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写作指导 / 正文

中国对外经贸2014春季形势分析会专家发言摘选

2021-03-16 11:21:45

 中国对外经贸

 2014 春季形势分析会专家发言摘选

 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办

 的“中国对外经贸 2014 春季形势分析会” 于 2014 年 4 月 12 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全球第一货物贸

 易大国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沈觉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裴长洪,商务部欧亚司司长、原驻俄罗斯经商参处公使衔参赞凌激等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部分发言内容整理刊登如下,供读者分享。

 第一贸易大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经过 30 多年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外贸发展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方面从规模上来看,从一个经贸小国变成了经贸大国,从一个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经贸小国,变成了一个主要依靠制成品出口的大国。

 1985 年,我国出口商品中505%还是初级产品, 现在 95%都是制成品, 可以说是实现了

 出口结构大的跨越。

 在看到这些数据的同时,我们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还是

 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管有像华为这样的在全球移动通

 讯设备市场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

 但毕竟是很少。

 总体来看,

 我们的出口主要还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从海关的统计可

 以看出, 30%是高新技术产品,但是这些高新技术产品在中

 国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所以我们现在的整个出口如果

 从技术含量来看,主要还是靠中等技术,所以没有真正提升

 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我们必须

 有清醒的认识,我国的比较优势长期以来集中在劳动密集型

 产品上。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是中等技术含量占了大部

 分。

 服务贸易发展得也很快,在全球进出口排在第

 3、第 4

 位,但是逆差越来越大,而且旅游变成了巨额的逆差,好多老百姓出去扛着大包买的都是中国货。包括我个人出国的时候老是买裤子、买鞋,其实是为贪便宜,不是说我们有钱,恰恰是中国游客没钱的表现,如果我们有钱,就不会到海外去买生活日用品带过来。像那些买奢侈品的,必定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恰恰反映老百姓没钱,老百姓想省钱。所以反过来我们要思考国内的流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反映我们服务贸易在全球竞争力还是不足的。如果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商务部多次讲我们出口产品在创新方面、在品牌方面、营销和渠道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经济处在大调整的时期,从事贸易

 研究的同志要特别关注,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传统比较优势正

 在快速转换的时期,这个带来很多新的变化。多年来,我们

 在全球竞争主要依靠的还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从

 2003

 年以

 后,出口企业劳动力优势比较快速地在削弱,出口企业工资

 上涨速度非常快,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在当时我们和全

 球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相比,还是有明显的优势,

 所以能承受这种上涨,企业也通过改革、通过压缩成本来适

 应劳动成本上涨带来的挑战。但是到了某个节点上以后,首

 先我们会看到整个国家所谓的拐点,可就业人口在

 2012 年

 就达到了顶峰,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处在高峰期。但同时我

 们看到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特别在供给方面的结构变化非常

 快,这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2000 年我国每年高考招 108 万人,现在我们招 700 万,每年进入劳动大军的也是 1500 万~ 1600 万。原来有 1300 万~ 1499 万可以从

 事蓝领工人的工作,现在只剩下一半了。大学生感到找工作难,找到一个体面的、稳定的工作很困难,所以大家都说进入了一个“拼爹”的时代。从制造业来看,企业招工难,而且工资还在快速增长。

 另一个新的变化,因为供给快速减少以后,找工作太容易了,所以劳动力的流失率也很高。据我们调查,有的企业

 劳动力流失率一年超过 100%,再加上“ 90 后”农民工就业的压力和他上一代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劳动条件稍有不如

 意他就会跳槽。那么带来的是什么?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不如

 从前,劳动技能反而在退步,因为他没有积累,企业也不敢

 培训,培训完了就走了。原来靠成本,现在靠升级,升级主

 要靠劳动力市场的提高,而恰恰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得出

 口企业劳动力素质没有明显的改善,在局部还有恶化的倾

 向,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我们的比较优

 势处在快速转换的新阶段带来的挑战,这个是需要高度重视

 的。

 传统的优势在快速失去的同时,我们还是有很多新的优

 势在慢慢涌现出来,如国内基础设施完善的优势,产业配套

 的优势,综合成本比较低的优势等等,还有一部分创新能力

 在增强,这些新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就意味着我们在全球竞

 争不能再依赖原来靠劳动低成本来推进出口结构方面更多

 的动作。

 20 年前,美国工资水平是我们的

 77 倍,欧元区是

 87 倍,

 现在变成了

 11 倍,工资成本的差距大大缩小。还有一些原

 来比我们高很多的地方,像泰国,

 20 年前比我们高

 5 倍,现

 在比我们还低了, 我们比它还高

 30%。这是我们发展的成绩,

 但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来说,这个影响就颠倒过来

 了。菲律宾、印度、印尼

 

 20 年前都是我们的

 2~3

 

 倍,现在

 是我们的

 03 倍,也就是我们比它高

 

 3 倍了,所以这是一个

 很大的变化。

 从外部来看,会看到很多新的挑战。一个就是金融危机

 爆发以后,全球面临的外部需求不足,这是两个层面的,一

 是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以后,外需总量增长得慢,所以我们

 的出口在快速回落, 在 2007 年前我们是

 20%~30% 的高速增

 长,但到现在是

 7%、 8%我们就很满意了。但是还有另外一

 个,因为我们“大”带来的,我们现在占了全球整个贸易的11%,我们出口 2 万多亿, 再增长 10%要 2000 多亿,池子就

 这么大,你再想快速增长,池子的水容不了。所以这就是贸

 易大国带来的新挑战,

 原来“小” 的时候可以很轻易地增长,

 对全球市场来说它的吸收和容纳能力很强,但是现在你增长

 10%,就意味着全球要增长

 1%,你要占 1%全球的市场,所

 以相对来说需求也是不足的。如果我们还想保持快速增长的话,就意味着你争夺别人市场的能力要更强,我觉得这是一

 个新的挑战。

 第二,我们看到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以后,我们原来比

 别人便宜的现在不便宜了,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

 纷纷向东亚学,也走向出口导向的道路,传统密集型产业面

 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第三,我们现在讲出口结

 构要升级,这是必由之路,没的选择。但是我们要警惕的是

 我们和发达国家的矛盾和冲突就会更加激烈。中美之间的贸

 易不平衡持续这么多年,到目前为止来看,主要的一个原因

 是中美贸易结构上是互补性大大超过竞争性。美国对我们出

 口有顺差的部门有农产品、化工产品、交通产品。到目前为

 止我们对它出口的尽管有 IT 产品,当中国要去出口汽车的时候,当中国要出口飞机大炮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想当年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摩擦,那时候它们在政治关系上还是盟友,但是贸易战打得不亦乐乎。对中国来说,当我们贸易升级的时候必须要看到可能和这些发达经济体在全球市场竞争的矛盾。前些年发达经济体说后工业社会经济发展应该是金融化、服务化,觉得制造业没那么重要,金融危机以后人家也

 是痛定思痛,所以出现以挪威为带领的“再工业化” ,这是中国人翻译的。不仅仅是美国,还有法国、英国都如此。我

 参加中英政党对话,跟英国的执政党和在野党很多议员和高级官员交流,他们很看好中国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改革带来的机遇,他认为你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会带来很大的机会。英国现在的情况也不错,他们普遍的预测是

 3%左右,但是所有这些人都怀疑这种复苏是不是可持续的,

 因为它们主要是靠房地产的复苏,认为只有靠制造业和国际

 竞争力的增强才是可持续的。所以这些发达国家现在痛定思

 痛以后,对出口和制造业的竞争力更加重视,而不是像我们

 觉得你到了一定程度是靠服务、靠内需、靠消费了,不是这

 样。所以在

 2007 年以后,出口在一个国家长期可持续地参

 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地位,

 我们还要加深认识。

 2007 年以

 后为了推进工业化,我们扩大出口,要出口创汇,当时是很

 坚定的,但是这些年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看法,认识这是螺旋式的发展也是很好的事,但是确实要认识到出口在一个国家的战略意义。

 第四,区域一体化,特别是现在有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所谓的矩形区域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被边缘化。美国人这次出手很快很重,有几个重大的举措。我们也有十来个谈成的自贸区,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就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我们跟很多国家谈的自贸区,政治上的意义更浓一点,在经济上的含义还是有限的。

 所以中国确实也要构建有经济意义的大的自由贸易安排,在区域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经济贸易规则的重构。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带领一些部里的年轻专家搞了一本书,叫《金融危机与规

 则重构》,我觉得很有前瞻性,美国人推的 TTP 不仅是构造一个自由贸易安排,在构造的过程中更重要是在引领新一代

 的经贸规则,这里有些规则对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挑战,关于国有企业、劳动标准等等。当然我们说长期来看,和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在中短期来看,还是有挑战的。所以经贸规则的重构,我们怎么能够在这其中有所影响,能够更多地体现我们的利益,这对我们来说是有更大的挑战。

 除了挑战以外,说说机遇。我觉得机遇更多的不是规模

 扩张的机遇,是出口结构升级的机遇。

 第一,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国内市场的成熟,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带来很多新的需求,也就是消费结构的升级、生产结构的升级。所以对高端产业活动和高端生产要素产生更强的吸引力,现在走到全世界各地去人家为什么对你感兴趣?一个是看到你这个市场,对全球来看,这么大的经济体保持 7%的增长,很好。当然人家对你好。

 另一个是希望你去投资。对外投资当时会给东道国带来很多好处,所以别人希望你去,但是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危机以后,给我们带来了在海外通过低成本的并购来获取技术、获取研发能力、获取品牌、获取国际销售渠道的一个捷径,这是在崛起过程中很重要的机遇。我到欧洲去看吉利在比利时的工厂,如果没有这场金融危机,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买一个高端品牌的汽车制造企业得花多少钱。所以总的来说金融危机是冲击,但里面还是含着机遇。这个东西都是两面的,一方面我们还要讲自主创新,推行我们自己的品牌战略,但是通过并购来获取技术和品牌、国际销售渠道,是一条捷径。

 第二,使技术密集产业逐渐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我们的出口结构里体现出来。贸易结构是由自己的产业结构和不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来决定的,如果基础产业本身没有国际竞争力,在贸易环节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也是很难发挥作用

 的。所以整个产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产业升级,为出口结构的升级提供了一个基础。

 第三是服务业发展有很多机会,其中重要的一个是外包的机遇。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挑战,怎么能够有龙头企业,能够拿到国家的订单,这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不少挑战的。

 再一个很重要的机遇,就是全球对资本品的需求和机遇。一个是新兴经济体总体上还保持在较高的增长速度,这里面是城市化和工业化本身的需求,它会带来对资本品,比如性价比特别高的发电设备、水泥厂、运输设备的需求,这也是这么多年我们看到中国的工程承包快速增长,几乎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原因。第二个是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毫无疑问要完善基础设施,但是我们看到发达国家也在大谈基础设施,他原来的基础设施老化了,所以你今天跟美国人对话、跟英国人对话,他们都在讲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但是他们发愁的是财政没钱,金融危机以后把财

 政空间大大地压缩了。中国恰恰在这 20 年形成了无论是制造还是工程承包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全球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对中国来说,对性价比比较好的资本品带来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抓住机会向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提高升级的动力,最后简单地点一下题。

 第一个是着力增强技术与资本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个是要加速增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

 第三个就是要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的跨国公司,

 我们现在对外投资前 100 名里面, 90 家是国有企业, 所以要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很重要的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四个是打造引领国际竞争力升级的新平台。上海自贸

 区毫无疑问是一个新的平台,但是我们还要思考过去

 30 年

 构造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区,这些平台怎么适应我们比较优势

 的变化,去升级它,而不是把它扔到一边,另起炉灶搞一些

 新的东西。

 第五个是营造一个互利共赢的外部经贸

 环境。如果没有自身的努力,我们会碰到很多额外的麻烦,这里面的工作要做的就更复杂了。

 需求增长与供给改善:

 中国外贸的重新定位

 裴长洪

 (中国社科院

Tags: 分析会   对外经贸   中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