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道歉信 / 正文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填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

2020-12-21 10:37:17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填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相继传人我国。

3. 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4.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5. 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6.并列式构图的画面特征是所有生活中的地面上的物体都在画纸的下部排成一对。

7. 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

8. 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9.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10. 美术作品,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清晰地反映出儿童的美术能由妇皿翻娃占 11. 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12. 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

13.写生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14. 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15. 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适教育,反对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16.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17. 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8.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9.卢梭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2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 三大方面。

21.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2.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3. 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24. 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25. 学前儿童美术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发展情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评价。

26. 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27.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8.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29.卢梭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30.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二、简答题 1.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答: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
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2. 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答: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存在重“艺”、重“技”的两个极端,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4.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答: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6.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答:(1)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2)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

(3)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7. 3到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有哪些? 答:(1)引导儿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

(2)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

(3)培养儿童认识使用颜色的兴趣。

(4)引入写生画,使幼儿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

(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前、后关系。

8.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应注意哪几点? 答: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指导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有效的引导观察,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的审美意象。因此,帮助儿童更好地、正确地观察、了解、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也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指导方法:
(1)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2)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

(3)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

(4)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9.开展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需要作哪些准备? 答: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确定绘画的种类、内容。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毛笔。

第二,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目标要明确,考虑要周密。

第三,准备必要的工具、材料。要根据教案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第四,如有必要,准备相应的范画、写生实物等。

10. 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有哪些? 答: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

11.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几点? 答:
-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

二是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

三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

四是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

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12.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答: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13.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答:(一)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二)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三)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四)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14.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的内容是什么? 答: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15.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有哪几个方面的注意点? 答:第一,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另一方面,活动目标应把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即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落脚点,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

第二,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这种整合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活动目标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的整合;
二是活动目标要考虑美术与其他教育领域的整合。

16.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答:①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②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

③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

④教师不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

⑤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17.开展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活动需要作哪些准备? 答: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欣赏对象。

第二,选择合适的欣赏手段(多媒体、实物、挂图等)。

第三,教师需熟悉所要欣赏的作品,设计欣赏的重点和描述内容。

第四,如有可能,可根据欣赏作品的内容布置相应的环境,以增加欣赏的效果。

Tags: 电大   填空   题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