⑤要了解不同的思想情况,这以后才能去补救他们的过失。⑥所谓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好的地方,补救他们的过失。⑦善于歌唱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动听的歌声;
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远大的志向。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8.原文:
①子贡问政。②子曰:“足食,足:兵,③民信之矣。”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⑤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⑥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参考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追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29.原文:
①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②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看也,③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④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⑤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⑥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手王所。⑦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⑧王谁与为不善?⑨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⑩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参考译文:
①孟子对宋国大夫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学好吗?我明白地告诉您:②这里有位楚国的官员,想要他的儿子学会说齐国话,③那么,是找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来教。”④(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干扰他,纵使每天鞭挞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
⑤假若带领他到齐国城市、农村走走,把他放在那样语言环境之中,再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挞他,逼他{兑楚国Is,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他天天听到的是齐国话。)⑥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⑦如果在王宫中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是薛居州这样的好人,⑧那王会同谁干出坏事来呢?⑨如果在王宫中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不是薛居州这样的好人,那王又同谁干出好事来呢?⑩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颜渊季路侍子日盍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原文:
①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各言尔志?”③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④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善,⑥无施劳。”⑦子路曰:“愿闻子之志。”⑧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环之。”(《论语·公冶长》) 参考译文:
①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②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同使用,④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⑤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⑥不宣扬自己的功劳。”⑦子路说:“希望能听到您的愿望。”⑧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2.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辛日服以戏于朝泄冶谏日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日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 注:1.陈灵公、孔宁、仪行父、夏姬:人物的名称。辛日服:内衣。

原文标点:
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②皆衷其卒日服以戏于朝。③泄冶谏曰:“公卿宣淫,④民无效焉。⑤且闻不令,⑥君其纳之。”⑦公曰:“吾能改矣。”⑧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⑨公弗禁,遂杀泄冶。

参考译文:
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都同夏姬淫乱,②他们都贴身穿着夏姬的内衣在朝廷上嬉戏。③泄冶劝谏灵公说:“国君和大臣宣扬淫乱,④百姓没有好的榜样了。⑤而且自己的声誉也不好,⑥您还是把夏姬的内衣收起来吧。”⑦灵公说:“我能改的。”⑧灵公把泄冶劝谏的话告诉了孔宁、仪行父,孔宁、仪行父请求杀了泄冶。⑨灵公也不禁止,于是他们就杀了泄冶。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3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原文标点:
①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各言尔志?”③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④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善,⑥无】沲劳。”⑦子路曰:“愿闻子之志。”⑧子曰:“老者安之,⑨朋友信之,⑩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参考译文:
①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②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同使用,④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⑤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⑥不宣扬自己的功劳。”⑦子路说:“希望能听到您的愿望。”⑧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⑨使朋友能够信任我,⑩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3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原文标点:
①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②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③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参考译文:
①齐景公向孔子问政。②孔子回答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③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④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得着吗?”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②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 注:①自谦:不亏心。②闲居:独居。③厌然:躲躲藏藏的样子。

原文标点:
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②如恶恶臭,③如好好色,④此之谓自谦。⑤故君子必慎其独也。⑥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⑦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⑧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⑨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 参考译文:
①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②要像憎恶腐臭的气味一样,③要像爱好漂亮的容貌一样,④这说的是自己不亏心。⑤因此,君子对独居这事必须谨慎。⑥小人独居干不好的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⑦看见了君子,这才躲躲藏藏地把不好的掩盖起来,把好的显示出来。⑧其实人们看他,正像看透他里面的肺肝一样,躲藏掩盖又有什么益处呢?⑨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

2.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②之心非所以内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④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⑤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标点:
①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②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③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④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⑤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一⑥非所以内交孺子之父母也,⑦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⑧非恶其声而然也。⑨由是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⑩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参考译文:
①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②先王因为有怜恤别人的心情,这就有怜恤别人的政治了。③凭着怜恤别人的心情来实施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转运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的容易。④我所以说每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的,道理就在于:⑤譬如现在有人突然地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并里去了,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⑥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用它要来和这小孩的爹娘攀结交情,⑦不是用它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⑧也不是厌恶那小孩的哭声才这样做的。⑨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个人;
如果没有羞耻之心,简直不是个人;
如果没有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个人;
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个人。⑩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的有这四种萌芽,正好比他有手足四肢。”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 原文标点:
①仲尼居,曾子侍。②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③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④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⑤子曰:“夫孝,德之本也,⑥教之所由生也。⑦复坐,吾语汝。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⑨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⑩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参考译文:
孔子坐者,曾子陪伴他。孔子说:“先王有一种最高的关键的道德,用来治理天下。民众因此和睦,君臣上下间因此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从坐席上站立到一边说:“我曾参不聪明,怎么会知道它呢?”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基础。你再坐下吧,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包括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自己应该爱惜,不敢毁伤它,这便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身处世,实行道义,在后世扬名,从而使父母光荣显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奉事父母开始,以奉事君主作为继续,修身处世能够忠孝两全就是孝道的最终归宿。” 2.龙门子论政宋濂 县大夫问政龙门子曰民病久矣其视之如伤乎曰是闻命矣愿言其他龙门子曰勿为盗乎日何谓也曰私民一钱盗也官盗则民愈病矣曰若是其甚乎曰殆有甚焉不称其任而虚报既廪者亦盗也 注:龙门子,人名。

原文标点:
龙门子论政宋濂 ①县大夫问政。②龙门子曰:“民病久矣。③其视之如伤乎?”④曰:“是闻命矣,愿言其他。”⑤龙门子曰:“勿为盗乎?”曰:“何谓也?,⑥曰:“私民一钱,盗也。⑦官盗则民愈病矣。”⑧曰:“若是其甚乎?”⑨曰:“殆有甚焉。不称其任,⑩而虚报既廪者,亦盗也。” 参考译文:
①县大夫问怎样办好县政。②龙门子说:“百姓被伤害;
得太久了。③难道对待他们不应该像对待伤病员那样,(让他们好好休息)吗?”④县大夫说:“这我已经知道了,希望您说说其他方面。”⑤龙门子说:“(其他方面)大概是不要去抢劫吧?”县大夫说:“(这)说的是什么意思?”⑥龙门子说:“从百姓身上搜刮一块钱,这就是抢劫。⑦当官的都去抢劫那么百姓就更受到伤害了。”⑧县大夫说:“有这么厉害吗?”⑨龙门子说:“大概还有更厉害的呢。当官的不称职,⑩并且虚报收成,这不也是和强盗一样吗?”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采之始迭。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标点:
①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②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孺子之父母也,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⑤由是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
元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⑦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⑧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⑨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⑩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⑩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⑥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参考译文:
①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先王因为有怜恤别人的心情,这就有怜恤别人的政治了。②凭着怜恤别人的心情来实施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转运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的容易。③我所以说每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的,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地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了,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④不是用它要来和这小孩的爹娘攀结交情,不是用它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不是厌恶那小孩的哭声才这样做的。⑤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个人;
如果没有羞耻之心,简直不是个人;
如果没有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个人;
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个人。⑥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⑦人的有这四种萌芽,正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⑧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自暴自弃的人;
⑨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便是暴弃他君主的人。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晓得把它们扩充起来,⑩便会像刚刚烧燃的火,终必不可扑灭;
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⑨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
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赡养爹娘都不行。”

Tags: 题库   期末考试   专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